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十三剑图解(十七式)

时间:2022-09-26 08:50:42

一、预备式

两脚并步,双膝微屈站立,左手握剑手心朝后握住剑柄,拇指扣住内侧剑格,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扣住外侧剑格,食指伸直压住剑柄,使剑身竖直贴靠左臂后面,右臂伸直靠右腿外侧(图1)。

①左脚提起向左侧开步,两脚分开平行站立,右手背与左握剑手背同时向前起(图2)。

②左握剑手心与右手心同时下按;上体右转;左握剑手背和右手背从体右侧再次起;双手手心向外,经体前绕一大平圆圈回至体前(图3)。

二、仙人指路

①左手握剑在体左侧平伸;右小臂内旋一周至体前,目视指尖(图4)。

②左手握剑屈肘收回体左侧;右手腕内旋一周绕平圈伸展至前方;右脚向前上步;错步站立,右虚步(右脚尖点地),重心移至左腿(图5)。

③左脚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后移至右腿,右掌变剑指内旋贴身向下划大圈;左手握剑贴身向下划大圈;同时上体右转体90°,双臂相合屈肘,立剑、剑身横平,贴于左小臂外,右剑指指心向里附住剑柄,目视剑尖(图6)。

④身体左转180°;双脚同时向体左侧辗转,上左步,震右步;双膝并拢稍屈,左手握剑屈肘内旋收至体左侧;左剑指内旋,前伸平指(图7)。

要点:陈式太极十三剑要体现螺旋缠绕、蓄发互变、松活弹抖、刚柔相济的风格,动作中凡是剑指和握剑手的内、外旋,都是以腰为轴,在腰部的下塌、松沉、缠丝圈中引领着肩、臂、肘、腕来进行缠丝运动。“仙人指路”中,右手腕内旋一周,与右脚向前上步,错步站立要做到上下相随(图5)。上左步、震右步,右剑指内旋,前伸手指(图7),要做到内外相合,心理节奏和谐统一,内旋舒展开阔。右脚的震步要心劲、臂劲、腕劲、指劲、腰劲、腿劲、脚劲周身为一的整劲,通过右剑指前指动作表现出来,该动作既体现了刚柔相济,又有蓄发互变。

三、叶底盘根

①右脚向体右侧开步,重心移至右腿;左虚步(左脚尖点地),右剑指内旋,绕至体右侧下方,同胯平,同时左手握剑贴身内旋,绕至左肩内侧(图8)。

②左脚向前上步,左虚步,重心在右腿;右剑指内旋,引领右臂外绕至胸前,目视右剑指(图9)。

③右剑指撑圆架于头右上方;左手握剑内旋一周,剑柄按于左膝上方,左脚为虚步,身体半蹲,目视前方(图10)。

④上右步,屈膝全蹲,双叉成歇步,右剑指内旋,引领右臂外旋,划大圆经体前收至胸前,附在剑柄上,抱剑,左手握剑内旋,引领左臂外旋,划弧收至左肩内侧,两肘平端,目视前方(图11)。

⑤右手接剑,直臂向前平刺,左剑指附于右肘窝内侧,目视剑尖(图12)。

要点:从“仙人指路”过渡到“叶底盘根”中间的转关处,是通过刚中寓柔,一刚一柔,刚柔互变来完成。“仙人指路”的一指和震步要松沉、力整,而在瞬间的爆发之后,整体立刻松下来,以刚才的爆发力作为下一个动作的缠丝圈起头,这个动作鲜明地表现了陈式太极十三剑蓄发互变的风格。“叶底盘根”两手腕左右内旋,引领大臂的缠丝圈,和谐、相随、连绵不断,体现了盘根错节、左缠右绕的内涵。图12的平刺是这个套路的第一个刺剑,刺剑要有力度,剑身平直。

四、丹凤朝阳

①右手握剑外翻,从体内提剑同时含胸起身(图13)。

②右手向上提剑,左剑指顺剑脊下,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剑指(图14)。

五、劈剑探海

①身体右转180°,左步向撤,成右弓步,右手握剑小臂外旋,转身向右下方劈剑;左剑指附于右肘窝前;目视剑尖(图15)。

②收右步,重心后移;双手抱剑撤回胸前,目视剑尖(图16)。

③随重心后移,右腿支撑站立,含胸,左腿屈膝提起,右手握剑向下刺剑,左剑指外旋,撑圆架于头左上方,目视剑尖(图17)。

要点:从“丹凤朝阳”到“劈剑探海”,体现了蓄发互变,由松至紧,从慢到快的内在韵律。“丹凤朝阳”要求含胸,这个动作要体现的是平刺后,松沉含蓄,与后一个动作“劈剑”的爆发形成鲜明对照,它是以慢、稳、松、柔的风格,转到回身劈剑的勇猛及爆发。图16为一撤(蓄),图17为一刺(发),是蓄发互变的具体运用,撤要松中寓沉稳,刺要紧中加速度。

六、青龙出水

①右腿支撑站立,左腿屈膝提起,右手握剑外旋云剑,目视剑身,左剑指下落(图18)。

②上体左转90°,左脚向左向方落步,成左弓步;左剑指附于右腕上,双手持剑,剑外旋,直臂伸出;捧剑,目视剑尖(图19)。

③上体右转90°,双手持剑外旋,带剑至右体内侧,重心右移,屈膝成右弓步;目视剑尖(图20)。

④左剑指划弧至身体左侧,右手握剑内旋,手心向上端剑,目视前方(图21)。

⑤上体继续左转90°,右脚向左上方上步,成右弓步;右手握剑直臂经胸前穿出平行刺剑,目视剑尖(图22)。

要点:“青龙出水”的云剑与腰部的缠绕要做到“剑人合一”,当云剑至胸前时,仰头、闪身,显出剑行身随的美感。在这个式子中,右手握剑旋转剑身三次。第一次双手捧剑为平剑,剑脊向上,双手持剑外旋将剑平行抽回;第二次双手持剑内旋,准备作刺剑之前的蓄劲;第三次在向前平刺的过程中,右手握剑外旋向前直臂平刺,这个连贯动作要求剑身内外旋转成直线且平行,舒展圆活,以腰带剑,以剑引腰,步随剑行,力灌剑尖。

