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12 07:02:11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生教学教育培养模式单一、导师队伍良莠不齐、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不高。应推行开放性教育,改革课程设置,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学位论文管理制度。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能力培养

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高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问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生教学教育培养模式单一

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上模糊,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方面缺少了孕育创新精神的意识。在培养模式上,一般采取的是导师制的培养方式,不少的还是师傅带徒弟的单向灌输和传授,研究生关注的问题长期局限于导师所熟悉的领域,导致了其研究生的视野狭窄,对科学前沿了解的并不多。同时,限于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客观条件,有的硕士研究生直到毕业也没有参加过本学科有影响的学术会议,有的很少接触到原版的英文教材和文献资料,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阻碍了学生进行开拓性思考。

(二)导师队伍良莠不齐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步入科学殿堂的领路人,也是研究生整个学习阶段的指引人。因此,要想提高研究生的教育水平,首先要提高研究生导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现有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情况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些不利之处,主要表现在:

1. 部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对研究生采取放任的态度;一些教师没有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不足,从而影响了学生直接参加科研课题的机会。

2. 由于现在的研究生导师中大部分是以前教育体制的产物,部分教师不注意对学术前沿的追踪,以致他们的知识老化现象严重,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有些教师吃“老本”,综合素质不高。

3. 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在招生上基本无自,不能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满意的学生,这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谈不上对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我国研究生的师生比太低,有一些热门专业一个导师可以带十几甚至几十个研究生。导师所带研究生数量太多,往往无暇精心培养,这不利于年轻学生的成长。

5. 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有的不够条件也带起了研究生;部分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或忙于兼职或忙于行政事务,无心思也无时间看书做学问,其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业务水平、科研能力都很欠缺,有的以让学生锻炼为借口,将研究生作为自己的苦力,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潜在能力的培养。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研究生学习热情,阻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不高

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很多研究生不安心求学,学风浮躁。一部分研究生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在写作论文时,根本不进行调研活动,而是根据能找到的资料盲目堆砌或四处剿窃别人的研究成果。有的干脆直接移用别人的论文,于是出现学位论文“开头几章原封不动,最后一章发发感想”的现象。更有甚者,有人直接高薪聘请“” 代劳。这些学术道德水准低劣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推行开放性教育

实行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能力与思想会对研究生的能力与思维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首先应重视建设具有创新性的师资队伍,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鼓励教师进行自由式探索,创造自由、民主、公平、积极进取的创新氛围;同时大力支持教师探索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模式;对有意向的教师积极推进其与社会、企业之间的科技合作;注重学术交流,引导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期间积极与同学、其他高校及企业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了解企业生产实践,掌握学术前沿及产业现状,在产学研合作中开展科研活动。

(二)改革课程设置

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载体,研究生教育对未来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注重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方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今后的课程设置方面,要针对每一学科的特点,设置好前沿课程、跨学科课程。不仅要体现科学、新颖、拓宽、分层次的原则,还要做到科学合理、符合研究生教育的规律。课程内容应体现本学科的新进展,删除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在二级学科和所属的一级学科层面上设置课程,部分课程可以考虑在相关的学科层面上设置,避免按个人的研究方向设置课程,部分课程可以考虑在相关的学科层面上设置,避免按个人的研究方向设置专业基础课和学位课。硕士生课程应注重基础性、宽厚性和实用性,博士生的课程应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环境

新的环境、新的机遇需要有新的观念、新的思路。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我们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创新的意义。大学要提倡学术批评,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的思想需要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校园环境去孕育,需要通过交流和借鉴来产生。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通过有形的活动和无形的氛围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创新素质、科学技术素质及身心素质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教育。因此,学校要积极营造自由探讨的学术氛围,在尊重学术权威的同时,鼓励研究生向学术权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义。

(四)建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1. 打破导师聘任终身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首先导师遴选机制要创新。要实行导师上岗遴选制度,改革传统的和变相的导师终身制度,淡化博导、硕导概念,建设一支能上能下、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动态导师队伍。

2. 建立研究生导师上岗培训制。重视和发挥老教授、老专家在学术承传等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加强新任导师的上岗培训,听取老导师介绍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了解新时期研究生培养的宗旨和目标、导师的基本职责、与学生相处的经验、对学生的要求与责任、因材施教的经验等,了解关于研究生招生、培养及学位授予等方面的有关规定。通过培训,使年轻导师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3. 强化导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要不断采取各种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要根据研究生的能力、水平和天赋因人施教;要以创新的思想来教育和指导研究生,引导他们逐渐摆脱习惯思维方式;要启发学生的思路进入想象的天地,不断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在试验设计,课题实施,乃至工作总结时都要考虑到给研究生留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五)完善学位论文管理制度

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成果总结,提高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对研究生论文的管理。首先,要严格控制论文的选题和开题。论文选题要有创新性或开创性。现在研究生论文选题一般比较重视能否完成,而不重视选题的质量。选题好可以开创出新的研究方向或发现新的问题,是创新能力的体现。当然选题的创新性也要以有资料为基础,不能盲目乱选。开题是研究生论文总体思维的表述,要严格控制。首先要审查选题是否有创新性,是否用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学术问题。其次,要检查文献综述,考察研究生是否把握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是否有自己创新的设想。最后,加强论文过程管理。可以建立一个评价体系,包括文献查阅情况、写作情况等方面,对论文写作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并以评价得分决定答辩权的申请资格。同时,严格论文审查制度。推行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和导师回避制,从而保证评阅人对论文评价的客观性,避免人情因素的干扰。

参考文献

[l] 黄伟.浅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2(12).

[2] 张新民.高等林业院校材料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广东化工,2012,39(2).

[3] 郝志伦.理工院校人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之现状与措施[J].文化学刊,2012(1).

[4] 廖满媛,爱科.三点一线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地方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DYY12102。

上一篇:现阶段广西高校贫困生经济资助的现状及对策研... 下一篇:药品安全刑事保护的现状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