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长效机制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10:12:10

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长效机制的思考

摘要 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预计到2030年将形成以农村人口为主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制度安排。为此,立即着手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是一项重大而急切的任务。本文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严峻形势入手,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拟提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长效保障机制。

关键词 老龄化;农村;新农保;对策

据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约1.78亿,占总人口的13.25%。而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左右,农村老人占全国老人的比例高达75%,且农村老龄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的10%已经高出城市1.24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农村老龄问题高峰论坛"中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已达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显然,农村已进入典型的老龄社会。

1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长效性保障机制不容乐观

正如林义教授所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制度安排,一个农民20岁开始缴费,到了60岁领取养老金,而现在的平均寿命是70岁左右,这是一个几十年长的时间跨度。因此,农村养老保险的长效性机制保障措施必须做足做好。但是,目前我国新农保长效性保障机制却不容乐观。

1.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够广。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养老都依赖于传统的家庭养老,辅之以社会养老。随着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进以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的试点与推广,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模式正逐步被新农保取代。但目前新农保覆盖面仍比较窄,有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还是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养老意识观念仍未转变,这样直接导致新农保参保率低。

1.2 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偏低。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层次不平均,部分欠发达地区的保障水平甚至低于养老的基本需求。目前,我国新农保基本上是以县为单位,统筹层次不高,由于地区相似性的影响,新农保的互济性较差。对于不同的投保档次供农民自由选择,从实际来看,大多数农民都会选择较低的投保档次,因此必然造成每月领取的养老金金额会相对较少,养老保障水平不高,难以实现长效性保障。投保档次选择普遍偏低,更进一步将会致使我国新农保基金不够雄厚,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带来的长久性养老压力。

1.3 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困难。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缺陷,如官员贪污养老金、未将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等,使得养老保险基金不足以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等不安因素。有资料显示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增值率仅为9%左右,抵消同期通胀率,这样的基金经营回报率是极为低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没有制定出一定的具有长效性机制的社保基金筹集渠道与多渠道的保值增值机制。

2 建立新农保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由于农村农民居住地分散、社会保险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农村养老保险的监管远比城镇养老复杂,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并且需要一系列长效机制对农村养老做出保障。

2.1 政府加大对新农保政策的宣传力度。 制度本身就是社会现实和需求的反映,因此,新农保制度的确立与广泛实行,必须要有广泛的社会认可,否则难以持久发展。因此,若要提高新农保的参保率,必须要加强对新农保政策的宣讲力度,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新农保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广播电视等进行推广宣传;另一方面,基层养老保险工作人员可深入各户发放新农保宣传小册子进行政策的宣传解读。以这样主动的平易近人的姿态让广大农民削弱对传统养儿防老、土地养老、家庭养老的思想,树立正确的可靠的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意识,认识到新农保对养老保障的长效性、优势性。

2.2 区别对待不同群体提高统筹层次。 统筹层次低使得新农保的互济性较差,因此,提高统筹层次,可以使地区间的互济性加强。政府应加大鼓励力度,鼓励投保人提高投保档次。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政府可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参保和提高投保档次。可用投保档次越高,补助越大的政策鼓励农村参保投保。其次,因为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作物耕种,农保局应积极鼓励农民根据经济能力提高缴费标准,也就能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宽裕一些。农民还可以丰年多交,欠年少交,灾年也可不交,以后补交。国家给予高于其他商业保险的利率优惠,以后返还多少则根据自己的缴费年限长短和缴纳金额多少决定。

2.3 扩宽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渠道。 新农保基金管理的垄断性,是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的根本原因。垄断性的管理使基金的收益降低,若在基金管理上引入竞争因素,例如由商业公司或理财专家对基金进行有效管理,则可改善基金的保值增值难的困境。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如果将地方养老金收上来,一部分用于股票投资,这样既实现了保值增值,也增加了资本市场对社保基金的鼓励。今年3月,人社厅广东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对广东养老金进行入市投资,万一亏损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承担,广东保证旱涝保收。这样伟大的改革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因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养老金基金管理政策,鼓励对养老金进行多渠道投资管理。政府要扩宽视野,不要局限于把养老金放在银行这样的传统管理方式。

2.4 加强新农保实施队伍的建设。新农保的长效性发展必须要有各级政府的支持。在国家完善对新农保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对于从事新农保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应该适当给予经济方面的补贴或者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一方面可以吸引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使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使新农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提高,为新农保长效性发挥对农村的养老保障优势。

2.5 多管齐下实施新农保监督。对新农保的监督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对新农保制度实施的监督;另一方面是对新农保基金实施监管。对新农保的监管,需要内部和外部监督相互配合,同时,越到地方基层,越不能放松监管力度。"银潮"的掀起,"空巢老人"数目的不断庞大,已经使农村养老面临很大压力,一度出现养老金"空账",若是新农保基金出现监管不力,使得基金被挪用或被贪污,便使新农保失去了其实施的意义。有效的监管,必须引入强制性因素,这就需要我国各级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配合。

只有把新农保服务体系建立起来,把基础工作做到位,把经办服务平台建设好,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建立起开展工作的长效机制,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手里,落实好国家的''新农保''政策,''新农保''也才会托起农村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罗金彩:《原州区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载《群文天地》,2011年第9期,第178页。

[2] 罗拾平:《新农保试行的实证研究——以长沙县为例》,载《未来与发展》,2010年第8期,第74页。

[3] 谢冰等:《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载《劳动保障世界》,2010年6月,第33页。

[4] 金刚:《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政策创新与发展思路》,《知识经济》,2009/16

[5] 翁建华:《当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载《社会纵横》,2011/11。

[6] 叶向阳:《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载《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8月 第4期。

[7] 中国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2011年4月28日 /zgrkpc/dlc/yw/t20110428_402722384.htm。

上一篇:试述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 下一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