七、左右护膝

①上左步,上右步,上体随上步左转90°,右手带剑至体左侧;左剑指内旋下落,附于右腕上收剑,目视剑指(图23)。

②上右步,身体右转180°,屈膝,双叉半蹲;右手握剑外旋,经身前撩剑至头右上方;左剑指下落;目视剑身(图24)。

③上左步;右手握剑内旋,撩剑至左膝前,左剑指附于右肘内侧(图25)。

八、转身闭门

①右脚向左前方上步,双脚辗转转体180°;右手握剑下撩上挑,剑尖向上;重心移至右腿,左腿为虚步,左剑指附于右腕上,目视前方(图26)。

②双手持剑,剑尖垂直下格180°,右膝稍屈,支撑重心,左脚尖点地(图27)。

要点:“左右护膝”一式,左转体180°,右转体180°,左、右撩剑走立圆,剑如车轮翻滚,动作开阔、舒展,左剑指或附于右手腕内侧,或者随撩剑、劈剑、挑剑动作开合。该式子体现行云流水,起伏跌宕。“转身闭门”一式的回身回格,双手持剑,右腕用力,与前边的动作连绵流畅。嘎然而止,形成反差。

九、青龙出水

①上右步,身体左转90°,成左弓步;右手握剑内旋,直臂平刺;左剑指从面前划弧下落绕至头左上方撑圆,目视剑尖(图28)。

②上体右转90°,右手握剑内旋至腹前,与下落的左剑指相合,同时,左肘、右肘向身体左右两侧平行崩出(图29)。

十、翻身劈剑

①左腿支撑站立,右膝提起,右手握剑外旋,剑经身前身向右方劈下;左剑指同时外旋,直劈落于体左侧,指心向下(图30)。

②落右步,成骑马步,右手握剑劈于体右侧下方(图31)。

要点:从“青龙出水”到“翻身劈剑”,剑有三次连续发力动作,称为:一刺、二崩、三劈,剑的三个发力都是以腰为动力的整劲来完成。

十一、跟步刺剑

①左步回撤半步,身体左转90°,右手握剑云剑外旋,左前下方,左剑指附于右劈;重心后移右腿,左脚虚步,脚尖点地,目视剑尖(图32)。

②右腿支撑站立,左膝提起,右手握剑屈肘带剑至腹前;左剑指顺剑身平行下指(图33)。

③左脚向左方落步,跟右步,双膝并拢,半蹲,右手握剑直臂向前下方刺剑,左剑指附于右腕上,目视剑尖(图34)。

十二、斜飞式

①左脚向左开步,上体左转90°,右脚跟步,双腿稍屈;右手握剑内旋;云剑一大平圆圈,至头上左侧,左剑指同时下落划弧外旋,附于右腕上(图35)。

②开右步,成右弓步,身体右转180°,右手带剑至体右侧上方,左剑指下落,指心向下,目视剑尖(图36)。

③身体左转90°,腰部螺旋下降(图37)。

要点:“跟步刺剑”与上式“翻身劈剑”迥然不同,云剑表现了松、柔、连绵,带剑开合,如浪起伏。

十三、凤凰展翅

①上右步,上体右转90°,屈膝双叉半蹲,右手握剑内旋,在右膝前,左剑指附于右腕上(图38)。

②上体继续右转90°,身体向右膝倾斜;右手握剑下撩;左剑指从体前划弧内旋,上绕至头左前上,目视剑尖(图39)。

③右手握剑,沉剑,挑崩剑(图40)。

十四、凤凰点头

①上左步,成左弓步,上体左转90°,右手握剑内旋,剑尖从体内下挑,至体左侧双手抱剑(图41)。

②撤右步,上体右转90°,左腿支撑站立,右脚虚步脚尖点地;双手持剑下压,剑身平行,左掌根顶住剑首,目视前方(图42)。

③上右步,跟左步,向前方撞击冲剑(图43)。

要点:撞击冲剑表现的是灵活应变。“凤凰展翅”向体内侧抽剑和回挑,要以腰为轴;下塌外辗,弹抖劲发出。

十五、哪吒探海

①上左步,上体左转90°,右手握剑,回带下撩;上体继续右转180°,右手握剑随转体,后劈,下撩,收至胸前;双膝并拢、稍屈,含胸(图44和图47)。

②上右步下落时震步,右腿支撑站立,左腿屈膝提起;左剑指内旋划弧,撑圆架于头左上侧,右手握剑,直臂下刺,目视剑尖(图45)。

十六、白猿献果

①上左步,上体左转90°,右手握剑向体内左侧回带,下撩双手抱剑,左剑指下落,附于右腕上(图46)。

②跟右步,上体右转90°,右手握剑内旋,剑划平圆经体前穿出,左剑指同时外旋,双手在胸前捧剑;上左步,跟右步,双膝并拢、稍屈(图47)。

十七、倒卷肱

①上体右转45°,右脚贴地面划弧步后撤,成左弓步;右手握剑,向后抽剑,左剑指顺剑的立刃指出(图48)。

②左步后撤半步,左脚尖点地,右脚支撑身体重心,右手握剑使剑尖外旋(图49)。

上一篇:论大成拳的市场属性 下一篇:劈挂拳·六合拳·连环绵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