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罗马帝国的“格调”

时间:2022-09-12 12:04:57

葡萄酒:罗马帝国的“格调”

林民旺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 葡萄酒:罗马帝国的“格调” 携着海风,探寻多情格调的葡萄酒庄园 甜葡萄酒≠带甜味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起源 葡萄酒的妙用 葡萄酒的外貌 葡萄酒的谎言 缺人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保健 葡萄酒的评分 葡萄酒的评价 葡萄酒的种类 酿制葡萄酒的葡萄品种 葡萄牙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waiter――酒刀 酒体—葡萄酒的重量? 葡萄酒:最性感的酒 追寻罗马诗歌里 受赞颂的葡萄酒 纯酿的罗马尼亚葡萄酒 葡萄酒的醇厚表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葡萄酒:罗马帝国的“格调” 葡萄酒:罗马帝国的“格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林民旺")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林民旺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保罗・福塞尔在《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中讲到一个有趣的例子:鸡尾酒会是最容易显示一个人社会地位的地方。如果你是一位中年人,要了一杯白葡萄酒,那么其实就已经发出了一个特别的信号,表明你是社会的上层或者中上层人士。事实上,喝什么样的饮料,能够区分出不同人士所处的社会阶层:中上层人士喝苏格兰威士忌,中产阶级则喝波旁威士忌,下层贫民则可能选择啤酒。《格调》一书对美国人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格调”进行了有趣的讨论。

所谓生活“情趣”或“格调”,貌似源自个人的内心喜好或者鉴赏力,实质上则根源于与阶级教养和教育相关的社会地位。正如法国著名思想家布尔迪厄所言:“任何文化实践的参与都带着阶级属性的色彩”。无论听音乐、欣赏绘画、阅读经典这些高雅趣味,或者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偏好、衣着打扮,从中都可以看出趣味的等级划分。正因为如此,“附庸风雅”也就成为各行各业人士的一种必需。大概知识界也是如此,要不哪里会有“学术经典”的存在呢?清华大学的刘瑜教授在分享读书经验时曾一针见血:“世上本没有经典,装的人多了,也就有了经典。”(又言及:“肖邦,不过是他那个时代的周杰伦。”)

一国之内的“格调”和情趣,能够切身感受。世界范围内,同样存在着不同阶级的“格调”。其实,很多“格调”的起源,大抵都是来自某个帝国时代的“品味”和“情趣”。历史上的帝国经历兴兴衰衰,给现今世界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的“格调”:西班牙帝国塑造了现代世界对可可(巧克力)的喜好,法兰西帝国(加上后来的美利坚帝国)塑造了现代世界对咖啡的喜好,大英帝国塑造了现代世界对茶的嗜好,美利坚帝国则制造出对可口可乐的喜好。如果英国没有下午茶,法国没有加奶咖啡,意大利没有浓缩咖啡,美国没有可口可乐,这个世界定然与我们现今看到的大不一样。

帝国对世界的征服,所留下的“烙印”之一就是对现代饮食“格调”的塑造。可可、咖啡、茶,最初原本都属于帝国贵族的专享饮品,后来才扩大到中产阶级,进而发展为世界大众的生活必需品。巧克力最初在西班牙帝国当作节食饮料,是西班牙贵族摆阔显示身份的饮料。咖啡最初在欧洲也是被排斥的(因为被视为是穆斯林的饮料),威尼斯商人将它引进欧洲后最初当作具有疗效的饮料。当17~18世纪时强大的法国嗜饮,才进而影响到世界。大英帝国的偏好由咖啡转向茶,同样开启了世界性的饮茶习俗。可口可乐最初也是基于它的“保健”作用,不过是伴随美利坚帝国的崛起才传遍世界。 插图/ 茶茶

帝国的口味塑造了现代世界。世界对葡萄酒的“情趣”同样离不开罗马帝国。古希腊人将葡萄酒提升到代表“文明教化”的高度后,强大的罗马帝国继承并发扬之,直至影响现代世界。当然,也留下了南北欧饮酒“格调”的分野。在南欧,尤其是昔日罗马帝国的疆土之内,人们至今还保留着用餐时适量饮用葡萄酒的习惯。世界上主要的葡萄酒生产国是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主要的葡萄酒消费群也在法国、意大利及卢森堡。这些地区平均每人每年大约能喝掉55升葡萄酒。

而在昔日罗马帝国疆界之外的北欧,情况则大相径庭,人们更加偏好啤酒,世界上消费啤酒最多的地区正是那些昔日被古罗马视作野蛮的国家:德国、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捷克、不列颠及爱尔兰。这种差异始自罗马帝国,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事实上,公元500年前后,欧洲的这一饮酒格局基本就固定了下来。

