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整治行动范文

时间:2024-03-30 16:51:18

酒驾整治行动篇1

【关键词】酒后驾车;原因;综合治理.

近年来酒后驾车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马路杀手”。酒后驾车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很大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对于人们的出行安全以及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2011年3月5日南昌市庐山中大道发生一起两死四伤的道路交通事故,交警部门已确认肇事司机廖为明系为酒后驾驶。2011年5月9日高晓松因酒后驾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四车连撞,四人受伤,经检测,其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3.04毫克,超过醉酒驾车标准3倍。尽管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严厉整治酒后驾车专项行动中频频重拳出击,但是由于酒后驾车是个社会顽疾,其反复性高,效果却不是特别满意。仅靠专项行动彻底解决酒后驾车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有效治理酒后驾车违法行为,成为当前我们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酒后驾车的原因分析

(1)立法层面有瑕疵。虽然在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增加一条作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但从刚通过的法规上看,此规定还存在着许多争议。如醉酒驾车达到了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何为“情节恶劣”“恶劣”到什么程度?另外,修正案中“追逐竞驶”这种表述将来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判定?这些都给我们留有想象的空间。由此可见,当司法机关审判时,其依据的法律法规显然没有发挥其能量。(2)行政执行力度相对过轻。酒后驾车的治理需要交警人员进行现场监查和处罚,而且监查的程序等都较一般的交通违法行为要复杂。因此要大规模全面的查获酒后驾车行为必须要保证足够的警力资源。但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可能把所有的警力都投入到治理酒后驾车中去,所以面临着交警资源有限的难题。此外,某些社会地位较高、关系网较广的人持有特权思想,觉得就算被交警“抓住”也能找人“摆平”。还有驾驶员对交警部门的执法方式及特点了如指掌,导致交警的执行力度不到位。(3)酒文化根深蒂固。酒文化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酒一直以来都是交际应酬的重要手段,甚至成为联络感情的重要依据。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欢,导致酒后驾车的人也就多了,容易造成交通事故。(4)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一是驾驶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喝点酒开车问题不大,因而对酒后驾车神经兴奋、失去控制力、辨别能力、处置能力的危险性,危害性认识不足。有人认为,我就不相信我饮酒,酒后就一定能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冒险饮酒驾驶,甚至醉酒驾驶;有的人认为就是喝了酒,只要不被交警抓到就好;甚至还有人认为,就算出了事,也没什么大事的,破点财就可以了,以身试法。

二、治理酒后驾车的对策

(1)国家应完善相关立法。首先,通过司法解释对酒驾入刑上予以明确的规定,严惩酒后驾车。虽然在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增加一条作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但是并没有明确其具体的定罪量刑的标准,处罚力度也不够,犯罪成本低。在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国家在治理酒后驾车方面的一些规定。日本新的《道路交通法》规定,对于醉酒驾车者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万日元(1美元约合95日元)以下罚款,并当场吊销驾照,3年内不核发驾照;饮酒驾车者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罚款。对于醉酒驾车司机的同乘者和供酒人,也要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罚款;对饮酒驾车司机的同乘者和供酒人则处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万日元以下罚款;醉酒驾车造成人员死亡的驾驶员将被当场吊销驾照,且10年内不核发驾照。在英国,酗酒开车的初犯驾驶员,吊销驾照1年;在10年内重犯者吊销驾照3年,外加1000英镑罚款;在10年内若3次被判酒后驾车罪名成立,法院将对他的屡教不改判吊销驾驶证109年;酒后发生事故者将终身无驾车资格,经济上将受到重罚的同时还将面临牢狱之灾。我国应明确对酒后违法行为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加大对酒后驾车的刑事处罚力度。吸收、借鉴国外一些国家对酒后驾车行为的立法规定,对酒后驾车行为在达到什么程度上时应受何种处罚,给以明确的规定,让司法机关在审判时,有法可依,发挥其力量;另外加大对酒后驾车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从源头上让酒驾的人产生畏惧感,杜绝酒后驾车的发生。其次,制定对劝酒者的有关法律法规,以示警戒。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实践中已经有对劝酒者的责任追究,即使劝他人喝酒而没有劝他人不要酒后驾车,一旦造成交通事故也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为民法规定,劝酒者有附随义务,也就是劝酒者和饮酒人之间形成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即相互关照、相互保护的安全注意义务。如果没有履行这种义务,劝酒者就应当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而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如强逼他人喝酒的等,并且事后没有制止饮酒人驾车。对于劝酒者来说,虽然没有教唆的故意,但对于他人酒后驾车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过于自信,主观上具有过失,可以予以相应的行政拘留和处罚。最后,完善对代驾的法律法规规范,促进代驾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当前我国的代驾业还很不发达,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支撑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工商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政策,方便代驾公司的注册,为治理酒后驾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代驾法律关系,明确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发生纠纷的救济途径,为代驾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2)政府应加大对酒后驾车治理的执行力度。第一,执法部门应加大酒后驾车的行政处罚力度,加强对酒后驾车的整治。2011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交警部门要依据此法,依法行政,加大对酒后驾车的治理。在整治、管控及查处方面,把握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多发时段和多发路段,采取定点设岗和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严格查处酒后驾车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路面管控,加大查处力度,对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一律暂扣车辆,严格处罚。还可以在有一定规模的饭(酒店)、卡拉OK厅、夜宵摊点等场所进行巡查、突查,扩展管控面,加大打击力度,进一步深化整治工作。第二,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交通安全意识。公安交通部门应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媒体宣传酒后驾车的危害性,在重点区域,如酒吧、娱乐场所内发交通安全宣传手册,在酒桌上放置不酒后驾车的温馨提示卡,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劝导活动;在教育方面入手讲解酒后驾车的危害,从小灌输不酒后驾车的思想。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交通安全,使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抵制酒后驾车中来,在全社会形成抵制酒后开车的良好社会氛围。(3)公民应加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法制观念。现实生活中,很多驾驶员的意识仍未转变过来,不了解酒后驾驶的危险性和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驾驶员在酒后驾车时依然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饮酒只要不超过自己的酒量就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也不会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冒险饮酒驾驶,甚至醉酒驾驶。每一个公民都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深刻认识酒后驾车不仅对社会、他人造成危害;同时自己也会因此受到法律的惩罚,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从源头上遏制酒后驾车的思想,树立“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意识,让法永驻心中。从自身做起,提高交通安全意识,维护社会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周静静.合肥市治理酒后驾车中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1(11)

[2]李广福.浅析醉酒驾驶入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何川.浅谈酒后驾车行为的危害与治理[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院.2010(2)

[4]刘娴.遏制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对策措施[J].哲学与法学.2009(11)

酒驾整治行动篇2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安全、保畅通、压事故和提高群众满意率为目标,对本地机动车涉牌涉证及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把握违法行为发生和分布的规律特点,合理设置查缉卡点,科学调整勤务部署,加强重点时段的警力部署,提高整治工作的有效性,努力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集中整治,力争使套牌假牌等机动车涉牌涉证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因车辆被套牌产生的群众报警和投诉数量明显减少,因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明显下降,人民群众满意率明显提高。

三、整治重点

本次整治以城区道路、国省级交通干线、复杂地区和矿山集中地区的县乡级公路为重点,集中整治以下交通违法行为:

(一)驾驶无牌无证机动车违法行为;

(二)使用伪造、变造、冒领、挪用、套用机动车牌证(包括军警车牌证及辽“O”号段牌照)违法行为;

(三)驾驶盗抢、走私、非法拼(组)装、报废机动车辆等违法行为;

(四)故意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及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等违法行为;

(五)酒后驾驶违法行为;

(六)乱用滥鸣警报器违法行为。

四、时间步骤

自2009年8月1日至2009年10月20日,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1日至8月15日)。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公安局、广电局。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宣传驾驶套牌假牌机动车和酒后驾车的危害性,提高群众法制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集中整治阶段。(8月16日至9月30日)。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通局、消防大队、武警中队。

通过领导包片、异地调警等形式,采取定点检查、机动巡逻、夜查早查等措施,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切实达到机动车涉牌涉证及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打击,机动车所有人及驾驶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全市道路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目标。

(三)巩固提高阶段(10月1日至10月20日)。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督察大队、消防大队、武警中队、各乡镇公安派出所。

