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德育体系建立探究

时间:2022-09-12 09:58:22

校园德育体系建立探究

关键词:德育目的、德育体系、德育教育体系、德育管理体系

摘要:学校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育目的的分析,总结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无疑在整个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确立如何建立完善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

目前,来自社会各界对加强德育的呼声越来越大,各级学校也正提倡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但也仅仅是提倡,并没有落实到位。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影响阴魂不散,德育与智育相比总是矮子,造成这一原因主要是因为德育的直接效益不好,而抓好智育则有名有利,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皆大欢喜,疏不知教育的目的不是考试,而是为了将来能够有用于社会,贡献于社会;另一方面就是学校对德育的目的不够明确,德育目的就是德育工作需要达到的结果,德育的目的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一、德育教育的目的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就是对受教育者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等进行塑造,是成人的教育,具体来说就是成就人德性的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意识,政治觉悟;“使社会道德个体化,并促进社会道德健康发展”。

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就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愿意为社会注意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就是要使受教育的人经过生产劳动锻炼成为一个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的劳动者。这里所提到的“锻炼成有社会主义觉悟”,就是德育工作的范畴。德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它的目的也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服务社会。通过德育教育,提高素质,更好的融人社会,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优秀的劳动者。随着我国加WTO,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着,为了适应国际竞争,要求学校能够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类人才。这些人才的首要素养正是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因此,加强德育教育改革是适应国际社会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处于很不完整、不系统和不规范的状态。德育教育应象智育教育那样,“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考核规格、升留级制度,有各种有机结合的教学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正规的实施系统及与此相适应的工作系统”,用智育的教学模式来搞好德育工作。所以,根据德育的目的,当前应该建立两个体系,即德育教育体系和德育管理体系。

二、德育教育体系的建立

1.确立德育教学大纲。德育大纲是德育教育体系的主体工程之一,是德育教育的依据和准则,是德育工作到位的保证,促进德育工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发展。应当在认真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一整套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德育教学大纲。德育大纲应该明确德育目的,围绕德育目的建立,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其制定必须坚持理论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既要统一,而且要有层次的从低级到高级的深人,对德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教育原则与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考核的措施和方法等,作出具体的规定,以便在工作中有条理的付诸于实践教学。

2.建设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德育教育队伍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就目前的形式,我国的德育队伍还很弱,应从两个方面来抓。第一,招兵买马,优化队伍结构。目前,德育工作者还很少,我们应该大量请进对德育工作有研究的人员来丰富我们的教学队伍,既可以直接给学生面授德育课程,也可以带动其他教育者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壮大我们的教学队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从事德育工作。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第二,加强培养,提高队伍素质。目前,德育队伍整体素质状况同德育工作的高难度要求有点不相适应。应从加强理论学习,深人社会实践,自觉改造世界观三个方面去进行培养,以提高德育队伍的业务素质。有计划地抓好对他们的培养提高工作,引导和帮助他们把德育作为一门科学去钻研、去开拓。有关部门和学校应该为他们建立培训中心,开辟实践渠道,组织普遍轮训,是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德育教师,甚至是德育专家。3.优化德育环境,建立良好氛围。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同学校的育人为中心的方方面面直接相关,包括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工作,加强学校管理和校风建设,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努力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健康向L的舆论氛围,五讲四美的道德风尚,严谨治学的教学学风,浓厚活跃的学术空气,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井然有序的治安状况,以及整洁优美的自然景观等。努力唤起广大师生优化德育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共同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园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堡垒,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效率,真正达到德育教学的效果。

三、德育管理体系的建立

1.加强学校党委领导建设。实践反复证明,学校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此决不能动摇。对于德育作,党委尤其要负领导责任,起核心的作用。同时也要明确校长和行政的德育职责,支持和保证党委抓好德育教育。党的政治核心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否则,德育工作就容易失去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主体骨干而变得软弱无力。

2.建立系统,有序,高效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与德育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要本着系统,有序,高效的原则,需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党政结合,综合协调的德育中枢机构,把德育的内容,渠道,队伍等体系有机联合起来。在横向要避免“两张皮”、“多张皮”的现象,纵向则应防止“上头千根针,下头一根针”的现象,以便形成合力,实现德育工作最佳整体效果。这就要求党政团体,至上而下,明确职责,从而是德育工作摆脱以前“独家经营”的局面。

3.调整教育系统。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教育结构,教学计划和手段、激励的原则都是按照考试的具体内容安排的,其各个学科的构件也是以考试为中心。他们只注意了智育,德育组织给人一种“附属”之感,德育要求也被视为“形式要求”,许多德育内容与任务的实施呈现游历于学校教育系统之外的状态。特别是反映教学群体的组织行为上,必然对教学科研有明确的趋向性,而把德育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不均衡发展一定会有缺陷,不仅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对国家也不理”。所以我们不能忽略了德育的重要,必须在教育改革中,对学校的教育组织加以调适,把德育纳人学校整体的教育计划,与智育教学同等对待,并相应健全德育有关规范,狠抓德育环节管理,并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4.强化政策向导。政策是加强德育领导和管理的有力杠杆,现在的问题是确立了德育的首要地位而没有体现它的首要地位的有力政策。因而在德育工作中,方针和政策不和拍,目标和行为不对号,以及德育工作因校、因时而异的随意性现象无法避免。这种状况显然对德育到位的负面影响很大,急需解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对现行的部分政策加以进行全面的分析,向着德育目的的方向进行必要的调适和改进,下决心改变这种对德育不利的方针和政策。在德育方面的教育投资比例作出调整,使德育在经费方面的问题得以解决。从以上四个方面人手建立管理体系,下决心,多管齐下,使德育的地位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学生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越加自觉越加刻苦”。

综上所述,以德育目的作为建立德育体系的向导,使德育工作者开展德育工作的方向性更加明确,使受教育者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一定能让我国的德育事业走向一个新台阶,进人一个全新的德育鼎盛时期。

上一篇:学生品德心理与高校德育的关联 下一篇:教育理想与人的全方位发展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