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画家杨晓阳

时间:2022-09-12 06:56:46

杨晓阳的“大写意”觀及其理念和他的大写意人物作品都是以精神为主题,以心灵为旨要的。他“以神写形”的理念、以“道”为出发点,以“无”为终极目标的审美追求,以悲凉、苦涩、沧桑为特征的美感,书写的是精神的感怀和生命情调的叹喟,在笔墨的顿挫转折与风骨神思中内蕴着深情与充实。他在3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为我们奉献了大概两个方面的成果:

(一)大写意的理念与精神。拒绝了中国画被“新殖民化”的发展倾向,以对大写意的确认,重建本土文化与中国经验的价值体系,唤起艺术创造的丰富想象与激情活力,让中国画回归艺术本身。(二)以自己的创作检验印证自己的理念。他的大写意作品充分强调以“线描加没骨”去消解“笔墨加素描”的误区,从中国文化的生命精神出发,在为大写意作品构建生命形式的同时,感性地表达了东方文化特有的悲凉、沧桑的诗性情怀。与西方绘画截然不同的是,它更富于浪漫的想象和感觉式的表现,呈示为灵魂安顿的家园图景,给出的是中国画的新起点与新的理想目标。当杨晓阳把自己的理念和艺术摆在人类共同精神的角度去思考时,他的“大写意”艺术觀便具有了我们共同关心的普遍意义。

从本质上说,切艺术的发生,都是基于“由种任意的存在状态转入种理想的存在状态”的结果,它是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而产生的一种浪漫诗意的想象。杨晓阳用自己的思想意绪和笔墨实践一步步地向更远的维度和更深的自我索取了独属于自己的回答。其写意觀的若干特征一超越物性,重虚轻实、以道为本、以神写形、言不可言之理,述不可述之事,即,所谓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等,无不表明这是从可见之物的超越中抵达玄妙之境和艺术真谛的必由之路。

杨晓阳的艺术觀和艺术实践清楚地表明,文化与艺术之间相互渗透和嬗递的前后关系,可以肯定,他在秦、汉、唐的艺术中寻到了精神慰藉和文化滋养。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厚资源,是杨晓阳大写意艺术的出发点和精神源头,然后他又在新的高度上回归这里。

更为重要的是,杨晓阳之所以给“大写意”以再诠释,是因为“大写意”的文化精神对今天仍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当他以现代的眼光、思维给以认知和诠释时,结果必然出现克罗奇所说的情况:“每部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的历史”,在这里艺术才能完成回归自身的使命。

当然,在对“大写意”的诠释中,杨晓阳很好地处理了历史主义精神和当代文化语境的矛盾。当代语境、个人视界和历史精神在这里相融合,用这样的广阔视界来审视、思考与诠释“大写意”命题,既能清晰阐述“写意”文本所具有的本来含义和精神,又能诠释“大写意”对我们今天表达了什么和意味着什么,而做到此点绝非一蹴而就,诚如冯友兰先生所言:“必有玄心”、“必有洞见”、“须有妙赏”、“必有深情”,方能领略“大写意”之丰富内涵,并从中感受无穷生命空间之美与无穷生命情调之美。

杨晓阳的大写意理念与艺术实践,在对价值、精神的确认和重建中,显示出学术视野的开阔和探索的勇气与智慧。它为今天的中国画提供了种现代价值的选择可能,并为此后的创作实践开拓了一个相当广阔的艺术空间。因此,他对艺术命题诘问、反思、阐述与实践,都给我们以启示,并超越了个人意义而成为我们所面对的共同命题和共同的艺术出发点。

(节选自徐恩存《价值重建与精神唤醒——扬晓阳“大写意”理念及其艺术实践》)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下一篇:科技发展对人全面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