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浅谈教学实践方法

时间:2022-09-12 09:03:54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浅谈教学实践方法

【摘 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来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中出现的错误,往往源于错误的解题思路。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加强对小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学习 激发兴趣 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力做到求使学生对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来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而数学应用题的数量往往呈现出一种相对关系,搞清这种对立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例如:钻井队钻一眼深井,3天钻了27米,照这样的速度,12天可以钻多少米?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间的对应关系:3天――27米,12天――?米。在从对应关系中可以得出两条解题思路:(1)先求出1天钻多少米,即可求出12天钻多少米(27÷3×12=108米);(2)从同类量的倍数关系中求解,在工作效率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求出时间的倍数,再求3天钻27米的几倍是多少,即27×(12÷3)=108米。这样既能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实践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积极的数学活动中,更加完善自身的数学素质。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规律

探究、交流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帮助学生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掌握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理解和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三 深化应用,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小课题研究等活动,向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础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有助于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从而更加自主地探究新知,这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步骤,会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并不是最终教学目的,而是通过所学有代表性的应用题达到使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加强数学题中关键字词句的归纳与理解。笔者从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发现,数学问题中有很多常用字、词、句学生很难理解。尤其在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上还没有学习这些字词句的时候,数学题中就已经出现了。而且这些字词句在数学学习中、课本上、自主学数学上、测试卷中会反复出现。笔者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常见字词句的认识和理解,增加学生识字量,克服学生因不识字而造成读题难的问题。

1.仔细审定问题情境,合作交流寻求解题策略

解答练习题时要求学生首先要读题、审题,弄清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数量关系。没有理解题意时要反复去读题,把题中信息和问题相连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低年级数学问题中都是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题目上做记号,指导他们把题目上的信息、关键词圈出来,使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数量关系更加明确。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题目上的信息和关键词圈出来,学生自然回答求总数用加法。例:女生38人,男生24人,求一共多少人?女生人数+男生人数=总人数,算式自然就列对了。

2.呈现多样化的练习,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检验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二是数学能力和利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练习中,练习的安排应该是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到灵活,呈现方式多样化,体现层次性。对于小学阶段有现实背景的应用性问题比较多。教师要让学生善于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把一个个实际问题转换成为数学问题,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

在解决问题中,笔者经常借助于图像推理中形成的数学模型,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如排队问题、间隔问题等都有一定的难度,思维的抽象性更加突出。但这些问题都是在部分数与总数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也就是建立在解决部分数与总数关系问题基础上的。解决这些问题时则要通过比较直观的图来帮助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在做该类型的题目时,就可以自己画图,来解决问题。

一题多解、方法多样化等都表现出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展示多样化方法可重组学生的心理活动,突破已经形成的解题模式,建立一种新的解题模式。在解决问题时注重思维策略,注重方法多样化并优化解题思路,让更多的学生都能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进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浅议高中语文教学的自主性学习 下一篇:培养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