要继续保持集中整治的高压态势,继续完善各项整治措施,全面巩固集中整治成果,形成日常化、法制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五、工作措施

(一)科学安排勤务,积极组织查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涉牌涉证车辆上路行驶的规律和特点,科学组织警力,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和重点车辆的检查力度。城区要以整治出租汽车、出租三轮车为重点,农村要以整治大型货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摩托车为重点。要充分发挥电子技术监控系统的作用,提高科技实战水平,实现与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查询比对,及时有效截获违法嫌疑车辆。

(二)强化业务培训,深入开展排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要组织车管业务骨干和路面查缉能手,讲授识别假牌假证的方法技巧、排查盗抢等嫌疑车辆的程序步骤,提高民警识别和查处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和盗抢等嫌疑车辆的业务技能;要组织民警定期梳理补牌补证、交通违法记录多且未处理的机动车信息;要对辖区内企业、学校、社区、村庄和停车场等场所进行重点排查,全面摸排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和无牌无证、报废机动车等情况。

(三)加强部门协作,依法严格惩处。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要会同治安、刑侦和工商等部门,深挖线索,扩大战果,查处和取缔制造、贩卖假牌假证窝点,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具有盗抢嫌疑的车辆,按照《关于做好刑侦与公安交管部门交接涉嫌被盗抢机动车工作的通知》(公刑〔2005〕637号)规定,移交刑侦部门处理;对非法拼(组)装和报废车辆,依法吊销驾驶人的驾驶证,并将机动车予以强制报废;对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驾驶人要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规定处罚到位,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驾驶人一律拘留并暂扣驾驶证。对发现的违法嫌疑车辆和人员,要通过采取现场摄录像、打印网上核查记录、技术鉴定及制作询问笔录等手段,固定证据,依法扣留违法嫌疑车辆,收缴伪造、变造的车辆牌证,并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交由相关部门依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消防大队、武警中队要严厉查处挪用、套用、伪造、变造军警车辆牌证等违法行为,同时要协助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严厉查处挪用、套用、伪造、变造警用车辆(含辽“O”专段号牌车辆)牌证等违法行为。武警、医疗、电力等特种车辆使用单位要按照规定安装、使用警灯和警报器,对不配合公安部门工作,仍然违法违规安装、使用警灯和警报器的,要及时固定证据,依法给予教育、处罚。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机动车涉牌涉证及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是强化道路通行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庆60周年道路交通安全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此要高度重视,从自身做起,加强内部教育与管理,带头杜绝使用假牌、套牌,带头遵纪守法。为加强机动车涉牌涉证及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领导,市政府成立机动车涉牌涉证及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郭少林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纪瑞明,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张建华,市公安局纪委书记边树根,市消防大队大队长张忠诚,市武警中队中队长宁宪军担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督查室、纠风办、软环境办、财政局、交通局、卫生局、教育局、安监局、工商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单位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主任由张建华兼任,副主任由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王爱武、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王振富兼任。

(二)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安全防护。在整治期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查处涉牌涉证和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坚决防止因工作方法不当而引发纠纷,坚决杜绝故意刁难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规范执法、严明纪律,该扣、该罚的,坚决扣、坚决罚,不该扣、不该罚的,坚决不扣、不罚。要教育执勤民警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注意自我保护,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三)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奖励机制。市政府督查室和市公安局督察大队要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督促落实工作措施,及时发现、总结典型经验,严格纠正存在的不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要制定考核奖励办法,对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酒驾整治行动篇3

一、领导重视,增强了集中宣传的执行力

8月14日,公安部交管局电话会议当天下午,总队立即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反对酒后驾驶“十大劝诫”活动的通知》(湘公交传发【2009】50号),部署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宣传活动。8月15日在郴州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十大劝诫”集中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副总队长杨月光带领总队宣传中心主任李安娜出席,郴州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城管与行政执法局等20多个市直单位负责人和驾驶人等各界代表参加,各市州县区党委政府率领宣教工程成员单位及各职能部门,积极参加当地开展的各种形式的集中宣传活动,接受媒体访谈、发表电视讲话、亲临执法第一线。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反对酒后驾驶宣传工作的支持,确保了集中宣传的规格与力度。

岳阳市交安委专门下发通知,在全市部署拒绝酒后驾驶主题教育活动;自治州、娄底、高支队等支队在第一时间制定了宣传方案;高支队成立了以总队党委委员、支队长郭孟如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大队集中宣传工作也全部由大队长亲自挂帅;岳阳、自治州支队成立了以支队长任组长的集中宣传活动领导小组,由一把手靠前指挥;衡阳支队党委成员分片包干,到辖区大队指导和开展禁酒宣传工作;常德支队召开宣传工作推进会,将反对酒后驾驶作为9月份集中宣传月的主题。在8月15日启动活动中,郴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社招、株洲市副市长李异建、衡阳市副市长邹文辉等市州党政领导亲自出席,参加宣传活动,岳阳县、临湘市政府主管县市长参加宣传活动,发表电视讲话;在9月25日全省“喝酒不开车,平安迎国庆”主题宣传日中,衡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恒斌、副市长邹文辉等市级领导出席了衡阳市举行的“喝酒不开车平安迎国庆”承诺签名活动;岳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韩建国等市级导,邵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丽莎、政法委书记鞠晓阳及八家单位负责人出席了当地的主题宣传日活动。

二、部门联动,增强了集中宣传的影响力

9月25日,湖南在全省统一开展“喝酒不开车,平安迎国庆”主题宣传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安监局、省妇联、团省委等省直八家单位在长沙体育馆举行了启动仪式,联合开展了“喝酒不开车平安迎国庆”隆重的主题宣传日活动。省公安厅副厅长袁友方、省妇联副主席邹毅、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总队长杨琪君、政委杨能、副总队长杨月光及各部门领导和长沙市公安局、长沙交警支队负责人出席了活动现场。来自交警、学生、驾驶人、企业、妇女等社会各界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主题日活动。启动仪式上,省文明办代表八家单位宣读了“酒后不开车,平安迎国庆”倡议书;并向私家车主发放了《湖南公安交警提醒您: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文明车贴;长沙支队民警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现场讲解查处酒后驾驶等执法程序。新华社湖南分社、人民公安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都市、湖南日报、潇湘晨报等20多家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报道了活动现场。上午11点,杨琪君总队长、杨月光副总队长做客省电台交通频道《交警直播室》节目,通过电波与广大听众进行沟通与交流;晚上,总队与省交通频道、长沙市酒吧行业协会联合开展“拒绝酒后驾车”万人签名大型公益活动,杨能政委、杨月光副总队长参加,并带领民警进入酒吧、KTV等场所粘贴宣传标语,与消费者现场互动,提示拒绝酒后驾驶,注意交通安全。

同日,全省各地同时举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100多场次,出动宣传警力2000多人,宣传警车300多台;悬挂横幅、标语2100多条次;发放文明提示车贴等宣传资料20多万张;组织各级新闻媒体集中采访100多场次,在中央、省、市、县新闻单位播发各类稿件200多条次。常德支队组织了市政法委、文明办、公安局、工委等部门领导还在主题日活动现场观看了支队自编、自排、自演的两个反酒后驾车小品节目《斗酒》、《醒悟》;郴州支队和桂阳县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喝酒不开车,平安迎国庆”主题宣传日活动;张家界、湘西、湘潭等支队在当地旅游景点结合景区特点开展反酒驾主题日活动;娄底支队组织学生志愿者、株洲支队组织车友志愿者、益阳支队组织群众志愿者深入到酒店等楼堂馆所开展劝诫活动;怀化、高支队、长沙、永州等支队均开展了各有特色的“喝酒不开车平安迎国庆”主题宣传日活动。此次主题日活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媒体全程报道,群众踊跃参与,声势浩大,效果显著。

