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11 09:37:5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兴趣指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个人在以特定活动、事物以及人的特性为对象时,反映在积极的、选择的爱好倾向上的情绪紧张态度。个人对感兴趣的东西不知不觉地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知识的向导,教学活动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上、设计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欲望。”可见,培养学生的兴趣很有必要。但是要培养兴趣并不容易,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没有音乐学科那种优美婉转的旋律,也没有美术学科的真实。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化动力,当学生一旦对某门课程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就能对所学内容产生积极认识的倾向和乐于探究的良好心理,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 兴趣是学习的根本保证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课程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效果必然降低。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而数学语言习惯的形成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记忆。因此,数学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二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可用“猜”的办法。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每一个内角的度数。上课时,随意叫学生说出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的度数以后,教师猜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教师每次都能猜对,学生惊奇之余,急切地想探寻其中的奥秘,于是就会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乘法竖式计算”时,教师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乘法竖式与以前学的加法竖式写法基本相同,只是把原来的加号变为乘号。”教师继续问:“现在谁能帮助老师把这个竖式写出来?”这样一个新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就解决了,教师没有过多地讲解,学生却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

三 从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概率”这一节时,这个概念的描述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改进:模仿一个商场的活动设置了个转盘,让学生体验中奖的可能性,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最后,笔者还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奖品,让学生仿照上面的例子设计一个游戏方案,使自己尽可能地获得这份奖品,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怎么设置方案自己机会才大呢?游戏与数学概念无形中连在了一起,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四 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诱发求知欲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和规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笔者决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 亲近学生,适时鼓励,使学生在陆持续成功中培养兴趣

既然存在学生间成绩差距大的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兼顾也成了笔者的教学难题。在实践中笔者首先想到的是亲近学生,相信学生只有喜欢一位老师,才会喜欢他所教的这门学科。因此笔者先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自己,通过加强备课和自身解题能力让学生信服于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并珍惜每一次的表现机会。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样的,除了上述几点外,还可以组织开展数学游戏、介绍数学史话、举办专题讲座等,也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仍将关注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上一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