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实习研究

时间:2022-09-12 08:25:09

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实习研究

一、研究背景

实训实习是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要的实践环节,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优势,激发创新意识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高职实训实习有较多的研究,但大多研究是针对某一专业或某些课程的实训实习效果进行的专门阐述,应用面较小。本文拟在对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训实习方面的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旨在较全面地了解高职实训实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应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所有数据来自2011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库”之“高职院校数据库”,共有14所高职院校、17435名学生参与调查[1]。有关“实习实训”的问卷题目是(R为代码):R1.学校的实训基地/实习单位条件很好;R2.我们经常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学习;R3.学校为我们提供很多实训/实习机会;R4.实训/实习课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R5.实训/实习课指导教师能给我们耐心的指导;R6.实训/实习课收获很大。

二、研究分析

(一)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高职生对实习实训总体评价为3.80分,超过了6分的中位数3.5分,接近于“基本同意”,属于基本满意状态。在各分项指标中,“学校的实训基地/实习单位条件很好”、“学校为我们提供很多实训/实习机会”、“实训/实习课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分别是3.72、3.67、3.99,高于均值“3.5”,低于均值“4”,接近基本满意。

在“实训/实习课指导教师能给我们耐心的指导”、“实训/实习课收获很大”两项,均值均高于“4”,属于满意状态。在各项指标中,对于“我们经常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学习”均值最低,只有3.26分,接近于均值“3”,即“基本不满意”。

(二)差异分析

为了更详细、细致地了解高职生实习实训现状,我们从理工科差异、城市和农村生源差异、是否学生干部、成绩差异等4个统计变量来考察实习实训现状。

1.从学科差异角度考察

从高职生的实习实训进行平均数差异的T检验,可以看到,理工科生在实习单位条件、外出实习次数、实习机会方面,以及对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的耐心指导等,认可度都要高于文科生,并且平均差异很显著。说明对于实习实训的收获,理工科要显著大于文科学生。

2.从城乡差异角度考察

通过对高职生家庭来源的平均数差异性检验,发现城市家庭学生对实习单位条件、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的耐心指导,实训实习收获等,认可度和满意度都要低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并且平均差异很显著。但在学校提供实习机会、外出实习次数方面,两者没有明显差别。

3.从是否学生干部角度考察

通过对高职生“是否学生干部”的平均数差异性检验,可以看到学生干部比普通学生对实习单位条件、实习机会、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的耐心指导、实训实习收获等,认可度都要高于普通的学生,并且平均差异很显著。

4.从成绩差异角度考察

为了解不同高职生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成绩段)对实习实训效果的影响,对问卷进行了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学习成绩段高职生对实训实习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对高职生不同成绩水平段的差异性分析,可以看到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对实习单位条件、实习机会、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的耐心指导、实训实习收获等满意度有差别,并且平均差异很显著,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前25%)比成绩一般学生(中间50%)满意度高,成绩一般学生比成绩落后学生(后25%)满意度高。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高职生实训实体情况分析及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总体比较分析得知,高职生对“实训/实习课指导教师能给我们耐心的指导” “实训/实习课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以及“实训/实习课收获很大”这几项,都是比较满意的。这说明近几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是有成效的;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但也要看到,高职生对实习实训的总体评价仅仅属于“基本满意”,这说明高职院校的实践性建设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我们经常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学习”这一项,学生认为“基本不满意”,说明学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学生外出实习以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方面,做得还不够理想,需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做出更多的努力。

(二)高职生实习实训学科差异分析及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理工科生在实习单位条件、外出实习次数、实习机会方面,以及对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的耐心指导、实习实训的收获等,满意度的评价都要高于文科生,并且平均差异很显著。

造成这种现象,也正好反映了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困惑。在高职人才培养方式上,人们往往注重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等“硬实践”的培养,而对诸如运用理论知识、形成心智技能和积累实践经验等的“软实践”重视不够[2]。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尤其是示范性院校,搞“校企一体化”“引厂入校”“课堂车间”等不亦乐乎,多是理工科专业。与此相比,文科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无论从观念上、内容上、环节上、实训室建设上都处在落后状态,实践性教学更多的还是校内实训室操作,校企合作多停留于浅层次上,学生参与企业重要工作岗位的机会相对较少[3]。

其实,经营管理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企业经营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经营管理技能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增长。对经管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视,是许多企业主管一致的认同。从事过经营管理工作的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企业培训投入也少,因而不少企业在招聘时要求具有一定工作实际经验。因此,创设一定条件,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经验对经管类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4]。

(三)高职生实习实训家庭来源差异分析及建议

除了在外出实习次数方面外,调查发现,来自城镇家庭的学生,对实习单位条件、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的耐心指导、实训实习收获等,认可度和满意度都要显著低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基础条件不同,城镇学生中学时教学基础就比较好,有良好的师资质量,并有较好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操作,并有一定的勤工俭学的机会;相比之下,农村的中学教学条件就较为逊色,师资质量不如意,或者实验条件差等原因,实训实习认知上就有差别。二是生活经历不同,城镇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生活相对富裕和优越;来自农村的学生则较早地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吃苦耐劳精神,这样在实训实习中要求不会太高,并能承受一定的艰苦的劳动。有的企业来校招工,指定要求来自农村甚至山区的学生,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高职生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企业实践经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性。

(四)高职生是否学生干部的差异分析及建议

调查结果发现,高职学生干部比普通学生对实习单位条件、实习机会、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的耐心指导、实训实习收获等,满意度都显著高于普通学生。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学生干部在班级集体或院系学生会、各种协会担任一定“职务”,工作组织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更具有领悟能力,更容易适应工作环境,这样在实训实习中易于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因此应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勇于承担一定责任,或者加入学校各种协会,并在其中担任一定事务。同时,高职院校应多组织校园各类活动,让学生在策划、组织这些活动得到锻炼及能力的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环境的适应性,还是很有裨益的。

(五)高职生不同成绩段的差异分析及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对实习单位条件、实习机会、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的耐心指导、实训实习收获等满意度有差别,并且平均差异很显著。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前25%)比成绩一般学生(中间50%)满意度高,成绩一般学生比成绩落后学生(后25%)满意度高。

有学者认为,“实训与实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从主动体验、经反思观察到抽象概括再到主动应用再到具体体验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不再“静态”地等待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建构知识,这种学生与知识的“对话”使得知识具有了个体意义[5]。由此可见,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对实训实习评价高、效果好,不仅是因为其基础知识扎实,学以致用,更可能是因为其在实训实习中表现主动,更善于学习和体验,从而机会更大、收获更多。

由此得到启发的是,高职教学不能一味地“教”,而更应强调“学”。高职院校要发挥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推行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态度[6]。这样,学生在实训实习中方能勇于体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使实践活动收到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 史秋衡,郭建鹏.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2(2):109-121.

[2] 郝超,张秋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活动的三个问题[J]. 中国高教研究,2008(7):62-64.

[3] 朱长丰.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2(3):31-36.

[4] 王其中,徐盈群.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8):78-90.

[5] 高慎英.体验学习论—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

[6] 郭建鹏,杨凌燕,史秋衡.大学生课堂体验对学习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3(2):111-119.

上一篇:论大学场域权力冲突的权利转向 下一篇:郭淮救妻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