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三硬架”

时间:2022-09-12 03:09:31

据郑炳章先生讲,太极十三硬架”是杨班侯所传。当年杨班候将其传与李瑞东的长子李伯英、三子李季英、弟子项润田和承安和尚。郑炳章老师先后曾向这四位前辈学艺,时间最长的是承安和尚和李季英。李季英对此拳多有心得,并在十三趟硬架后面又加上一趟“捍卫心气抖心随”,成为现在的十四趟。

太极十三硬架的式名如下:

搬拦一捶怀中抱,

双插立掌上下飞。

立插指地分上下,

灵猿换背如裆随。

左右使开拦腰掌,

探马一掌扭身随。

云手尽在听风到,

青龙仰面裂云飞。

伏虎只用呼吸气,

降龙一势挫肩捶。

高祖斩蛇拦腰砍,

霸王举鼎力神威。

怀抱琵琶金刚势,

捍卫心气抖身随。

李式门人大多喜欢此拳,后来便成了体用并重的李派太极拳法基础套路之一。其它套路还有太极式、老三推、四门拳、八式大架、八式小架等。

习练太极十三硬架要分三个程序。对于初学者来说,就要从基础学起。下面谈一下具体要求:太极十三硬架易学易懂,短小精悍,既可单操单练,也可连成套路一气呵成去练。从表面的练法和打法上看,似乎极重技击,实则是养生与技击并重。其总的要求是以定势八法为依据、为基础(请参照笔者以前所写的犹龙太极之定势八法一节),圆满中撑,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内藏身形步法火候),柔化与发劲并重,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互为其根。发力放劲后不可有丝毫间断,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静待动(制动),一触即发。凡发手放劲要有崩炸之力。初学此拳要分三个程序练,然后再精益求精。三个程序如下:

一、必须按照规矩要求去练。先慢后快,先柔后刚,先划道后归整,周身上下合乎法度,内外合一把劲走整。

二、勤习苦练。待套路纯熟后,不但动作内外合一,要使内气内外合一,继而刚柔相济并重,快慢相间,有闪有进,有顾有打,发落点正(一起一落),注重闪进、顾打、柔化刚发。发落点正即是真。

三、着细操演,注重身形步法的训练,必要时须两人对练。忌取囿成套,此是假手,长时间下去,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要真使真打,把套路程序拆散丢掉,要随心所欲地使用。此时的功夫应在身上,力求实战应用时沾身就走,一触即发,应手即扑。以第一势为例,“千变万化不离此一抱”方为真打法。

桩法也称桩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拳无桩法如房无基,内气就不能内外贯通。任何拳术无内气不行,无纵横交错的横力也不行,更谈不上养生与技击。习练十三硬架也是如此,必须有桩法相配合。一般来讲只要调好定势八法,就是一个完整的养生桩。桩法要求:气须下沉,挑好四梢,摆好角度、位置,将展未展,似松非松,自然呼吸,意念勿强(勿忘勿助),即能起到养生的作用。十三硬架在练法上亦是如此,要求慢而柔,要把柔软功夫放在第一位。欲要增长功力,加强技击性,则须变换角度,调整姿势,从内到外都要强化,这一步应由老师亲自指导去练。

太极十三硬架具体练法

起势:李派太极是道教手起势,两手两臂由身体两侧慢慢上升至头顶百会处,双手变成一横(左手)一竖(右手)的道教手。由右手的大指领气由百会下拉到鼻准、前胸,仍是道教手(气入丹田),这叫开天辟地,分出阴阳,千变万化由此而生。一阴一阳万法之王。起势和收势虽是个形式,但关键的是调气。待功夫纯熟后,可不用起势收势。一切赖于自己调气,又能培养出有动必应、应手即扑的素质来。

第一势:搬拦一捶怀中抱

由道教手演变成跨步侧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同时左腿向左前方斜跨一步,右脚右腿顺势跟上,双手双臂捋的同时全身带有螺旋之力,左右双腿成叠步,蓄势待发,有前拥之势(如图1)。紧接着右腿向前,双手同时变拳成“搬拦一捶”势(如图2)。要手脚齐到,步到身拥,出手放劲,要有崩炸之力。为了助力,在功法纯熟后,可加喊声。

此是右势,左势相反,动作相同。十三硬架皆是左右练法。

要点:第一势的叠步侧捋(图1),内藏搬、拿、镇、扣及刚化、柔化,要打出极似牛筋劲的内力来,势同硬打硬进无遮拦。

叠步可变成撤步、跨步、偷步、拗步等配合身形的步法。

全部动作不可停顿,要一气呵成。

第二势:双插立掌上下飞

形同双手侧捋,左脚同时向左横跨一步,右脚右腿随着跟 进(可参考第一势,图1),双手划弧到胸、右脚,右身在侧身将进而未进时,“立插双掌”有预动之势,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见图3);紧接着上步前冲,前撑双掌向前分出上下插之势(有一定距离法度的上下翻飞掌法)(见图4)。