三、亲情劝诫,增强了集中宣传的感染力

两个月来,湖南各级交警部门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深入开展“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亲情劝诫活动,形式新颖,深入人心。郴州支队把酒后驾驶整治内容纳入到了“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常识漫画册”中,让小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劝诫家长;邵阳支队结合邵阳党政机关干部“大走访”活动,与15家社区联手,把交通安全资料5万余份发放到各社区居民手中,劝诫大家不要酒后驾驶并要求大家劝诫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不要酒后驾驶;岳阳支队组织了流动宣传车深入到社区和集镇,开展面对面地宣传教育,把反酒后驾驶整治内容告知到每一位居民;张家界、湘西、株洲把“十大劝诫”亲情提示编写成《十张机》等山歌和顺口溜,在农村广为传唱;湘潭支队聘请餐饮服务员担任“劝诫酒后驾车义务宣传员”,开展亲情提示活动;常德、郴州、娄底、永州、长沙、怀化、岳阳、高支队、邵阳等支队通过招募、组建交通文明志愿者队伍,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反对酒后驾驶劝导活动;高支队醴潭大队与江西高速交警开展执法与宣传联合行动,株洲石峰大队组织辖区机关单位公务车驾驶人进行饮酒后的体验活动,收效良好;常德、自治州、湘潭支队各印发《致驾驶人的公开信》10多万份;长沙支队与移动公司联合以温馨提示的形式向移动手机用户发送公益宣传短信20余万条,引导全社会开展“珍爱生命,拒绝酒后驾驶”友情提示、亲情提醒活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时间,出门前、就餐时,相互劝诫提醒蔚然成风,QQ群、论坛上、节日问候的短信里,相互提醒成为时尚。

四、警示教育,增强了集中宣传的震慑力

这次集中宣传活动,湖南各地近两年创建起来的100多个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作用,各支队、大队依托警示教育基地,对重点人群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怀化支队依托警示教育基地,邀请市财政、税务、环保、银行、医院等46家市直机关办公室主任、车队队长召开禁酒宣讲会,市政府副秘书长、支队政委、副支队长等出面宣讲酒后驾驶危害;湘潭支队以警示教育基地为宣传教育平台,以对查获的酒后驾车驾驶员,组织到基地进行警示教育,通过现场说法,说危害,分析教训;长沙支队组织小教员在各大队警示教育基地授课200多场次,驾驶人、学生等代表共2万多人次接受了酒后驾驶危害性的教育;衡阳各大队依托驾驶人协会,组织重点人群特别是酒后驾驶违法者、客运车辆驾驶人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并逐一签定酒后禁驾责任状;永州各大队通过警示教育基地,组织了交通违法行为人(特别是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人)、驾校学员、车属单位驾驶员集中进行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共开办了30次专项学习班,培训人员1000余人。目前,全省已通过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反酒后驾驶宣传2400多次,10多万人接受了教育,宣传效果得到了强有力的彰显。

五、加大投入,增强了集中宣传的持久力

各地根据部局、总队部署,普遍加大经费投入,设计、制作、设置了大量永久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标牌、标语等各种宣传品,确保了反对酒后驾驶的宣传效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湖南总队拨出20万元专项经费,制作、下发了《湖南公安交警提醒您: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不干胶提示贴100万张、宣传挂图10万份,开发了拒绝酒后驾驶系列动漫宣传片,在全省娱乐场所、酒店等人群密集地广泛张贴、播放;高支队在高速公路大型服务区、加油站等人、车密集处,设置反酒后驾驶宣传咨询点56个,设立反酒后驾驶固定提示牌38处;湘西全州各县市大队在宾馆酒店、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停车场出口,统一制作以“严禁酒后驾驶”为内容的醒目、永久性提示牌126块;张家界支队针对景区国庆黄金周期间自驾游车辆多、酒店行业旅游人员集中的特点,组织酒店从业人员开展交通安全座谈会,张贴宣传挂图、卡通提示卡,发放宣传手册;湘潭支队组织民警走访了53家企业,教育驾驶员达6500余人,受到了企业的热烈欢迎;益阳支队精选了近期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恶性酒后驾车事故,制作宣传展版、录制录音带,组织宣传车队进行巡回宣传;邵阳支队把禁酒宣传提示语印制到了辖区餐馆一次性筷子的包装上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怀化直属三大队在辖区酒店门口悬挂安全宣传横幅50条、在酒店内张贴“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宣传画200张,确保辖区餐饮酒店的交通安全宣传率达到90%以上。总队把反对酒后驾驶作为今年全省交通安全宣传亮化工程验收的重要内容,指导各地迅速落实场所宣传措施,城乡各重点路段设置了大量永久性温馨提示标牌、标语,创造了持续宣传的效果。

六、依托媒体,增强了集中宣传的渗透力

酒驾整治行动篇4

新规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一次记6分调整为记12分。也就是说,从4月1日开始,只要是酒驾,无论是酒后驾驶还是醉酒驾驶,一旦被查出将一律扣12分,只不过前者是记分罚款,后者则要拘留处理。这意味着凡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20mg/100ml将受到扣12分的处罚。而普通人喝一杯啤酒血液浓度已经可以达到这个数值。

根据相关规定,驾驶证记分达到12分的,驾驶人必须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并接受考试。考试合格的,记分予以清除,发还机动车驾驶证;考试不合格的,继续参加学习和考试。

昨天,广东省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解读新规时明确表态,酒后驾驶涉嫌危害公众安全非同小可,只要有举报,交警部门就要严查,即便是涉嫌酒驾的行为发生在小区或者是收费停车场,也要当成是发生在社会道路上一样来处理。而酒后开车一次扣12分的措施,对于酒驾者也必将起到更大的震慑作用。

借道占道穿插行车扣2分

除了提高对酒后驾车行为的扣分力度,新规还规定,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掉头,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也由一次记6分调整为记12分。

新规还规定:遇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或者缓慢行驶时,借道超车或者占用对面车道、穿插等候车辆,扣2分;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遇交通拥堵,占用应急车道行驶扣6分。这一规定规范了行车秩序,有利于道路交通的整体畅通。交警人士举了个例子,广州大桥南侧上桥位、黄埔大道华快立交桥下都采用信号灯控制放行,这就意味着同样是直行方向,某一时段内有些车道畅通而有些车道需要等灯,此时排队车辆如果一味求快,不按规定擅自跨线穿插前行,依据新规就可以给予记分处罚。

对于乱穿插现象如何执法?省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电子仪器对交通重点路段进行实时监控,路面执勤民警也可现场处罚。此外,新规对于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指示的违法行为也“从重处理”,记分分值由过去的2分提高到3分,交警人士解读说,比如在禁停路段乱停车等违法现象,依规都相应提高了记分标准。

澄清:网上歪招根本行不通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广东惩治酒驾大半年,网上也流传起了一套应对处罚的招数。不过,交管局人士昨天表示,网上流传的招数现实当中根本行不通。

招数1

随身带瓶酒

遇到交警查酒驾,立刻把酒喝下去,谎称之前没有喝酒,是遇到查车为壮胆才喝的。

破解:查实追加处罚

交警人士表示,一般遇到查车当着交警的面喝酒,交警有理由认定驾驶员此前有酒驾嫌疑,并将就此展开深入调查,驾驶员此前在哪里喝酒、和谁喝酒、喝了多少酒统统可以查清楚。一经查实,除了按照酒驾的标准进行处罚外,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还可对当事人的这种行为进行治安处罚。

招数2

逃离至酒醒

酒驾肇事后径直逃离现场,直到酒醒后才回来接受检查。

破解:按肇事逃逸处理

交警人士表示,酒驾人员肇事后为躲避处罚而离开现场,交警方面根据车辆信息会第一时间联系上车主并找到驾驶员将其召回,不到现场的视情形还可按肇事逃逸处理。深圳不久前就发生过一单酒驾逃逸,之后联合友人一起做伪证的事件,结果双双受到了惩处。

招数3

弃车拔腿就跑

酒驾被交警拦下,车主弃车而逃,逃避处罚,酒醒后再回来领车。

破解:根本没机会跑

交警人士介绍说,这种躲避处罚的方式现实中也是行不通的,一般一拦下来就当即要求驾驶员做酒精测验,酒驾嫌疑者基本没机会跑。

链接:一次扣完12的6根“雷线”

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饮酒后或者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驾驶公路客运车辆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

酒驾整治行动篇5

摘要:俗语说,“喝酒误事”。酒后驾车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喝酒会严重影响驾驶行为,增加驾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它可以使驾驶人触觉能力降低、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产生视觉障碍、产生心理障碍等。近年来,由于酒驾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已经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危害,治理酒后驾车已经成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酒后驾车;相关处罚;刑法

