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增强学生思维的认识

时间:2022-09-12 09:04:46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增强学生思维的认识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了解学情,提高思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习目标设计与解析增强历史课的思维和结合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仅仅爱学历史课程,还能够掌握好知识去应对高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思维;增强;认识

高中历史教学要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增强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深入的思考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增强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有效性,谈几点认识。

一、认真研读教材

教材本身有自己的内在逻辑体系,尤其是新人教版教材。这套教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很缜密的。以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为例:九个专题讲述了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其中前五个专题涉及到的是中国政治文明,后四个专题讲述的是世界政治文明。在前五个专题当中:又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如专题一讲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专题二、三讲述的是近代中国的政治文明,专题四、五讲述的是现代政治文明。以后四个专题为例:第六专题讲的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专题七、八讲了世界近代的政治文明,最后一个专题讲述了当今世界的政治文明:即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学生认为“人民版教材中,太平天国发生在义和团运动前,教材却将义和团运动放在专题二,而将太平天国运动放在专题三。”其实这说明对教材的认识是很肤浅的,正确的思维应该是:专题二、三讲述的都是中国近代的政治文明:专题二讲述的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内容;专题三讲述的则是反对本国落后的封建势力,追求并实现国内民主的内容。因此义和团运动必然属于专题二,太平天国运动属于专题三。所以,增强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思维,就要认真研读教材。

二、深入了解学情,提高思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深入的思考并解决问题。思维的深度应由具体的学情来决定,而不应由我们的臆想来决定。要获得学情反馈,我们就必修课前认真批阅学案,根据学生学案填写所反馈出来的具体问题设计思维。并且通过对已用学案的修改与完善增强历史课的思维。因为学案在最初编写的时候所设计的思维更多的来自于教师的经验。在我们使用完学案后会从学情反馈中发现很多不足和问题。结合这些反馈出现的问题对学案及时进行修正,尤其是对思维增强部分存在的不足予以改进,这样学生再使用时能够增强思维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学习目标设计与解析增强历史课的思维

学习目标对课堂具有极强的导向性。结合学案批阅后的学情反馈制定学习目标时,不仅要关注课标,同时还应渗透进学生的具体学情,从而在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解析中增强历史课的思维。以专题六(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的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解析为例:设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了解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理解其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2)认识并掌握古希腊城邦、公民的概念及其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深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古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观点的理解。结合学情反馈课堂上对学习目标的解析为:(1)对自然地理环境概括归纳,重点就放在“如何理解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其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上;(2)进一步精炼希腊城邦及公民的特点,用最简练的语言进行概述;(3)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是不是决定性的呢?可以通过小组探究解决能力提升材料题来深化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四、结合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历史教学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并通过教师对学生提问和学生向教师提问的过程,从而形成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针对教材提出疑问,学生逐渐学会了质疑,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认识的能力逐步提高,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学生的思维产生了飞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比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中专题一的第三节------君主专制体制的严禁与强化,首先布置学生预习任务:(1)按教师的要求处理课前预习作业;(2)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其中就有同学提出:皇帝权力为什么那么大?为什么权力不是别的人拥有?我可不可以提高自己在一群人中的地位?这样学生已将这节课的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提出来了,并且还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皇帝的权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中国历来的皇帝制度的推行,有忠君思想,有习惯和传承;人们心目中有一个领导目标寄托;皇帝采用了一系列强化权力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教师紧跟问}:结合教材皇帝为加强权力采用了哪些措施?让学生学着去整理教材。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皇权的建立和加强主要从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着手,在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归纳中央和地方的具体措施?教师梳理线索,明确要点,顺利完成本节教学任务,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而教师在课堂的问题设计要多样化,可以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手法,让学生在愉快的过程中接受知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比如:我们在高中历史新人教版专题七:“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节时,首先在上课之前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在屏幕上展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英国首相、英国内阁会议场景等图片,一下勾起学生的好奇,然后向学生提问:知道这些人吗?是谁?这个会场是什么场景?知道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吗?学生和教师一起互动通过讨论、逐层提问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新课内容讲完后,还可以检查一下学生学习的效果。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了解学情,提高思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习目标设计与解析增强历史课的思维和结合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仅仅爱学历史课程,还能够掌握好知识去应对高考。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

上一篇:融媒视域下新闻采访课程教学改革微探 下一篇:高三生物遗传学复习中图形变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