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供养水平的影响

时间:2022-06-13 12:27:50

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供养水平的影响

在人口老龄化之前的社会里,老年人的供养之所以能在家庭内部得到较好的解决而没有成为社会问题,一般认为这是与传统农业经济条件下老年人在大家庭中的权威地位、老年人较低的寿命水平和较小的数量规模、较为单一的供养内容和较低的供养水平以及传统的尊老文化价值观有关。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过程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口发展的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老年人的供养势必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养老方式的演变,而且表现为养老的内容与供养水平的变化。目前人们大多侧重于对前者的研究,一般认为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多种养老方式并存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而对后者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事实上,无论何种养老方式,都要通过一定的供养内容与供养水平来体现。各种养老方式所形成的老年供养体系,必须兼顾老年人各方面的实际需要,并保证达到一定的供养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的内容与供养水平将会发生变化,这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妥善制定养老政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重点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养老的内容与供养水平的微观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供有关方面参考。一、当代老年人供养的内容与养老方式从当代意义上讲,老年人供养的内容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在人口老龄化以前的社会里,养老的内容是比较单一的,以经济供养为主,老年人的供养主要体现在人道主义方面。人口老龄化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和结果,使老年人供养的内容扩大,经济上得到供养只是老年人的最基本需要,充实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众多老年人的追求。在经济供养上,老年人的愿望并不是仅仅保证吃饱穿暖等基本生活的需要,而是要保证生活水平不低于退休前或丧失劳动能力前,并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许多老年人形成了讲究营养保健、穿戴漂亮等新的消费观念。在生活照料上,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老年人的长期医疗和长期照顾成为可能。老年人死亡率降低。因此,患病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不仅需要一般性的日常生活帮助,而且需要含有一定技能并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的不间断的医疗护理。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只是老年人供养的最基本内容,当代老年人还积极地寻求个人发展,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这不仅是由于家庭规模缩小,子女工作或学习繁忙,无暇陪伴老人导致老人生活孤独,而且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引起的。老年人需要有自己的活动场所,有自己聊天的地方,需要培养和满足自己的爱好,甚至需要继续接受教育。国家和社会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发展老年福利设施,组织和引导老年人的活动。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已在内容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养老方式上,家庭供养虽然仍然是我国现阶段养老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已有本质的不同。首先,城市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来源,不仅仅依靠子女或主要不依靠子女,甚至完全不靠子女。其次,老年人的家庭户结构已由过去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向小家庭、纯老家庭演变,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的比例在增大(据1992年联合国人口基金P22项目调查,此类老年人在城乡均占40以上)。因此,家庭实质上已只是老年人生活的获得照料的主要场所,其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供养功能大大削弱。目前,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来源有社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储蓄、自我劳动、子女提供、配偶提供、社会救济等多种形式。有些老年人仅靠一种来源,大部分老年人靠几种来源。这些来源的承担者分别是政府、金融保险机构、亲属和老年人自己。过去由企业统包的养老方式正逐渐为社会养老保险所取代。除上述经济供养方面的养老方式外,老年人供养还有一种方式即设施供养,指老年人活动场所、老人公寓(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托老所)、老年病医院、临终关怀医院、老年大学(学校)等老年福利设施提供的医疗、生活照料、精神方面群体性供养,这方面设施的资金投入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也有少数是由企业投资的。这些设施都是微利经营的社会福利设施,除老年人活动场所一般是免费使用外,对所接纳的老人(不含五保老人)都要收取适当的费用。二、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供养水平的影响不同养老方式下供养内容的满足程度形成了老年人的供养水平。老年人供养水平应该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不能仅仅用经济指标来衡量。一个有稳定收入保障、经济富裕的老年人,如果在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时缺乏照料,或因心理孤独而忧郁不乐,那就不能被认为供养水平较高。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供养水平与总供养水平是成正比的,经济供养是老年人供养的最基本内容,是满足生活照料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前提。