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质教育下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2-10-01 03:13:31

关于素质教育下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些思考

在现代幼儿园教育中,“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就是培养幼儿的一般能力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促进幼儿“整体的、全面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效果,这就叫做培养一般能力,塑造个性品质,打好基础,终身奠基。

传统的幼儿教育的误区在于将幼儿教育的功能局限于入学前的知识准备和读写技能的准备,甚至将幼儿教育异化为剥夺幼儿权利的急功近利的所谓各种特长技能的训练,被歪曲为短时的、狭隘的、小学化的知识,拼音的强化灌输等等。朱慕菊同志说:“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幼儿园自身素质的问题、水平问题,也有来自外界包括来自部分家长的压力。”如何克服幼儿教育中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违背的种种弊端?如何能在可操作的层面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倡导的培养能力、终身奠基的教育思想落实在教育实践中?

一、教师应明确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它主要是指要保证幼儿的正常发育和自身机能的协调发展。在此前提条件下,要通过各种课外活动,不断增强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生活和学习中的良好习惯,引导其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除此之外,要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发展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最后要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从小培养他们诚实、尊老爱幼、勤劳勇敢等良好品德和行为,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适当多制订些适合幼儿身体发展的游戏,并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寓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不但身体得到发展,而且从中受益。如,大班游颉翱炖值那ё愠妗保不但使幼儿产生兴趣,而且提高了幼儿对数和量的认识,发展了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力与合作意识。

二、教学活动严格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根据幼儿的认知经验和水平,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和计划,研究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实施保育和教育工作。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活动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渐建立分化和理解的认知结构。”想象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动因。我国教学大纲对幼儿的基本培养目标是使幼儿能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度过自己的幸福童年。但是,目前幼儿教育普遍存在以学习为主的现象,幼儿过早地接触汉字或者是算术等各种书面知识,使学生产生厌恶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家长也对幼儿培养做出过多的安排,报各种的辅导机构,希望幼儿能学习更多的专项技能,小小的幼儿便承受着较大的负担。

2.时代性原则

要主动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充分体现21世纪幼儿教育的新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事求是原则

根据幼儿教育实际,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渗透到具体的教育内容中,分解到每一个教育活动中,把《纲要》落到实处。要因地制宜,从具体情况出发,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比如,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特点,制订出适合幼儿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三、加强幼儿教育评价方法和制度改革

建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有效发挥教育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使幼儿园的教育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我们必须改变对幼儿的评价,不能仅仅从书面知识看待他们,而忽视他们的各种情感和技能,希望教师通过用发展的眼光促进幼儿得到较好的发展,提供各种指导帮助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个性发展。比如,当我发现我们班某位学生上课总是不认真,时常做小动作时,我就通过表扬其他小朋友上课很认真,这样,他马上就做得非常好。

四、杜绝“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

我们必须保证尊重幼儿的尊严和基本权利,这主要是指杜绝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要立足于幼儿的发展,丰富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个性,关注他们之间的差异化,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幼儿内心的思想,保证幼儿积极健康的成长。比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识字、计算,应多教些社会、科学、健康、音乐等方面的知识,让幼儿在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只有不断地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才能使幼儿找到自己的特长,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方法上尊重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了幼儿动手做的权利,尊重了幼儿游戏的权利,也就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幼儿教育的规律,也就真正做到了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王冬梅.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素质教育[J].学园,2014(5).

上一篇:小学体育互动教学浅谈 下一篇: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