一、酒驾现象屡禁不止

2008年12月14日,成都某技术公司员工孙伟铭在大量饮酒后,与一辆比亚迪轿车追尾后迅速逃逸,车行至成都卓锦城路段时,先后撞向对面正常行驶的四辆轿车,造成四人死亡、一人重伤,公司财产共计五万元的严重损失。

2009年6月30日晚,在南京江宁岔路口瀛洲湾发生一起重大车祸,一辆黑色别克车酒后驾驶在江宁岔路口瀛洲湾社区附近到明月港湾门口,连撞致死5人,其中一名孕妇现场死亡,造成4人重伤。

2009年8月4日21时,在杭州的莫干山路上,肇事司机魏志刚酒后驾驶一辆保时捷越野车将一名年仅17岁的女孩撞飞20 多米,鲜血飞溅在爱心斑马线上。

这一起又一起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无时无刻敲打着我们的神经,迫使着我们加强对醉酒驾车现象的关注。为杜绝该现象的频繁发生,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途径已经迫在眉睫了。

8月15日以来,全国公安交管系统开展了打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专项整治活动,掀起了一场猛烈的治酒驾风暴。这场风暴在全社会赢得了近年各项交通违法专项整治活动中最大的关注度和支持率。社会舆论普遍认为从严整治的措施不仅直接打击和震慑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也促进了社会上形成“开车不喝酒,酒后不开车”的良好习惯。

然而,在如此大的打击力度和舆论声势下,仍有不少驾车人漠视法律法规,顶风作案。公安部交管局给出的一组数字显示,8月15日至9月15日一个月时间,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65397起,其中醉酒驾驶10711起,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了8.6%和9.05%。因酒后驾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仍达到320起,死亡118人。这组数字充分显示了酒后驾驶“屡禁不止”的严峻事实。

二、酒驾处罚的相关规定

有关酒后驾驶鉴定及其处罚的相关规定有: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规定,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并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小于80毫克为饮酒后驾车;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一般的酒后驾车处暂扣驾驶证1至3个月,并处200至500元罚款;如果是醉酒后驾车的,则由公安交管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驾驶证3至6个月,并处500元至2000元罚款。

如果驾驶的机动车辆属于营运性质,则饮酒后驾车的,处暂扣证3个月,并处500元罚款;醉酒后驾车的,由公安交管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证6个月,并处2000元罚款。另外,1年内有上述规定醉酒后驾车的行为,被处罚2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依据《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依据《刑法》第114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据《刑法》第115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对于上述标准和规定,相信不少人会对其产生异议。性质恶劣的酒驾行为的处罚为何如此之低!酒后驾驶虽可以说是一种过失行为,但其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乃至无法挽回的后果,而现实中发生的多起酒驾事件也都印证了这一点。然而对酒驾行为的处罚过低必然会滋生驾驶人员的侥幸心理,不利于保护行人的合法权益。法律的最大职能之一便是保护弱者,保障权利。因此,这更加使我们认识到目前我国对于酒驾行为的规定是存在瑕疵和不足的。

而其他国家对于酒后驾车的处罚显然比我们国家成熟、严格许多,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美国:司机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超过0.06%时,无条件吊销执照。有醉酒记录者,汽车保险费用将上升近10倍。醉酒驾驶当场吊销执照和入狱一年,对造成生命伤害的酒后驾驶员可以以二级谋杀罪,最高可适用死刑。2.日本:当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0.05%时要判两年以下劳役,罚款5万日元,吊销驾驶执照,同时追究向其供酒者责任。 3.土耳其:对酒后驾车的驾驶员,由警方押出城至20公里外的地方,然后强迫他步行回城。 4.波兰:醉酒司机难找工作波兰警方抓到醉酒司机就把他们的姓名、年龄、所驾驶汽车的型号和牌照、被扣地点和当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外加司机近照,都上传警方专设的网站,再发给全国的大报刊,在指定的版面上曝光。这一招比单罚款更让人“难受”,这对司机今后找工作、做生意都会有负面影响。 5.法国:对醉驾“零容忍” 法国警方对醉酒驾车非常敏感,即使司机只是处于轻微醉酒状态,驾驶证也会被注销,并缴纳相当于1000美元的罚款。如果醉酒司机导致其他人死亡就会直接被判入狱,如果导致受害者受伤,司机必须支付医疗费用等巨额赔偿。 6.瑞典:改过自新至少30天在瑞典,如果发现司机在饮用了两罐啤酒后开车,那么就得交出执照。司机同时还会收到一张出庭应讯的传票,到法庭上面对审判。酒后驾车司机还会被送入复员中心改过自新至少30天,费用自付。 7.保加利亚:第一次发现后给予教育,一旦重犯,便可关进大牢。 8.马来西亚:老婆也受牵连,马来西亚有一独特的惩罚方式,一旦某位男性司机被发现酒后驾车,警方会立即拘留他,并将他的妻子也一同送进拘留处,关在一起,让妻子“彻夜”教育丈夫。可见我国对醉酒驾车的处罚比大多数国家都轻很多。

三、慎用酒驾入刑

(一)明确立法意图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法律在每个人心中都树立起了至高无上的权威。若每一个公民均可以任意选择是否接受某部法律或某本法规的约束,那么必然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必然使公民不能很好地拿起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正是法律的权威性决定了它的稳定性,甚至决定了权力的强迫性。这就意味着,对于法律中的任何规定,都要求每个公民遵守,若违反,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和处置。受罚人或许会认为法律是不公正的。确实,任何法律法规都是在利益的冲突下颁布的,各种利益的碰撞也正是法律制定的意义所在。而判断法律的合理性,我认为最主要是看其是否体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且将侵害的那些少部分人的利益降到最低。显然,醉酒驾驶罪的订立,考虑到了公共社会法的安全,保护了行人等“弱小群体”的利益,但同时它也损害了驾驶人员“自由行使”的权利。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分析、实际研究来考察“醉酒驾驶罪”的增加是否值得了。

(二)刑法的本质特征

可见,对于醉酒驾驶的处罚势不可挡,但是是否就应该将其写入刑法中定罪名呢?这仍需我们进行深刻地思考和斟酌。

对于刑法的定义,从不同角度便会有不同的解释。从阶级本质上讲,“刑法就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统治,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如何惩罚犯罪的法律。”从刑法规定的内容上讲,“刑法就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那么,刑罚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刑罚是规定什么是犯罪、犯的什么罪,以及依据特定的罪行关系确定行为人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与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但是,若依据刑法的定义就将醉酒驾驶写入新罪名,必然会导致考虑的不全面和刑法的不稳定性。我们还应从刑法的特征、本质、功能、目的等多方面考虑酒驾入刑的可行性。

首先,刑法的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在所有的法律中,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表现在刑法多采用的是禁止性规范,并且强制方式较民法等私法多有不同。(二)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刑法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三)刑法是国家规制越轨行为的最后手段。按照上述特征,若将醉酒驾驶写入刑法,也就意味着给醉酒驾驶这个行为披上了新的特色。一方面,公开确认了酒驾的严肃性和严重性。惩罚力度的极大提高必然会导致大家对该行为的重新认识,意识到它的不可逾越性。同时,对于那些存在侥幸心理的人来说,他们也会在更加多地考虑是否实施该行为,毕竟万一不小心,后果就是触犯刑法。这些变相的“恐吓”和“警示”必定会降低酒家事故的发生。但是,另一方面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喝酒后开车这种行为是否应该用强制性最为严厉的法律来约束,是否已经到了不得不以“最后手段”来惩罚的时候了。之前有提到过要加大惩罚酒驾的惩罚力度,但是盲目动刑必然会导致法律规定的极端化。

一直以来,酒都是中国人饭桌上不可缺少的饮品,酒文化的发展是经历了历史的积淀的。特别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饭桌上谈公事、定项目。对于亲人、朋友的相聚。则更加少不了酒的助兴。要这样一个蕴育在酒中的民族瞬间把酒认定为是一种“犯罪工具”,似乎真的有些不合理和不现实。但我们绝对不会以这样的理由允许喝醉了酒的人乱开车。在寻找策略惩罚酒驾的时候,可以考虑完善行政法律法规,增加其规定的力度和强制措施。同时,可在容易出现醉酒后开车的场所实现强制代驾或扣留车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总之,刑法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的,也是社会的最后保障,我们目前还没有必要将前途在此“扼杀”。

