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12 07:37:56

老龄化调研报告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时展的新要求。一句话好说,但在具体的落实上决非易事,会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学习时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关情况的调查研究,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开展工作奠定坚实

的基础。为此,我想就构建和谐社会有关的老龄化问题谈些看法。

一、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看,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

解放初期,我国人口有4.5亿,到党的召开时增加到6亿人,1983年我国人口高达10个亿。30多年间我国人口增长了2.2倍。也就是说这一阶段是我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70年代末,鉴于我国人口增长情况,中央开始意识到人口无限度的增长将会导致的后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号召“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经过二十多年的有效控制,使人口少出生3亿人。尽管如此,由于人口基数大,截止目前,我国人口已多达13亿人,比解放初期增长2.88倍。加之我国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保健、养生知识的普及,人的寿命也在不断提高。有数字显示,解放前我国人均寿命只有30-40岁,现在人均寿命在60-80岁,延长了20-40年。现阶段的“百岁老人”已不少见。人口出生与死亡的数量不均衡,且建国初期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即将步入老年,按照国际社会通例,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的社会成为老龄社会或老年型人口国家。截止200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15.38%;天津市60岁以上的老人达1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7%;塘沽区60岁以上老人8.4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5%。据联合国人口预测统计,

未来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增至15亿人,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不和谐因素

由于人口结构的某些比例的失调,使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显化,社会受养人口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带来许多新问题。相对来讲也是一种不安定因素。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社会养老、医疗保障、身心和谐问题等,构成我们社会中的不和谐“音符”。能否顺利构建和谐社会,在某些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制度的合理安排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问题有以下三方面:

1、我国的养老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养老基金主要覆盖在城市,在农村仅有10%的人自愿参加了农村养老体系,90%的老人由于丧失劳动能力,需要生活资金和人力方面的资助。但就目前的形势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受到冲击和考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老年人的寿命的延长,将来要让家庭中的两个独生子女——小两口,照顾4-8位老人是很难做到完美的。特别是有些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又不稳定、生活压力大,感到经济困难,精力不足,进而引发家庭矛盾。

2、关于医疗保障问题。许多老年人由于身体欠佳,个人退休金用于日常的生活开支还可以,一旦生病住院就难了。特别是有些退休的老年人仅有500-600元的退休金,老伴因早年照顾老人、子女而没有工作,晚年只有靠一个人的退休金维持生活。子女条件好的可以接济一下,赶上子女下岗或单位不景气的就难上加难了。有句话说的是“有嘛别有病,没嘛别没钱”。因经济收入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造成了有的老年人大病医疗得不到保障。

3、老年人的身心和谐问题。社会成员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基点,必须有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认同与接纳。现实的老龄化社会中,由于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老人独居的增多,甚至有的老年人丧偶后成为“留守老人”。这些老人普遍产生孤独感。他们认为辛辛苦苦把儿女养大,到老了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渴望儿女的体贴和关怀。作为儿女又不得不应对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而无暇照顾老人。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两代或三代人的心理不和谐,萌生新的矛盾。

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新问题

要完成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要任务,就要以科学、积极和务实的态度对待目前社会出现的由于“老龄化”的显现而生成的新问题,要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化解各种矛盾。

要使老年人生活的好,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从老年人的实际出发,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让老年人和家庭无后顾之忧;二是根据不同需求建立不同模式的养老社会服务机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三是鼓励老年人实行自我管理,延长老人自立、自理的时间,减少家庭对社会的依赖。具体来讲如下:

1、养老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老年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处理好他们的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正如同志所讲: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筑“社会安全网”。通过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福利制度等多方面措施,确保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2、建立社会服务机构是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来,塘沽区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各街道办事处、乡、镇、社区老龄委、老年协会、老干部局等各负其责、综合治理的方针,办社区养老院2400平方米,老干部活动中心3000平方米;健身中心15000平方米;并于2001年至今共出资2003万元新建、扩建了64个社区“老年之家”,其中最大的有500平方米,为老年人提供了学习、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活动阵地。从2002年以来,为全区百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补助金400元,对7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免费镶牙服务;为18500位老人发放了优惠证等等。目前塘沽区医疗机构、律师事务所、图书馆、电影院及公共厕所等160个设施挂牌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服务。这一系列做法有效地起到了为老年人排忧解难的作用,为此塘沽区被评为全国的老年工作先进区。

为解决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市卫生局要求全市各医院将医院管理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个人负担重的问题做为医院整改的重点,制定改善医院服务和降低医疗费用相关举措,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医疗服务举措有:一是对住院治疗的老年人的检验标本和报告,必须由医院安排专人送取,无须病人家属奔波;二是住院病人检查由病房安排专人陪送;三病人转科治疗手续由医院办理;四是领医嘱一次性使用的贵重药品无须患者或家属领取;五是病人需要会诊由医院派人陪护就诊,复诊取药的老年病号均实行一元挂号费制。

3、鼓励老年人自我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和为贵,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等良好社会和谐风尚。老年人不能光想自己,也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儿女要多些理解,多关心孩子们的事业、学习和生活;其次是管理好自己,注意身体健康,保持心情舒畅,少给孩子们添麻烦,就是做贡献了。正所谓“老人健康全家幸福,一人有病全家不安”,老年人要适当的锻炼,有条件的还可以上老年大学圆一生的梦。

老年人要静养“精、气、神”,这是保持身体健康最好的良药。在生活中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就是以健康为中心,潇洒一点,糊涂一点。常言说,人老了,老糊涂,小事糊涂无所谓,为求全,求和睦家庭,家和万事兴。大事千万不糊涂,大事指涉及国际、国家、政府的,政治、公共道德、法律等方面的事,那绝对不能含糊,一点也糊涂不得。老年人要保持年轻人的心态,最主要的是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年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通过学习达到政治思想上的清醒,也是大事不糊涂的保障。

总之,要激发弱势群体的活力,要培育社会成员,包括老年人的精神境界,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善,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上一篇:社区老干部调研报告 下一篇:远程教育问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