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消费金融服务,内需扩大之要求

时间:2022-09-11 10:58:50

发展消费金融服务,内需扩大之要求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缺乏可持续性,存在较大的结构性问题。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中央在2008年底和2009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提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方针,指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实现内需和外需的有效互补,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方面理应也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消费金融服务在促进消费中的作用分析

从近十年来的数据看,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一直徘徊在40%左右,而美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则超过66%。要提高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居民收入,因为根据一般经济学理论,居民的消费会随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但在收入增长相对较慢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先买后付、借贷消费”来提高消费率。因为一般人的收入轨道决定了在年轻时缺钱,到年老时钱最多,而消费的年龄轨道又正好与此相背。消费型的金融产品恰恰能够帮助人们跨时间转移收入,解决这两种轨道的矛盾。

借助消费金融产品跨时空分配个人一生的收入,这是消费金融的基本命题,同时也是三百年来西方国家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从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由生产驱动到由消费驱动的转型,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间。在这一期间,经过百年的工业革命后,普通人的收入已得到大幅度提高,而工业产能开始过剩,生产已不再是经济增长的瓶颈,消费需求才是瓶颈。这与当前中国经济所处的状况大致相当。到了1930年,美国70%左右的新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尘器、75%的收放机(基本上都是当时的大件消费品),都是靠分期付款卖出的。信贷消费的文化基因,就这样在美国社会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融消费的力度可以决定消费水平的高低。

消费金融服务对消费的促进作用,除上述跨期配置金融资源外,还在于为消费的增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便捷的支付渠道、较低的交易成本、完善的信用链条等方面。无处不在的ATM机、POS终端,刷卡消费、网上支付,人们在轻松购物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增加了消费;同时减少了现金的持有,省去了取现的时间,免除了假币风险、找零的麻烦,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有时还可获得额外的利益,如积分兑换的礼品;在消费金融服务体系中,金融机构、消费者、商家之间形成一条完整的信用链条,各自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2009年以来我国消费金融服务发展情况

2009年以来出台的相关消费金融政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弥补出口下滑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要,2009年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此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具体到消费金融政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房地产金融相关政策。房地产金融政策集中体现在房贷政策上,从2009年初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行较宽松的房贷政策到2009年底逐渐收紧的房贷政策来看,我国房地产金融政策经历了较大的转变。2009年上半年由于利好政策不断,房贷市场异常火爆。以北京为例,具体优惠政策有利率优惠、税费减免、放宽二套房贷政策等方面。然而下半年房贷趋于紧缩。随着抑制房价上涨的呼声渐高,国家连出重拳,防止房价过快增长。

二是汽车金融相关政策。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此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扶持政策,2009年与汽车金融相关的重要文件有《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意见》、《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以及央行、银监会联合的允许符合条件的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公告等。

三是消费信贷相关政策。2009年和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要“扩大消费信贷”。相应的一个具体落实体现在2009年7月22日,银监会《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随后银监会分别批准北京银行、中国银行(上海)、成都银行、捷克PPF集团(天津)作为主要出资人筹建消费金融公司,正式开始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还了《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发展适用于农村地区的支付工具体系,建设覆盖所有涉农金融机构的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系统,促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组织多元化发展”。这对于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消费贷款发展现状中国人民银行的《2009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全年,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累计新增1.8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48.6%,增速比2008年末加快34.6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消费性住房贷款累计新增1.4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47.9%,增速比2008年末加快37.4个百分点。余下的4千亿为汽车消费贷款和普通消费贷款。可见我国的个人消费贷款主要集中于住房贷款。另据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透露,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中国居民消费信贷余额为3.94万亿元,在金融机构贷款中的比重约为11%。如果剔除购房贷款,消费信贷余额仅为4500亿元人民币,消费信贷余额在金融机构贷款中的比重仅为1.29%。而同期美国不包括房贷在内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是我国的38.7倍,其在银行贷款中的比重则高达26%。如果中国也达到这个比重,那么中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将达到9万亿元人民币,届时将形成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我国当前消费金融服务的局限及对策