其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刑法中多数罪名都是以最终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到社会公共利益为要件的。若最后造成的后果不那么严重,也就意味着不会受到相应程度的处罚,我想这就是刑法的本质和目的所在。这应验了贝卡利亚的推断,刑法的发生,是基于人类的报复心态和以暴制暴的欲望。那么下面,我们按照刑法的一般规则来做一个假设,将醉酒驾驶的行为定为罪名,只要存在醉酒驾驶,就会受到刑法处罚。某人醉酒开车,中途被警察拦了下来,但未造成任何事故和人员伤亡。被强制扣押车辆的同时,还被告知触犯了刑法的罪名,必需承担刑事责任。或许这样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是超出了承受范围的,怎么想都会觉得处罚过于严厉和严肃了。或许他们真的存在潜在危险,会损害不特定人的利益,但如此轻率的说明必然会使刑法失去说服力。刑法以惩罚犯罪为目的,但应严格区别酒驾与犯罪之间的关系,甚至及于区别酒驾与交通肇事的区别。如今,酒驾的现象如此之多,那是否也就意味着会有这么多的犯罪嫌疑人,这不仅对于个人,对于社会的稳定性都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如果说将酒驾入刑主要是为了杜绝该现象的发生,那我们盲目使用刑法,是否是把这部拥有千年文化历史的法律当儿戏了呢?至少,对于那些“初犯者”,我们更多的还是应该给予教育和提醒。从实质上改变观念,树立安全意识。

四、结束语

我们不会允许让那些喝了酒以后的“极度危险者”任意玩弄别人的生命,我们会采取措施维护我们的利益和权利。对于他们的惩罚必定会加重。但是,理性同样告诉我们,酒驾入刑需要慎重考虑。在仍有合适的方式解决事情的情况下,不必要把动用刑法放在首位。我们要做的是维护法律的尊严,秉承法律的宗旨,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序地发展。

因此,请慎用“酒驾入刑”!

参考文献:

[1]李晓明主编.《中国刑法基本原理》.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赵长青主编.《中国刑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周道鸾主编.《中国刑法》(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酒驾整治行动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要求,以“压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目标,突出重点,齐抓共管,依法严管,标本兼治,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专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路面治理与源头治理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和提高人民群众遵守交通法规和安全出行的意识,全力创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大局。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百日行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全面落实严管措施,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使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路面行车秩序明显好转,城乡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全县境内省道和城区道路交通严重违法率不超过5%,县乡道路严重违法率不超过10%。经过集中整顿,全县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重大交通事故发生。逐步建立依法监管、责任明确、措施有力、科学有效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三、整治重点

本次道路交通安全百日行动专项整治活动,着重开展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扎实开展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整治行动。一是重点加强对酒店、餐饮娱乐场所周边等重点区域和夜间、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交通程序检查管控,做到不漏管、不失控。二是加大路查力度,对查获的酒后驾驶特别是醉酒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做到从快、从严、从重处理,形成严查严管严打态势。三是对查获的酒驾醉驾交通违法行为,严格按照《刑法修正案(八)》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从严惩处。

2、坚持开展机动车辆涉牌涉证、超员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整治行动。一是采取执勤点和路面动态巡逻的方式,及时查处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故意遮挡、污损和不按规定悬挂机动车辆号牌等涉牌涉证违法行为,不管是谁,都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理。二是重点打击超速行驶、逆向行驶、强超强会、超员超载和农用车、拖拉机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3、大力开展县城道路交通秩序整顿。一是加大对客货运输车辆驾驶人员的源头管理。要加大对本县驾驶培训学校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培训、考试质量。严把大、中型客车资格准入关和车辆检验关,坚决取缔营运车辆非法改装、使用报废车辆和技术等级不合格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二是严把客运车辆的安全检查维护关,督促客运企业(场、站)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对营运车辆安全性能的日常检查,严禁客运车辆带病出站、带病上路行驶。三是依法严查车辆乱停乱放、随意掉头、禁行路线行驶等各种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四是依法加大对“黑车”市场的打击力度,对营运手续不全,超资质、超范围从事道路客运及危险品运输、超员行驶等严重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切实维护正常客运市场秩序。

4、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一是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范围,对全县事故多发地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排查出存在安全隐患和事故多发地段要制定整治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二是省道公路、地方公路、城区道路主管部门要加大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力度,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改善道路通行条件。

5、深入开展道路安全宣传培训活动。一是各乡镇、各部门要以“道路交通安全百日行动专项整治工作”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及时了解整治工作的目标、措施,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规范交通行为。二是要加强对运输企业业主和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驾驶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增强业主和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和安全行车意识。三是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加强车辆驾驶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管好自己的人,管好自己的车”。四是交警部门要分期分批对全县各类车辆的驾驶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有关法规培训,对不参加培训的驾驶人员要采取强制措施组织培训。

四、责任分工

本次专项整治活动采取“政府总揽、公安交警部门主抓、乡镇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各单位责任分工如下:

监察局:全程介入,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扎实、不服从组织安排和调配的,给予通报批评;对因工作失职而影响工作大局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安监局:全面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检查,进一步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落实安全运输的各项规章制度。

交通局:要督促检查运管、客运部门和运输企业落实安全措施,加大危险路段排查力度,对存在隐患的要及时整改;要对客货车辆驾驶人员驾驶资质进行审查把关,监督检查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严把车辆出站关;要配合交警部门做好客运车辆和危货运输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处理工作;负责监督驾校规范驾驶人员培训工作,依法查处违规培训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

广电局:要开辟专栏,大力宣传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采取正面引导与反面曝光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专项整治活动情况进行动态追踪,发挥媒体监督引导作用。

交警大队:要针对交通违法行为的高发区域、高发时段,采取巡查和设卡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坚决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一律按法律规定上限处罚,形成严查严打的高压态势。对公职人员饮酒驾驶的,一律依法依纪从严处理。

治安大队、防暴大队、派出所:要成立“百日行动”联合处置小组,抽调精兵强将,建立统一协调机制,确保形成合力。对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中无理取闹、刁难者,要根据治安处罚法从重、从严、从快处理。积极配合交警大队依法严厉打击酒后驾车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医院:要对酒后驾驶人员进行抽血化验,及时准确出具报告并备份,配合交警大队建立醒酒室,并制定醒酒措施,配备相应的醒酒设备。

五、工作步骤

本次道路交通安全百日行动专项整治工作从2011年5月11日开始,至8月28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和安全隐患排查阶段(5月11日至5月15日)。及时召开道路交通安全百日行动专项整治动员大会,围绕专项整治工作目标,大力开展“平安、文明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摸清底子,建立台账。

(二)全面整治阶段(5月16日至8月15日)。对排查出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治理。整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集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针对夏季交通行车特点和事故规律,合理安排警力,从严查纠交通违法行为,规范路面行车秩序。

(三)检查验收阶段(8月16日至8月20日)。整顿领导小组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建立交通秩序管理长效机制,深化巩固治理成果,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百日行动”取得实效,县上决定成立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百日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付天平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庄庆萍,县长助理、县公安局局长张文光,县检察院检察长王建成,县法院院长胡志锋担任,成员由县委办、政府办、监察局、财政局、安监局、交通局、卫生局、广电局、交警大队、县医院、治安大队、防暴大队、城镇派出所等部门单位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交警大队,交警大队大队长武占荣兼任办公室主任,治安大队大队长尚将军、防暴大队大队长徐凤彪、城镇派出所所长宗华、县医院院长胡志录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责任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负责本次专项整治工作。

(二)加强部门配合。各相关部门要按照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总体安排,既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重拳出击,确保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对因工作不力,推诿扯皮,消极怠工,影响整治行动的,要追究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三)严格规范执法。监察、公安部门要在监督规范执法的同时,依法维护执法部门的权威,确保营造良好的集中整治执法环境。

酒驾整治行动篇7

论文关键词 危险驾驶 醉驾 法律意识 车辆管理 综合治理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自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7月12日,我院共办理危险驾驶案件115件117人,其中已审结提起公诉109件,已判决107件,未结案件6件。从受案量看,我区受理危险驾驶案件数量远高于厦门其他区,处于高发状态。已办结的109件危险驾驶案全部表现为醉酒驾驶,尚未出现追逐竟驶等飙车行为入罪案例。本文拟从我区危险驾驶案件呈现特征、原因出发,探讨危险驾驶罪预防对策。