人口老龄化所必然产生的下述社会现象,通过作用于供养内容和养老方式对供养水平产生了影响:1.子女数减少、家庭规模缩小。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育率的下降。生育子女数的减少是家庭规模缩小的直接原因,但是当代老年人家庭规模缩小并非仅此一个原因,而主要是由于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引起的。根据P22项目对浙江省4352位城乡老年人的调查,全省城镇老年人平均现有子女数为3.7人,农村为4.3人,而城镇老年人家庭平均规模仅为2.88人,农村为2.79人。城镇1代户(即老年人单人户或一对夫妇户)占50.8,与已婚儿子/儿媳或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的仅占29.9;农村分别为57.5和23.1 。由生育子女数减少引起的家庭规模缩小,不仅使主要依靠家庭供养的老年人的赡养人的经济压力增大,而使生活照料的压力增大。由社会经济因素引起的家庭规模缩小,则会使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生活照料的压力相对增大,而在经济供养上仍然由多子女共同承担。从下世纪初开始,生育子女数减少将是我国家庭规模缩小的主要原因。不管怎样,家庭规模缩小对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第一,老年人作为支配大家庭财力的户主的传统地位的丧失,使不享有社会保障或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增强。第二,供养子女数的减少,使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自我养老能力成为影响其生活质量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第三,在“纯老家庭户”中,目前许多老年人主要依靠配偶提供生活帮助,其配偶的身体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其照料的时间和质量。一旦配偶去世或丧失提供照顾的能力,他们的生活照料便会发生困难。第四,对于完全依靠子女养老的老年人,如果只有一个子女,则一旦其子女意外死亡或失去经济收入来源、陷入贫困便丧失了经济供养或生活照料的保障。许多有多个子女的老年人由于其子女已独立门户,只好上门吃“转转饭”(即轮流供养),生活很不方便,生活水平也不稳定。2.人口寿命的延长。人口寿命的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高龄化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寿命经过几次飞跃以后,目前全球人口平均寿命已达65岁。1995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已达70.80岁。高龄化对老年人供养的最直接的影响是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年限延长,虽然有一部分老年人仍然为社会创造价值,但绝大部分属于消费人口,而且有关机构仍要为部分继续参加工作的老年人支付养老金和医疗费用。在进入老年以前积累的养老费用,在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何种养老方式,其供养水平与供养年限都是成反比的。高龄化对老年人供养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患病率提高使医疗护理费用增加和生活照料时间延长。在目前老年人护理和生活照料主要由家庭承担的情况下,家庭的承受能力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的供养水平。3.较高的患病率。在人口老龄化情况下,与年龄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的提高日益突出。据P22项目调查,我国城镇男性老年人患病率为75.6,女性为80.3;农村分别为57.3和63.6。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几种不同的疾病。许多疾病在过去的发病率都很低,即使发病了,由于受当时医疗水平的限制而不能诊治,发病时间短,死亡率较高,因而看护时间也短。而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老年病的发病率上升,成为人口疾病谱中的主要病种。老年病一般都需要长期的医疗和护理,不仅使医护费用增加,而且使生活照料的时间延长、难度加大。医疗费用由于数额巨大和不可预期性成为老年人自己、子女、单位或医疗保险机构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在养老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还没有人专门研究生命周期各阶段费用中的支出情况,但我们可以肯定老年病的医疗护理费用在生命周期总费用中的比例将呈提高的趋势。美国有专家研究后认为,老年人医疗护理费用约占其生命周期总费用的一半以上。这当然以老年人享有可能提供的医疗护理为前提。在总供养费用一定的情况下,医疗护理费用的增加必然使老年人其它方面的消费费用减少。疾病的发生由于影响到老年人的行为能力,客观上也使其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支出减少。4.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惯性和速度。从步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来看,人口老龄化是有惯性的,即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成年型再向老年型转变后不可能逆转,而只会不断老龄化,直到维持到一定的水平。许多国家通过鼓励生育以图改变人口年龄结构的政策收效甚微。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虽然受人口政策的影响很大,但在生育观念发达地区的农村也出现了农民主动放弃生育指标的现象。加上现有人口政策的继续贯彻执行,我国人口老龄化无疑将会呈不断发展的态势,速度将会加快(见表达1)(见表)。人口老龄化的惯性作用将直接影响社会化养老政策。一是对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影响。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人口老龄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在初期可以缓解养老金支付困难,而现收现付制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较大。这是因为在老龄化前期交纳养老费的人数多于领取养老金的人数,社会养老保险费是盈余的。但是,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多于交纳养老费的人数、养老金的支出金额大于养老费的收缴金额这一现象。我国职工保险福利费用的增长趋势可以从表2(见表)显示出来。西方福利国家之所以出现养老费用不堪重负的情况,就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引起的。