我国发展消费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我国现在的状况是一方面人均GDP已超过3500美元,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连攀新高,2009年底已达26万亿元,而另一方面消费比例却相对偏低。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与中国社保体系的不完善有关,也与中国的消费渠道、消费方式以及与支持消费的手段不足有关。具体而言,我国消费金融服务的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消费金融的有效需求受到制约。虽然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潜在空间很大,但在现阶段却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主要表现为:首先,不敢超前消费的传统观念仍对大部分国民有较大影响,虽然部分80后、90后的消费观念有所改变,号称“月光族”、“刷卡族”,但远未成为社会主流。其次,城

乡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拉大,造成普通居民消费者承贷能力较弱,制约了消费信贷发展。再次,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实现有效覆盖,居民不得不为医疗、养老、子女教育、住房等进行大量的预防性储蓄,而个人贷款又大部分用于购买住房,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普通消费需求。最后,社会缺乏新的消费信贷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金融的扩展空间有限。

二是消费金融的有效供给不足。首先,缺乏合理的消费金融制度设计,没有区分政策性消费金融业务和商业性消费金融业务,对商业性消费金融业务尚未建立完整的消费金融体系,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才刚刚试点,还未全面铺开。其次,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性产品少,模仿性产品多。第三,金融资源过于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发达地区,中小城镇、经济落后地区难以享受到全面的金融服务。第四,由于利益分割,未形成全社会统一有效的支付体系,降低了金融运行效率,增加了居民交易成本。

三是发展消费金融的外部环境亟待改善。首先,规范个人消费信贷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而完善的社会法律环境是发展消费信贷的基础条件。第二,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消费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分散在银行、电信、移动、电力、公安、交通等不同部门,各部门间缺乏信息共享,而消费信贷周期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对贷款人个人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就较高。第三,缺乏配套的金融市场制度来分散消费信贷风险。如缺乏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以保障贷款人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还远远未能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居民的合理、有效消费需求未得到充分释放。因此,中国消费金融的未来走向,取决于大众的收入预期、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消费文化及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完善的消费金融体系无疑会为中国居民消费的升级和扩张提供巨大的助力。

发展消费金融服务,提升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分析一是培育良好的消费政策环境。消费金融要火起来,除了政府的富民政策让百姓有钱消费外,还需要各级政府为消费金融和消费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培育现代消费文化。要把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与居民消费结合起来,形成信用消费、及时还贷间的良性互动。因为一个人的诚信和信用只有在经济交往中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在逐年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要引导居民重树消费观念,提出合理消费也是在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减少居民对教育、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增强居民的安全感,增强消费信心。三是加快制定有关消费金融的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使通过取消赎回权和收回资产来保护金融债权的做法与法律配套支持同步进行,减少金融风险。四是加快发展资信调查、信用评级和欠款催收等相关中介机构,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相关中介服务。

二是设计合理的消费金融制度。首先,要构建多层次的消费金融体系。满足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解决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等政策性业务宜由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在改革原有商业银行体系的同时,要加快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的建设和完善,另外还要有计划地发展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微型金融机构。其次,要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要针对具有现代消费意识、预期收入高、偿付能力强的“消费领先者群体”开发新型消费金融品种;还要适应老龄化社会要求,加快发展倒按揭等金融服务;探索适合农村的消费信贷,如农户联保贷款。第三,要合理配置金融资源,让全体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也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第四,金融机构要重视消费金融服务,努力提升服务品质,积极进行服务创新,同时要加强消费金融政策和产品的宣传和推介,让居民真正乐于接受消费金融服务,使信贷消费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三是培育良好的消费支付环境,着力打造电子商务支付平台。便捷的支付方式、良好的消费环境对消费的提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应进一步完善用卡环境,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另外,在网络消费日益成为主流消费方式,且在信用记录等方面具有相当优势的电子商务时代,国家应着力打造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充分发挥信贷消费在拉动内需方面的作用。国家应从全局出发,整合商业银行的网上支付体系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消费金融服务。

上一篇:越调越剩的中国钢铁产能 下一篇:在宏观调控中走出房地产业发展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