一、我区危险驾驶案件特点

(一)涉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本地村民、外来务工人员居多

从文化程度看,受理的117个该类案件犯罪嫌疑人中,103人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犯罪嫌疑人总数的88%,高中或中专学历的仅有12人,无本科以上学历;从地域分布看,74人为本地人(其中59人为本地农村村民),43人为外来务工人员;从性别看,共115人为男性,仅2人为女性。

(二)入罪情节集中,主要集中于摩托车“醉驾”,无牌无证驾驶现象严重

目前我区受理的全部危险驾驶案件入罪情节均为醉酒驾驶造成事故、酒后无证驾车或者血液中酒精浓度过高的情况,尚无追逐竞驶情节入罪案例。117个犯罪嫌疑人中,因醉酒造成交通事故的有94人,占受案总人数的80%。涉案车辆中有91辆为摩托车,占涉案车辆总数的的78%,其中属于无牌或无证驾驶的有50余辆,占摩托车总数的55%,仅有12辆为汽车,占涉案车辆总数的10%,货车和客车的有6辆,占涉案车辆总数的5%。

(三)案发地点集中在设施简陋的村路和车流量集中的辖区主干道,案发时间多为晚上或凌晨

办理的所有危险驾驶案中,70%以上的案件发生在设施简陋,交通标志不全的村路以及车流量较大的主干道,且50%以上的案件发生在晚上或凌晨,究其原因是大部分涉案人员抱存侥幸心理,认为在深夜、凌晨或郊区“醉驾”不易被发现。

二、我区危险驾驶案件频发原因分析

(一)两轮机动车占有量偏高,相关机构管理不到位,部分驾驶人驾驶素养低

我区大量摩托车、助力车的存在成为危险驾驶案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中心城区相比,我区乡镇分布分散,地广人稀,公共交通体系不如中心城区一样完备。广大农村居民为出行方便,要自备适合长距离行驶的交通工具,限于经济条件,大量的村民都选择购买摩托车或者助力车作为代步工具。其次,我区位于厦门岛外,生活成本比中心城区低且区内设有很多工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外来人员在工厂附近村庄租住,为工作和生活需要,购置大量的摩托车和助力车。从统计数据看,我院受理的115件危险驾驶案中,涉案车辆为摩托车或助力车的达91辆,占涉案车辆总数的78%。

目前我区对于两轮机动车的培训主要采取学员自学方式,驾驶技术培训采取应试式的“速成”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很难培养出高素养的驾驶人员。我区尚未建立规范的两轮机动车管理制度,部分驾驶人员或因为对相关制度法规不熟悉,或为节约经济成本,不惜钻制度漏洞,而未依法对车辆进行登记,也未按规定申领相应的驾驶证,导致区内存在大量无牌、套牌摩托车及无证驾驶情况。这些人驾驶素养低,对交通安全缺乏足够重视,不能很好的遵守交通法规成为醉驾案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机动车驾驶者侥幸心理严重,法律意识相对淡薄

从我院受理的案件看,机动车驾驶者存在较明显的侥幸心理,这些人知道酒驾违法,但多数犯罪嫌疑人认为自己虽然是酒后开车,但很清醒,能够保证自己不出事,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认为只要不出事,交警很少出来检查,就不会被查到,结果在被查后后悔莫及。刑法修正案(八)把危险驾驶归罪后,部分群众对此还不是很了解,根据分析发现,此类犯罪主体大多是无业人员,且文化程度偏低,此类人群往往忽略对法律特别是刑法的关注,没有意识到刑事归罪的严重性,也没有意识到此类案件潜在的危害后果。自去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来,我院受理危险驾驶罪人员117人,从文化程度看,其中103人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从职业和身份看,其中102人为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农村居民。这些人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人直到事发才知道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也涉嫌犯罪。

(三)派酒、劝酒的酒乡文化习俗浓厚,公安检查醉驾执法常态化

我区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无酒不成席,朋友、亲属相见,必然盛情款待,一醉方休;婚庆嫁娶更是酒宴必不可少;新春佳节,走亲访友,用酒来增进感情,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请客者唯恐朋友喝不尽兴,想出各种方式劝酒、派酒,使得醉驾成为可能,特别是无业的中青年自我约束力低,酒后逞强心理严重,从而引发此类人群醉驾案件频发。

目前我区公安交警查处酒驾已经形成一种常态化工作机制,各交警支队都在自己所在辖区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执法,常规检查、专项整治与临时抽检组合出击,查处酒驾,这也使心存侥幸的醉酒驾驶者被交警查获。

三、预防危险驾驶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车辆管理,严防制度漏洞

面对我区私人交通工具以轻便摩托车等两轮机动车为主的特点,今后应加强对轻便摩托车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规范的两轮机动车管理制度。要严格规范一手交易市场,与各轻便摩托车经销商联系,做好出售摩托车的登记管理工作,通过对出售渠道的严格把关防止无牌、套牌摩托车的出现。要加强管理二手交易市场,规范二手市场交易行为,避免摩托车在二手交易流转中出现违规行为。通过加强对摩托车流通市场的规范管理才能保障车辆及驾驶者的合法性,保障公共交通安全。二是要建立严格的驾驶员培训制度。改变以往应试式的培训方式,切实重视两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重要性,比照小车驾驶员培训方式严格执行相关培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机动车驾驶员具备合格的驾驶技术和素养。

(二)加强法制宣传,注重预防,遏制侥幸心理

酒驾者一次漏网便会产生侥幸心理,多次漏网便会满不在乎。危险驾驶作为一种新型犯罪行为,要加大宣传力度。针对我区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传单与多媒体宣传”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把务农人员、无业人员、摩托车驾驶者以及中青年人作为重点宣传对象,将饭店、酒楼、酒吧、工地等场所作为重点宣传场所,借助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介,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百姓讲述宣传法律,让老百姓听的懂,看的懂,真正理解和遵守。同时会同当地新闻媒体加大对醉酒驾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建议法院对酒驾案件采取集中公开宣判的形式,注重典型案例的宣传警示作用,用活生生的案例去教育感染群众,使他们切实体会到酒驾的危险和处理的严肃性,从而有效遏制侥幸心理,使得“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喝酒开车必被抓”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拒绝酒驾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宣传氛围,促使机动车驾驶人员提升法制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深刻认识醉酒驾驶的社会危害性,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进一步增强我区广大人民群众对酒后驾车这一严重违法行为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酒后驾车行为。

(三)鼓励“酒后代驾”,严格执勤执法,坚持多方联动,形成综合治理机制

针对我区派酒、劝酒的酒乡文化习俗浓厚的特点,建议争取政府扶持,依托出租公司、汽车租赁公司发展“酒后代驾”行业,为酒后禁驾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证条件,鼓励有条件的酒店提供“酒后代驾”有偿服务。

此外,公安机关尤其交警部门可针对我区酒后驾驶高发的时间段、高发路段作为查处酒驾的重点时段,采取积极措施,始终保持对醉酒驾驶行为的“零容忍”,加大对酒后驾车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排查频率和密度,将日常检查整治与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及时发现隐患,努力压缩醉驾行为滋生的空间,使醉酒驾驶人员真正从心理上受到震慑,强化安全行车意识,自觉改正不良习惯。

酒驾整治行动篇8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自觉;文化传承;酒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6)12-0111-06

中国酒文化以酒礼酒德为核心、引领和规范[1],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2],可概括为三个层面:酿酒层面的精神、技能、工具、原料、空间等;饮酒层面的礼仪、器具等;横跨这两个层面的酒俗酒风、诗词歌赋、神话传说、典章制度等[3]。酒文化发展是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当今,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突出存在文化自觉、酒驾治理、饮酒保健、酒风改良、文化融合等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中国酒文化、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觉

费孝通在其论著《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中提出:“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形成、特色和趋向。”[4]明白中国酒文化的形成、特色和趋向,是其相关问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一)中国酒文化的形成

1.在物质层面。根据张崇琛(2000)[5]、冯恩学(2015)[6]等学者的研究以及对吉林省大安酒厂遗址的考古,中国白酒(蒸馏酒)的商业性生产始于辽金时期。在此之前,中国生产的酒类主要是黄酒(发酵酒)。也就是说,中国酒文化在早期是黄酒文化,然后才是白酒文化。此外,不同时期的制酒原料、酒具也反映了当时物质层面的酒文化。

