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剧《苍原》中女高音的二度创作

时间:2022-09-12 03:38:28

浅谈歌剧《苍原》中女高音的二度创作

摘 要:歌剧《苍原》中,女高音歌唱家根据剧情的发展,对歌剧中的咏叹调《情歌》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和二度创作,从第一乐章的悲痛与怀念、第三乐章的复仇与忧伤,到第四乐章的诀别与升华,演员采用了不同的音色和演唱技巧,情感传达也恰如其分,这首歌曲贯穿于整个作品,深化了主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苍原》 女高音 二度创作

《苍原》是1995年由辽宁歌剧院创作并演出的歌剧,主要描写了二百多年前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因不堪沙皇政府残暴统治举族东归的历史事件,讴歌了爱国主义的崇高主题。歌剧由五个乐章组成,分别为“踏上归途”、“绝处逢生”、“风云突变”、“英勇献身”、“壮烈归来”。作品采用西洋美声唱法和歌剧表演形式,在剧本创作上采用了诗化道白与宣叙调、咏叹调相衔接的形式,在音乐语言上借鉴西洋歌剧的作曲技法,并使之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融汇,在剧本、音乐创作及表演上追求音乐性与戏剧性的完美结合,传统和现代音乐处理手段互相融合,使歌剧既具有西洋歌剧的典型形式,又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成为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优秀艺术作品。

人们通常把剧作家创作剧本的艺术活动称为“一度创作”,把根据剧本在舞台或银幕上运用的艺术手段塑造形象的艺术过程叫做“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是在导演的权威指导下,组织各个创作部门,共同完成剧作家笔下的形象传达,所以二度创作也叫做“二次形象传达”,是指歌唱家把作曲家的作品在演唱前再一次进行处理,也就是怎样表现作曲家的思想感情的创作。《苍原》女主角娜仁高娃的扮演者幺红,是一位抒情戏剧女高音歌唱家,她的声音张力十足,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加上《苍原》这部歌剧本身就有比较强烈的戏剧冲突,人物内心经历着剧烈的起伏和变化,这就给演员的二度创作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作品中的咏叹调《情歌》细腻地表现了女主角的爱与恨、血与泪以及内心的矛盾纠结。《情歌》的反复出现推动了整个戏剧情节的发展,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情歌》分别出现在作品的第一、第三、和第四乐章,随着剧情的发展,每次《情歌》旋律的背后都蕴藏着不同的情感和内涵,这也就要求演员的演唱技巧和情感都要随之作出调整,要充分展现人物内心丰富而细腻的变化。

一、 第一乐章的悲痛与怀念

在歌剧的第一乐章中,渥巴锡发现有内奸,就假称舍楞是叛国的奸细,并假装将其处死,暗地里却安排舍楞带兵埋伏在俄军必经的奥琴山谷,准备给敌军以致命打击。由于消息被封锁,娜仁高娃误以为自己的心上人舍楞已经死去,手捧着血衣,深情演唱了这首《情歌》。想着心爱的人已经远去,有无数的话儿无人倾诉,回想起往日的相依相伴,更加地痛彻心扉。“送哥送到太阳升,送哥送到星儿落,阿妹,阿妹,有话对你说……”这几句演唱得凄厉、幽咽,类似于哭坟的唱法,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而接下来突然在旋律上做了十二度的跨越,唱出“叫声远行的人儿呦……”情感完全释放了出来,动人心魄。而后,随着音乐节拍的转变,主人公进入了回忆与怀念的遐思之中,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爱情的依恋之中,歌曲悠扬、婉转,借用草原上常见的草原、小河、清波、牧马来比喻爱情的相依与甜蜜,表达生死相随的眷恋之情,越是美好的回忆就越是凸显出主人公内心的悲伤与苦楚,音色也逐渐由明亮转为黯淡,由甜美转为忧伤。

二、 第三乐章的复仇与忧伤

在第三乐章“风云突变”中,娜仁高娃因受到艾培雷的挑拨和蛊惑,去刺杀渥巴锡,为自己心爱的人报仇。刺杀大汗激起了众人的愤怒,而这时舍楞却立下战功,凯旋归来,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和罪行,娜仁高娃悔恨不已,决定自我流放以赎罪,但面对生死重逢的恋人,又是多么地依依不舍!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欲诉不能的忧伤与留恋,让主人公以完全不同的心态再次演唱了《情歌》。这一次的演唱,音色要比第一次明亮一些,因为心爱的人已经归来,但音量却低了许多,似喃喃自语,内心的情感张力也不像第一乐章里那样饱满和呼之欲出,而是带了更多的忧伤和无奈,歌声悠扬、细腻,是发自于内心的倾诉。同样的旋律和曲调,在不同的情节背景之下演唱,就要采用不同的音色、音量,注入不同的情感,以便更加真实、细腻地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可见,在表演中演员的二度创作对作品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

三、第四乐章的诀别与升华

第四乐章描绘的是娜仁高娃以民族大义为重,英勇献身。娜仁高娃劝说舍楞为部落的整体利益而舍身,舍楞却误解了娜仁高娃,以为她对自己已经变心,为了向舍楞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爱情,娜仁高娃在交待了后事,并同心爱的人诀别之后,自杀身亡。这时《情歌》作为背景音乐再次响起,这次情歌旋律的出现烘托了作品的主题,既是对娜仁高娃舍生取义的行为的讴歌,也是对她深深的怀念。歌词的内容在情节的映衬下进一步升华,不是单纯的对恋人的爱,而是升华为对草原、对民族的大爱。可见,在歌剧的演出中,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来再现同一旋律,会带给观众不同的心灵感受。《情歌》的再次出现,不但推动了歌剧情节的发展,还帮助主题的深化和升华,使这首具有明显的草原风格的作品,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中。

上一篇:试论非二元对立的“禅”学思想 下一篇:论音乐中的形象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