1994年10月世界银行发表的题为“扭转老龄化危机”的报告指出:迅速增长的费用威胁老年年金计划的执行,现行的老年保障制度有因人口老龄化而崩溃的危险,正在建立正式养老保障计划的国家可能重蹈工业化国家的覆辙。二是对老年福利设施建设的影响。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福利设施可能会产生供给不足,政府和社会必须不断增加这方面的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将影响到老年福利设施的发展速度。在老年福利设施建设不能与人口老龄化速度同步的情况下,老年人的设施供养水平将会下降。5.老年人规模的扩大与比重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提高的过程,是指整个人口群体的老龄化,而不是指少数人到60岁以上或长寿。在人口老龄化之前社会,也有少数人寿命水平很高,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那时有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整个人群长寿水平的普遍提高,由此而形成的老年群体的全体人口占有一定比重且呈提高的趋势,一般认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为老年型人口。普遍性寿命水平的提高使大多数家庭户中都有老年人,一个家庭户中可能有多个老人。“四、二、一”家庭虽然由于住房结构、居住习惯等因素的限制不一定会普遍出现,但一对夫妇同时需要供养或照顾多个老年人的现象将会大量存在。老年负担系数将会逐步提高并到一定阶段会超过少儿负担系数,社会负担的重心也逐步由少儿人口转向老年人口。表3(见表)显示出我国大约在2025年前后老年负担系数将超过少儿负担系数。显然,在社会养老总费用或子女养老的承受能力一定的情况下,老年人的供养水平与老年人数量成反比。三、保障老年人供养水平的几点对策建议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其它社会现象,它不是骤然到来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为老年型需要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而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是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到的,因而它对老年人供养水平的影响程度也是可以预测到的。因此,我们是有时间来作好各方面的准备的,关键是如何采取措施才能使老年人的供养得到切实的保障并达到一定的水平。本文认为,在人口老龄化发展初期全社会尤其要对此加以重视。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应根据其养老的责任分别作好以下准备:1.政府的主要责任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兴建必要的老年福利设施。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被认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但是,要使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受住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年化的挑战。确是有关机构面临的重大问题。政府应将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长期稳定政策,决不能有“短视”行为。要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确定并适时调整适当的保险费的缴费率和支付水平。要逐步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直至从城市扩大到农村,覆盖全社会。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要严加管理,坚决杜绝挪用现象,同时要积极探索保值和增值的手段。实行社会保险立法是当务之急。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形势,政府有关部门在公共设施发展规划 中对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普遍有欠考虑或未加考虑,这为今后老年福利设施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从现在起,将老年福利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非常必要。2.企业要有长期发展的打算,积极交纳养老保险费。目前一些集体、个体、合资等新办企业由于本身人员年龄结构偏轻,对交纳养老保险费的积极性不高,是一种缺乏长远打算的做法。向养老保险机构交纳职工养老保险费不仅是政府发展养老保险的要求,而且也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政府正是为了减轻企业压力才从“大数法则”出发,实行风险分担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等于是政府分担了企业本该承担的养老责任,企业职工的养老费用由政府养老保险机构来承担,企业在每年交纳一定的养老保险费后就不必再为职工养老而担忧。除了参加法定社会养老保险外,企业还应积极参加各种补充养老保险,同时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使职工无养老后顾之忧。3.家庭仍然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场所,但其养老功能将由经济供养向生活照料过渡。要使家庭的养老功能不致于因家庭规模和结构、高龄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出现危机,必须积极发展各种老年服务业。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改善老年人住房结构,开展老年人家庭生活服务,设立家庭病床,发展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建立托老机构,是当前及今后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创造有利条件的重要措施。家庭成员特别是老年人要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提高对家政服务业的认识并逐步接受各项服务。4.个人的养老意识和对养老的准备对老年以后的供养水平有重大影响。一方面,为保障和提高老年以后的供养水平不致下降,个人在中青年时期就要有养老意识,要储蓄必要的养老费用,参加各种补充养老保险,使自己在法定养老金之外还有其它收入保障。另一方面,从年轻时起,就要有健康意识,注意身体保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少各种老年病发病的可能性,降低发病率,以免老年以后因病致贫或降低生活水平。要实现健康老龄化,必须从中青年开始就进行健康投资。

上一篇:浅论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下一篇:声乐表演中的心理影响因素的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