葡萄酒原本是“上帝之饮”,是上流社会的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饮品。公元前870年,亚述国王亚述纳齐尔帕二世为庆祝新都的落成,举行了一个盛大奢华的宴会,提供了1万皮囊(当时一种装葡萄酒的容器)的葡萄酒,以此显示国王的财富。由于古希腊人对葡萄酒的迷恋,他们自恋地将葡萄酒看作“文明”和“优雅”的象征,称文明人喝葡萄酒,野蛮人才喝啤酒。

然而,随着葡萄酒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葡萄酒已经出口到各地,东至克里米亚半岛,西至法国,南达埃及,北抵多瑙河流域,由此导致能够喝到葡萄酒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连希腊的奴隶们都能够享用。此时,古希腊人开始将葡萄酒进行精细的种类划分,依据风味、产地来确立不同的品牌等级,采用不同形状的酒罐盛装不同种类的葡萄酒。以此方式,确立了古希腊不同社会等级所“专属”的葡萄酒,凸显饮酒人不同程度的“文明”和“高贵”。更重要的是,古希腊人还对饮酒的仪态和方式做出规定,似乎不同的饮法代表着不同的内在修养。

就饮用方式而言,古希腊人与其他民族的最大差别在于:古希腊饮用的是掺水的葡萄酒。尤其在雅典人的眼中,不论喝的葡萄酒有多高级,如果喝不掺水的葡萄酒就是野蛮行为,只有酒神狄奥尼索斯才能消受不掺水的葡萄酒。哲学家柏拉图就曾嘲笑过色雷斯人喝未掺水的葡萄酒,称这一行为是没有修养的,他还认为人们在酒桌上的“酒品”可以看出“人品”。

古希腊人以葡萄酒来精确地刻画社会的不同阶级,而饮用葡萄酒的风俗也随着希腊文明的输出而被其他文化所仿效。到公元前250年,当古罗马人取代古希腊人成为地中海流域的霸主时,古罗马人不仅竞相仿效古希腊的风俗来显示自己的文明修养,而且将古希腊人对葡萄酒的鉴赏力推向了新高度。事实上,当时只要根据人们享用的不同种类的葡萄酒,就能够辨识出他们在罗马社会里所处的阶级地位。在罗马的宴会上,侍从们会根据每位宾客不同的社会地位奉上不同的葡萄酒。公元1世纪末,罗马作家老普林尼曾在作品中描述过当时的宴会:主人和他的朋友饮用上等葡萄酒,其他宾客饮用中等葡萄酒,而自由人(从前的奴隶)则饮用下等葡萄酒。罗马人同样用葡萄酒精确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划分。

罗马人也学着希腊人的“文明方式”饮用葡萄酒,必须在葡萄酒中掺水。对于罗马的富人们而言,学会辨别各种极品葡萄酒是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这一方面不仅能体现出他们足够富有,能喝得起最好的葡萄酒;另一方面,也表示他对极品葡萄酒的研究,能够准确分辨葡萄酒的不同种类,体现出富人阶层才有的教化和修养程度。

罗马帝国的强大和富足,造就了整个社会的骄奢之气。在北方日耳曼蛮族的打击后,帝国迅速崩溃。然而,在罗马帝国曾经统治的疆域内,饮用葡萄酒的文化却得以保留下来。这应该归功于一个重要原因,即葡萄酒与基督教的联系。事实上,基督教的兴起把葡萄酒推向了代表基督教的至高象征。根据圣经的记述,基督耶稣创造的第一个奇迹,就是在加利利海附近举行的一次婚礼上将6坛水变为葡萄酒。基督曾讲述过几个关于葡萄酒的寓言。在对信徒传教时,他也常常将自己比作一株葡萄藤:“我是一株葡萄藤,你们是我的枝叶。”在最后的晚餐中,基督为他的信徒们奉上葡萄酒。这个圣经故事使葡萄酒成为基督教圣餐仪式的主角。而圣餐仪式是基督教的重要仪式。在圣餐仪式中,面包和葡萄酒分别代表基督的肉体和血液。

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葡萄酒“格调”,延续至近代的“大发现时代”。随着西方的兴起,葡萄酒原本所具有的“文明”与“高雅”意涵被推及到世界范围,成为国宴的饮品。而这一切,与它曾经作为帝国的“格调”是不无关系的。

(本文部分内容取材于汤姆・斯丹迪奇:《六个瓶子里的历史》,吴平等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上一篇:施雷姆斯:欧洲的斯诺登 下一篇:凤凰男、上海女与“城乡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