要点:此势较前一势在步法上幅度较大些,横跨步实际是一横,双插立掌的进步实际是一竖,可称“走奇”“踏中”,也可理解为走“偏门”。身形步法与周身上下要灵活一致,虽然前去,但要有纵横交错的混元之力,即横力。

第三势:指插立地分上下

双手双臂环弧形交叉(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成十字形,双手双臂在不同方位、方向各划一圈(太极拳要有纵横交错之力,所以所划的圈和弧形,都由多方位、多方向混合而成)。然后由掌变成剑指,是龙形掌(剑指是食指中指伸直,其余三指曲而相扣;龙形抓则不然,五指虚中,中指食指带有一定弯度的伸直,太直易折,太曲发死,略有弧形,气通而有劲力)上下分插,左手在上接近于腮边耳旁,右手在下屈肘转腕直插下盘,两脚为叠步,步法不要过老过死,否则难于变化。此是右势,左势相反,练法相同(图5)。

要点:千变万化运用于心,想用劲时气便到,劲从心发。太极拳特定的练法使得纵横交错的混元之力相继而生。在身形步法上,变换要灵活,初练时可叠步而卧,但不要过于呆板;动作纯熟后,要变成侧身前冲,步法横撑,一前一后,前脚带后脚,如图五所示。在用法上可指上打下,也可指中打中,或低使高用,高使低用,在实战中相互参证灵活而用。

第四势:灵猿换背扣裆随

灵猿是灵巧机敏活泼之意。换背意指肩背相通双臂较长,指掌刁抓迅速。我在原先抓掐的手法上增加了掌、腕、小臂的直接使用。即截梢、斩中和闪斩劈砸。扣裆随的手法有崩豁相伴,闪退仍用斩法,以防敌取我裆。因为此势简单而难练,所以先把要点和说明写在前面。

练法如下:上左脚抬右手(拗步),同时用下斩,然后换上右脚抬左手,同时下斩。所落之手脚用的是向前、向下的斩截之劲。再退步闪退,即扣裆随之法,两臂互换各一次,退步斩砸一次,共三次,要求三次动作连贯一致。此为右势,左势相反,练法相同(图6、图7)。

第五势:左右使开拦腰掌

练法:作左右穿云手动作,然后趁势左手上护头部,下用砍掌(要掌根着意),要有韧劲。云手要有起钻落翻之内力;步法是迈跃相结合,即有蹬跃之势,要与手法紧密配合。一二是左右云手,三是拦腰掌。打起拳来要一二三连贯一个劲(图8)。

要点:左右使开拦腰掌是进招时吃手管步欺身之打法。正如拳诀所云:进在云手。只不过比一般云手快而猛些,要刚柔相济,落点发刚劲。拦腰掌是欺身打法,内有靠劲,打人如亲嘴,但也离不开步到身拥。初练时以迈步、手脚相合、内外相合为主,熟练后以迈跃、搓蹬相配合。

第六势:探马一掌扭身随

练法:左势、震脚(震右脚,抬左脚),同时提左腕位于额前,提左膝,右手位于胸前、肘下,此是翻蹄亮掌之势。身体虽带有后仰之意,但要保持身表的中正平稳(图9)。有上就有下,紧接着落脚扑按,双掌一前一后,松肩坠肘,掌心吐力,势往前扑,鼻尖不要超越脚尖(图10)。接下来是探马掌,如图10之右手顺势而出,实际是探刺。请清意“扑”和“探”的手型。探是四指并拢,大指贴食指并内扣,其余四指是紧闭向前探刺,直捅敌之咽喉(图11)。左右练法相同,姿势相反,一左一右循环进行。

要点:震脚提膝要干脆利落,配合吊腕要有豁挑之力和弹劲,扑按探掌要准确迅速,与身形步法要连贯一致,动作要有尺度。不可过小,小则法度不到,大则失去平衡失掉火候,要有圆满绷撑的纵横之力。

第七势:云手尽在听风到

练法:面向正前方,先向左前方45度角走左云手,再向右前方45度角走右云手。此云手与一般太极拳的云手相似。与左右使开拦腰掌穿云手同,请参照进行,再起第三个云手时即变势。双臂交叉,双手由下小腹出向上起至头部,形同如封似闭之十字手,双手双臂沿着两臂方向同时下劈,不同的是左劈偏左,右劈偏右(图12),左右互练,要求同前。