2.在精神层面。中国古代文人往往借酒起兴助兴、抒发情怀、激发灵感、释放潜能,逐渐形成了借酒促诗、借酒生词、借酒颂歌、借酒激赋、借酒疾书、借酒成画的文人酒文化。在朝堂宴会、接风洗尘、饯别送行、自饮独酌、亲友相聚、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场合,表达酒情、酒态、酒具、酒味、酒场、酒令、酒艺、酒制、酒境的诗词歌赋和书画艺术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流传至今的五万余首唐诗中六千多首与酒有关[7];《宋词三百首》中126首与酒有关;杜甫诗文中与酒有关的约占21%,李白的约占16%,白居易的约占25%[8]。

3.在制度层面。中国酒文化体现了所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例如,西周酒文化有“五礼”: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吉礼”用酒主要是为了实现心愿、趋利避害、追求回报。“嘉礼”用酒主要是为了人际沟通和联络感情,包括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赈幡之礼、贺庆之礼等。“宾礼”用酒主要是为了接待宾客,包括朝、宗、觐、遇、会、同、问、视等,其器具摆放、饮酒秩序等都要遵从严格的等级规范。“军礼”用酒主要是为了鼓舞士气、宣扬国威君威。“凶礼”期间虽然要减膳少饮、停止娱乐,但也要以酒祝寿归天、祭神祀祖、敬仰先人。随着中国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传统的酒礼酒德逐渐消解,但新的酒礼酒德尚未确立,地方酒制也各有圭臬,制度层面的酒文化仍处于混杂多元状态。

4.在行为层面。中国的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的酿制技艺,中国领先全球的陶瓷酒具烧制技艺(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在于烧制温度、使用原料、坚硬程度、透明度和釉料),各个地域和民族丰富多彩的酒事活动等,都形成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

(二)中国酒文化的特色

与西方国家的主要酒种——葡萄酒、啤酒及其玻璃酒具相区别的是中国主要酒种是白酒和黄酒,其传统酒具大多为青铜器、漆器、陶器和瓷器,其制作和包装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传统美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是中国酒文化的物质特色。与西方国家的酒神精神、法治精神相区别的是中国传统酒文化体现了文人雅士的放荡不羁和创作才华,并与儒学同体同构,中国的现代酒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中国酒文化的精神特色。与西方国家对酒类问题较为完善的综合治理相区别的是中国的传统酒文化以儒家“礼治”为基础,并被统治者赋予了树立权威、明确等级仪式化的功能,而中国的现代酒礼酒德和相关法制尚处于建设阶段,这是中国酒文化的制度特色。与西方国家看重酒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相区别的是中国酒文化体现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即更看重酒事活动中主宾的身份和地位、遵循的酒礼与酒德、场面的奢华与气派、气氛的和谐与热烈、关系的融洽与拉近等,这是中国酒文化的行为特色。

(三)中国酒文化的趋向

影响中国酒文化趋向的两大现实语境:一是全球化,二是现代化。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酒文化的发展趋向,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中外酒文化之间的关系。一些外国酒文化在其强势经济的裹挟下流入中国,并在文化软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与中国酒文化相交融。中国酒文化若因此淡化甚至丢掉自己的民族传统,就会变成羸弱、无根、忘本的文化;若自我陶醉、故步自封,也会与现实渐行渐远。中国酒文化唯有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为内在要求,以中外互补、求同存异、融合创新为发展路径,才能彰显自身特色、增强国际认同、提高国际地位、促进国际传播、开拓国际市场、繁荣国际贸易。

在现代化语境下,中国酒文化的发展趋向,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首先,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保存,而是包含创新的延续。有关部门应研究中国酒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传承机制,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传承水平和传承积极性,保护传统酒镇、酒村、酒区、酒肆、酒坊、酒窖等文化空间及其传承体系,对酒文化既要进行传统表达,又要涵养现代生机,尤其要借助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现代管理增强其传承的动力和活力。在此基础上,应以新思维、新科技、新材料、新方法来开发利用酒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以现代精神文明改造传统酒礼酒德,以现代社会治理改变酒风酒俗,以更高标准创造新的酒文化。

二、酒驾治理

中国机动车驾驶的普及性和民众饮酒的普遍性,使得酒驾(包括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成为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尽管2011年2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车定为犯罪,2011年4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修正案(二)》再次明确了酒驾的责任归咎,但仍有不少人不顾法律威慑,不顾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抱着侥幸心理实施酒驾。2014年,中国发生酒驾交通事故5669起,导致8000多人伤亡,而且,机动车违法统计排序中酒驾违法位列第二。酒驾在中国难以遏制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当代酒礼酒德建设乏力以及酒驾治理手段欠缺,所以,应从加强酒礼酒德建设和完善酒驾治理手段着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酒驾治理体系。

(一)加强酒礼酒德建设

禁酒文化是一些西方国家治理酒驾的基础,而当今中国受传统酒礼酒德的影响,很多国人仍然鼓励多饮、赞扬能饮、夸耀善饮,而且以酒事活动作为人际应酬的介质和工具,认为“无酒不成席”“酒桌上好办事”,酒产业的商业话语也赋予饮酒以各种美好的象征,许多地方仍流行劝酒、拼酒和变花样逼酒,这就意味着中国在短期内难以形成以禁酒为主题的酒礼酒德,也难以复制西方国家以禁酒文化为基础的酒驾治理。

在此情况下,我国应借助各方力量,以交通安全建设并强化当代酒礼酒德,以媒介广泛传播和相关活动组织者让大众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当代酒礼酒德,逐渐形成驾驶员自觉自律、他人劝诫监督的社会氛围,进而形成酒驾治理的基础。这就需要政府带头组织整治酒风和治理酒驾的相关活动,需要交通部门向全社会进行科普和案例教育,让大众了解饮酒对驾驶员生理的影响和酒驾事故的惨痛教训,需要文化和媒体机构创作、传播理性饮酒或禁止饮酒的宣传内容,或梳理传统酒文化中有利于酒驾治理的文本,如《酒戒》《酒诰》《酒训》《酒箴》,并将其改编为新的版本,需要酒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发布禁止酒驾的公益广告,需要餐饮企业推行安全、健康、文明的餐饮文化,提供醒酒、代驾、代呼出租车、张贴醒目标语等安全服务,需要监督机构向警方及时通告拒绝接受安全服务且试图酒后驾车的人员状况,并将其列入不良行为名单。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形成他律与自律、限制与自由、责任与权利、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当代酒礼酒德,才能以此为基础提升酒驾治理效果。

(二)完善酒驾治理手段

1.在法律手段上。中国应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将酒驾治理与所有涉酒问题的法律治理联系起来,加强涉酒立法,明确执法主体,丰富惩处手段,加大惩处力度,建立有序衔接、体系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执法队伍。相对于道德建设的本土性和根植性,法制建设具有通用性和移植性特征,因此,借鉴或移植其他国家富有成效的法律,应是中国治理酒驾的重要路径。

2.在行政手段上。政府应从源头入手,让酒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履行预防酒驾的社会责任,要求其龙头企业带头发布预防酒驾的公益广告并明确广告播放的内容和次数,同时加大对酒类广告违法的处罚力度。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政府可施行酒类产品销售许可证制度,并要求企业在酒类产品包装上印制交通安全警示语。针对乡镇农村酒驾治理薄弱以及摩托车、农用车酒驾多发的问题,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门应专门开展生动有效的交通安全教育,组织村民集体学习并相互监督,同时加强对乡镇农村酒驾的查处力度。

3.在传播手段上。应组织传媒机构制作、传播相关的宣传内容,并面向社会公众开办针对涉酒问题的讨论专栏。通过该专栏的自由讨论、平等沟通和参与者互动,既可围绕酒驾协调各方价值观,并达成群体共识,又可深化对其他涉酒问题的认知,进而有利于发动更多部门和民众参与监督管理,有利于推动相关非政府组织成立并发挥作用,有利于建设新的酒礼酒德,有利于酒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交融和价值和谐。

