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互动教学浅谈

时间:2022-09-12 05:27:31

小学体育互动教学浅谈

摘 要:随着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得到重视,各大中小学也越来越注重体育知识的教学,如何保证体育教学的效率也成为众多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就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教学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互动教学;意义

一、什么是互动教学

所谓的互动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它注重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于知识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来达到高效教学,从而保证让学生能够加强体育锻炼、实现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是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如果教师与学生始终保持一个“上下级”的关系,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去锻炼的话,学生即使有想法、有问题也不敢提出,这并不利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由此可见,要想保证互动式教学的效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例如,在进行广播体操的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你们就要完全按照我教你们的来做,动作不能有一点点偏差”,学生完全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教学也只是教师的独角戏;但是如果教师能够这样开展教学:“这节课我们学习广播体操,我来给大家做一下示范,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咱们来探讨一下怎么能做好”,那么不仅学生会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同时也更愿意就体育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探讨出一个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的效率。

2.采取多种方式,实现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也是提升体育教学效率、活跃体育教学氛围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生生互动呢?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化教学的策略,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小型的趣味运动会,引导学生进行“二人三足”“花式踢毽子”“乒乓球对打”的比赛,这种教学形式既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又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班级的氛围;其次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来增强生生互动,学生运动细胞肯定有差别,体育学习的能力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而有的学生却要花费很长时间,面对这个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生生互动的模式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拿立定跳远的教学来进行举例,有的学生可能五分钟已经掌握了动作要领,而有的学生却要花费半小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每四五个人成立一个合作小组,让每个组内学得最快的学生去帮助其他人,小组内的成员共同进步,这样的形式既能有效地实现生生互动,同时对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从这两个方面来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

3.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加强互动

评价也是体育教学中的互动形式之一,传统的评价模式都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体育成绩的提升没有很好的效果,甚至有的教师只是用“这节课表现很好、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等来评价学生,并不告诉学生究竟是哪里表现好哪里需要改进,导致学生根本不能在评价中进步。因此,教师可以改变评价的形式,首先在评价中要明确指出学生究竟有哪里需要改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看看自己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毕竟每个班级内都有几十个学生,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可能会有所疏忽,而学生之间对于彼此更了解一些,这种生生评价的形式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监督改进,对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行互动教学的意义

体育教学本来就是老师、学生双方的事情,如果一堂课都是教师在授课而学生只能盲目服从的话,那么不仅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率也极其低下,因此面对这种情r教师要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其次,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而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进度,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师生互动;最后,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目前在体育学习上存在的弱项,从而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提升教学的效率,而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对于教学效率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总之,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在中小学各科的教学中越来越注重课堂的互动,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有效的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又该如何实现有效的互动呢?今天我们就这两个问题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做了一下探究,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相信在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下,我们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教学的质量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侯承菊.以人为本促和谐 互动交流促创新:谈小学体育互动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209-210.

[2]王喜,吕学峰.浅谈对小学体育互动教学理论探究[J].魅力中国,2014(3):157.

上一篇:浅析幼儿园“大班化”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策略 下一篇:关于素质教育下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