要点:左右云手时的划弧与划圈仍需要起钻落翻。要求松肩坠肘气贯于手。身形步法要协调一致。

第八势:青龙仰面裂云飞

练法:左手圈臂上扬,右手向左向下插。两手两臂交叉划圈、换花,从左向右,同时上左步,虽然是趟步,但要有奔腾之势(图13)。左脚踏实时,双手双臂可变成飞捋之姿势(图14),上动不停,上右脚形同拨腿(脚),双臂连同身体分上下两部分向不同方向发内外合一的巧劲,镇头领气,气势要大些,近乎仰面而不失中(图15),所以叫青龙仰面裂云飞。

要点:此势主要是体现腰部的灵活与手眼身法步的紧密配合,周身上下要和谐一致。原腿法使用方法不变,其使用方法更妙,关键问题是看准火候,有的放矢,效果才好。

第九势:伏虎只用呼吸气

练法:如果打左势,右脚先向右跨一步,左脚跟随,身体和左臂成侧身反背之势,脚不要落地,要虚踏。然后左脚由右向左跨上一步,是斜角45度,要有跃踩踏实之势。同时左手左臂由左至右由下至上划一大弧,至左脸部时要大劈大甩,又似扑按而去,一劈到底。右手右臂相配合,要有相撑相合之劲,要高于左手(图16)。右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要点:连环不断,气势要大。欲动先收,用吸;落点发劲,用呼。发劲要脆而猛,加喊声所用步法如蛇行∽,要运用自如,气势连贯,蓄发分明,刚柔相济。要调整好呼吸,所以叫“伏虎只用呼吸气”。

第十势:降龙一势搓肩捶

练法:上左脚,右手手指指向左脚尖,左手护在右腮耳边旁,伏身下势(图17),接上动,抢上右步,右手右臂连同全身由下而上突然发力(爆炸力),手往上崩,迈步要大,气势要大,势如山崩地裂(图18)。

用法:若被敌所擒所捋,如对方使顺手牵羊,我则因势利导,顺势而去(下),趁敌不备突发猛力,敌自跌出。

第十一势:高祖斩蛇拦腰砍

练法:提左膝抬左脚,左手护膝,右脚右腿曲而站实,右手抬起护于耳腮之间(图19),接上动,左手往左用斩手,左脚向左拗出落实;同时右手右脚连同身体做180度转体,由右向左转,右手连臂由上往下连劈带砸,拦腰砍(斩)出(图20),故称“高祖斩蛇拦腰砍”。

要点:要想使好手法,必须有手、眼、身、法、步的配合,还需掌握灵活机动的用手火候,以及使用方式。此是斩劲,但也要配合其它劲力。

第十二势:霸王举鼎力神威

练法:上右脚,同时以右手做引手,左手辅于后(图21),然后坐后步拉前步,再换桩,即左脚落实,将做引手的前手和辅于后的左手,敛至胸前,虽往回敛但要有内圆外崩之力,前脚虚踏,弓身蓄劲欲发之势(图22)。紧接着把双掌分开立起如推托物状,上步向前,拥身发力。由胸下腹上向上发放(图23)。

要点:形同抱虎推山,但抱虎推山有一转身360度,霸王举鼎没有转身,是退闪而进,连顾带打,一同使用,关键是身形步法的巧妙运用和时机火候的掌握。

第十三势:怀抱琵琶金刚势

练法:左脚向左斜跨一大步,要有闪进之意;同时右脚跟随,右手手心向上向外转至还能看到小指,同时往下拉手和小臂向前向上欲发,左手手心朝下,下拉外撑,两臂于胸前要圆撑(图24)。继而一闪(一退)而进,向右前方发劲,势有将物掀起之力,并加以搓力成怀抱琵琶之势(图25)。

要点:跨步闪退中藏有进法和打法。吃上手(或贴上手,一般是吃对方的肘弯部)就发劲,刻不容缓。怀抱琵琶传统说法是护己三绝(护眉心、中脘、裆部)的手法。有拦、切之劲。

第十四势:捍卫心气抖身随

练法:提膝抬手如抱物状,拿起来就用(图26),放劲时落腿落脚,周身发力,并发喊声以助内力。左右势相同(图27)。

要点:太极只在一环之中,只是一“呼扇”,一呼一吸,一放一敛,如金鸡抖翎,骏马抖毛,无招无势,沾身即使,一触即发。但还要有其他功法相配合。如果碰上不如自己的,可以一触即发;碰上功夫比自己强的,你一触就被别人给发出去了。所以一触即发不是太极拳的全部功法,只是功法的一种。比如“离黏连随”就高于“粘黏连随”,如果连“粘黏连随”都练不出,练不好,根本就甭提“离黏连随”。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听人说出来的。

(绘图/唐金柱)

上一篇:太极八式大架 下一篇:太极推手走向从心所欲所向无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