三、饮酒保健

随着中国城乡居民保健意识的显著提高,饮酒保健得到了普遍认同,保健酒文化也就成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类型。保健酒文化在物质层面有保健酒、中药酒、酿制或调配工具,在精神层面有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养生保健理论、企业和产品声誉,在制度层面有医药管理制度、酒业管理制度,在行为层面有生产的规范操作、产品的合理使用,等等。对于饮酒保健,主要应从关注其功效和市场问题入手。

(一)保健酒的功效

按照中医药理论,酒能浸出并保存中药材的有益成分,能使药力外达肌表、内通血脉,能促进药物成分吸收,能提升药材的药力和疗效,所以,中国自古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资料显示,适量饮酒者的健康水平普遍高于一般人群[9]。那么,饮酒到何种程度才算适量?这不仅要参考医学上的指标,还要考虑个体的健康状况和饮酒状态等。

按照功效,中国的保健酒可划分为两大类:对症类和补益类。前者对特定人群或特定身体部位、生理系统的病症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因而药材选配严格、用药禁忌明确,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其中一些可作为药品在药店销售;后者适用性强、安全性高、消费面广,通常具有延缓衰老、补气养血、美容养颜、滋阴壮阳、养护脏器、提高免疫力等功效,一般是作为饮品、食品在商业网点销售。

(二)保健酒的市场

1.为了迅速扩大市场,一些保健酒厂在营销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在质量管理和消费者服务上没有下足功夫,其结果是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2.为了牟取不当利益,一些保健酒厂夸大其产品的功能和疗效,在专利和非遗的申报上弄虚作假,聘请明星或专家进行不实宣传,甚至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其结果是被媒体曝光或被工商查处,这不但败坏了其自身信誉,也影响了整个保健酒市场。

3.为了以品质、诚信、创新、品牌来开拓市场,一些保健酒厂注重质量管理并将工艺流程公开展示,详细说明如何生成动植物浸提物、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酯类、多酚类等有益成分以及如何滤除杂醇类、醛类、酮类等有害成分,或者以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获得知识产权保护、以保密配方获得商业机密保护、以老字号获得商标保护、以传统技艺和传统知识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以质量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老字号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来打造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

将来,保健酒厂若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还应在产品细分、突出特色、体现差异、电子商务、餐饮配套、物流配送、酒类会展等方面进行精耕细作并寻求突破。

四、改良酒风

酒风直接体现了行为文化,并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紧密关联。正常的餐饮娱乐,人们往往以饮酒放松自我、增加趣味、增进感情、消除隔膜。正当的人际交往,人们有时以赠送酒类礼品表达情谊、和谐关系。但更引人关注的是中国的不良酒风,如公款吃喝、借酒事活动进行公关和贿赂、借各种名目滥办酒席、借大操大办收取礼金、为了攀比和“面子”铺张浪费等。虽然有的不良酒风得到了遏制,但有的仍在变相发展甚至加剧蔓延。中国高档礼品酒市场大于自饮酒市场的事实,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良酒风的严重性。不良酒风不仅浪费大量公款、加重家庭负担,更使得一些人饱受“酒精考验”进而健康受损,更会损害中国的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恶化干群关系和人际关系。改良酒风应是中国酒文化建设中的政策性任务,其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严格监管公务接待用酒

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类似规定,对公务接待用酒进行更加具体、更加严格的监管。例如,新疆、安徽等地在规定中要求政府、国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接待一律不得饮用任何人和任何单位提供的任何酒类,因外事接待和招商引资等特殊情况需要饮酒的,必须报本级纪委(纪检组)审核批准。在国家和地方“禁酒令”渐趋严格的情况下,公职人员的不良酒风明显扭转,但还有一些公职人员将酒席转移到食堂、会所、民宅、农家乐等隐秘场所,并通过地方政府预算中的“其他支出”、黑市发票等报销费用。对此,应改革公务接待制度和报销制度,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和预算约束功能,要求党政机关定期向社会公布“三公”消费,实现公务接待预算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进而杜绝隐蔽吃喝、暗箱操作、隐性开支、做假账等不良行为。

(二)以专项政策改良地方酒风

在这一方面,一些地方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贵州省普定县出台了《关于禁止国家公职人员违规操办酒席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引领淳朴民风规范酒席办理工作的意见》,并由主要县领导牵头成立了“规范城乡酒席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了“四五六”工作法,即组建四支队伍(宣传队、互助队、纠风队和巡查队),明确五个内容(酒席的范围、规格、流程、标准和主体),强化六个环节(责任分解、村民自治、宣传引导、台账管理、公开曝光和督促检查)。该县将酒风改良与星级文明户评比挂钩,滥办酒席者不仅失去评选星级文明户的资格,而且要受到处罚。该县实施以上政策之后,公职人员违规操办酒席的事件基本杜绝,民间以各种名目滥办酒席的现象也显著减少,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谋求发展。

以此为参考,各地政府应以切实有效的专项政策改良酒风,使地方形成正当消费、理性消费、节俭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透明消费的酒文化。为了遏制酒类产品的特权消费、求人消费、炫耀消费和奢侈消费,避免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形象受到不良影响,政府应制止地方酒厂为其产品贴上“部门专供、领导专用、帝王御用、国宴等级”等标签,并没收贴有此类标签的产品。

五、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可分为物质文化的融合(设施、设备、人员层面)、精神文化的融合(企业精神、理念、知识、科技、品牌层面)、行为文化的融合(管理行为、业务行为层面)、制度文化的融合(行业制度、企业制度层面)。目前,酒文化与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互联网文化的融合已成常态,并有利于形成新的业态、动力源和增长极。

(一)酒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

该类融合使得酒文化具有了旅游价值和旅游功能,由此也产生了新的旅游类型——酒文化旅游。根据酒文化的类型,酒文化旅游可分为白酒文化旅游、葡萄酒文化旅游、啤酒文化旅游、黄酒文化旅游等;根据发展的侧重,酒文化旅游可分为生态旅游、工业旅游、节庆旅游、遗产旅游和养生旅游。名酒生产企业是酒文化旅游的主要发起者。例如,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绵竹剑南春、古蔺郎酒等名企推出了宜宾五粮液酒史博物馆、中国宜宾酒圣节、泸州老窖陈列馆、泸州1573老窖窖池、剑南春酒史博物馆和酒坊遗址、郎酒厂天宝洞和地宝洞等酒文化旅游产品。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也发起或支持酒文化旅游,如泸州市建设“中国酒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并将酒文化旅游确定为该市旅游的主打类型、宜宾市打造“中国白酒之都”、青岛市政府将“青岛国际啤酒节”打造为国际著名的酒文化旅游品牌和亚洲最大的啤酒旅游盛会。

(二)酒文化与创意文化融合

该类融合使得创意设计、创意开发成为酒文化创新的核心动力,使得创意产品成为酒文化创新的重要成果。例如,对酒类产品的造型、包装、展销、广告、衍生品以及酒厂的建筑、内外部环境、品牌形象、网站等进行创意设计,对与酒相关的诗词歌赋、文物古迹、名人名事、民俗文化、工艺美术、工业景观、农业产品等进行创意开发,推出既保留酒文化韵味和内涵又满足消费者审美、实用、便利、安全、舒适、时尚等需求的高附加值创意产品。

(三)酒文化与互联网文化融合

该类融合使得与酒相关的企业网站、电子商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不断涌现,酒类产品的生产、仓储、运输、销售、消费环节逐渐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向自学习、自适应、自协调、自进化并且不断创新的“智慧型组织”方面转变,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开始以互联网思维发展酒产业。例如,从业人员以大数据分析市场,面向不同的消费者及其“痛点”进行产品的精准开发和精准营销,企业以020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以C2B模式保障消费者的参与权、定价权、选择权、评价权进而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双赢,以交互式网络平台将消费者转化为编外员工和企业“粉丝”,以网络营销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营销法则,以全球化网络体系将产品生产和企业经营模块化,以小众市场和分散市场开发实现“长尾”经济效应。

六、结语

本文对中国酒文化的五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尤其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角度对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有利于酒文化自觉、酒驾治理、大众健康、酒风改良和产业融合,有利于中国酒产业探寻发展路径和优化发展环境。由于以上问题涉及众多领域且相互关联,所以其实践者应打破不同地方、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的壁垒,建立跨领域的决策、管理和协调机制,建立相关机构和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注重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中国酒文化的软实力,进而使其在世界酒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上一篇:教室安全检查总结范文 下一篇:塑料污染的解决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