酒驾治理效果解析及对城市交通管理的启示

时间:2022-09-13 12:47:32

酒驾治理效果解析及对城市交通管理的启示

摘 要:我国城市的交通管理模式并不统一,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能交叉现象十分普遍。多数城市的交通系统主要是为了管理而管理,以致管理效率低下,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建立长远的交通规划系统,做到人、车、路的完美结合,从而由根本上确保交通的安全与顺畅性。酒驾工作离不开舆论的宣传作用,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酒驾才得以有效制止。

关键词:酒驾治理;效果解析;对城市交通管理;启示

一、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不一致

目前,我国城市的交通管理模式并不统一,一方面是城市交通各主管部门的机构名称并不统一,即使部分统一其职能也是各不相同,差距很大。另一方面,各个城市之间交通管理关系也不统一,城市公交以及出租管理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这种混乱的交通管理模式以致城市交通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效系统的管理运营模式[1]。

(二)运行机制不协调

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协调,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能交叉现象十分普遍。我国交通管理方面的研究比较浅显,也不存在科学的界定范围,以致交通管理的各个模块之间存在着事权不清的现象。加之城市交通管理主体也逐渐趋向多元化,以致交通市场变得十分混乱不堪,公交运营、道路建设维护以及城市规划等工作都属于不同部门管理,运行机制并不协调统一。

(三)管理政策存在矛盾

我国交通管理体制一直呈现多元化管理,且管理尺度并不统一,严重影响着交通市场的法制化建设进程。同时,各类城市管理机构在交通管理方面主要依据的是政府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相互之间的矛盾十分明显,不但影响了交通管理的正常运营,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度。

(四)管理方式不合理

多数城市的交通系统主要是为了管理而管理,管理系统中存在众多重复的部门机构,以致管理效率低下,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也导致交通部门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2]。

(五)监督机制不健全

交通部门即使制度的执行者,同样也是制度的监督者,同时一些行政诉讼等权利都由交通部门掌握,为此,交通部门无法确保执法的公平公正性,加之其监督措施也并不公开透明,致使其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较低。

二、城市交通管理中治理酒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交通法规制度

完善交通法规是实现交通安全的首要条件,为此相关部门应严格完善交通法规,并进一步强化法律的落实情况。由酒驾现象来看,我国早已制定相关的交通管理条例,并明确规定酒后不得驾车,但这些条例并非真正的落实至日常的监督工作之中,且违反后的处罚力度也较小[3]。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交通管理的法规并不严厉,产生的震慑力度也较小,驾驶者随意变道的违法行为甚至成为常态。为此,交通部门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城市未来的交通容量,并适当提高车辆的拥有成本,在结合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汽车的限购、限行措施。

(二)建立酒驾长效管理机制

首先应该使用严查手段,形成高压态势,并将酒驾管理作为日常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并进一步整合重点区域,在易发生酒驾的午后、晚间等时间段极大警力投入,实行严格检查程序。其次是抓住源头管理,并进一步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并通过宣传交通法规知识,使驾驶员学到更多的车辆操作技术。再次应加大科技投入,并进一步提升查处能力,研发更高端的检验设备,也可以进一步节省成本,降低了酒驾的查处难度。最后是建立完善的举报制度,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同时也可以鼓励酒后代驾业务,达到双管齐下的管理效果。

(三)强化舆论导向

酒驾工作顺利开展始终离不开舆论的宣传作用,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酒驾才得以有效制止。为此,在日常的交通宣传中,新闻媒体等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舆论导向作用,使交通参与人员可以了解更多的政策新动态。确保人民群众可以自发的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新闻媒体具备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其宣传优势是其他宣传手段所不可比的,为此,其还应做到与交通部门进行积极沟通交流,获得交通机构的大力支持,这样便可以获得更多的新闻资讯,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最大程度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已经开始进入汽车时代,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由汽车而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也开始日渐突出。在多种交通事故中,酒驾引起的违法行为最受人们关注。为此,交通部门应在结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前提下,借鉴国外先进的交通管理经验,以便高效、快速的处理城市中酒驾问题。本文便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化普,李瑞敏.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01):35-36.

[2]彭军,王江锋,王娜.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及治理策略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17-19.

[3]蒋建平,蒋晶.关于现代酒驾安全控制技术推行的探讨(优先出版)[J].轻工科技,2012(12):25-26.

上一篇:在线视频广告传播模式分析 下一篇:大中华地区公司治理绩效之实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