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视角下《会计实战》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11 09:29:04

职业能力视角下《会计实战》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摘 要:会计实践课程是形成学生职业能力的主“生产线” ,因此强化会计实践课程的改革是基于职业能力视角的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实战》课程组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提供高仿真实训环境、增加学生自主设计业务等多方面有力的措施,初显成效。

关键词:职业能力;会计综合实训;改革;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99 -03

一、问题提出

高职教育实施的是“高端技能教育” ,职业能力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观点已成为各有关方面的共识。在有关省市对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人员工作能力基本要求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岗位操作能力、具备会计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需求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这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是相一致的。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要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重点强调专业技能教育,突出职业技能训练。高职会计教育的实践性这一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决定了实践教学是高职会计专业全部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会计实践课程是形成学生职业能力的主“生产线” ,因此强化会计实践课程的改革是基于职业能力视角的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三年级都安排了大型的会计综合实训,一般为期一个月左右,以此作为就业前的实战训练,以期达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但从各院校开设的具体情况看,普遍存在实训与实际会计工作脱节的现象。

(一)没有体现会计岗位责任制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是不同的,需要会计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并严格强调岗位责任制。如财务人员经常要面对许多不规范的票据,需要其认真审核把关,对于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单据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对于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原始凭证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上报。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综合实训教材中,教师没有事先将涉及的原始票据精心设计,巧布陷阱,结果学生拿到手的原始单据都是正确无误的。这样实训内容的设计显然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审核票据基本技能及岗位责任意识的。

(二)没有充分展现会计工作核算流程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每个经济组织单位都会与外单位发生诸如货物购销、劳务提供或接受、资金借贷、税费计算及缴纳、利润分配等经济业务;对内也经常发生费用报销,薪酬发放,成本核算等经济业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就是正确、及时地处理这些业务。因此,作为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经济业务交易凭证流转的操作规程。现实的会计工作核算流程是自成体系并严密规范的,如办理采购业务结算,经办人员首先要办理验收入库手续并由相关领导签字,才能到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因此,掌握各项业务办理和结算流程是财务人员最基本的岗位业务知识。现行的会计综合实训教材却省略了相关手续,这样实训的结果使学生不能全盘掌握业务处理流程,导致顶岗上任时出现操作上的反复。

(三)没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从实际会计工作内控角度来看,会计人员不仅有分工,而且要不定期进行轮岗。但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综合实训是由一个学生做一套账,负责所有业务处理环节和步骤。这种安排,与现实工作中的财务人员分工和岗位轮换的要求存在比较大的距离。

(四)没有还原会计工作的原始状态

现行的会计综合实训教材普遍存在提供原始单据的同时也提供文字题目,学生的惰性较大,基本上就是看题目,而不是分析原始单据,判断经济业务的类型并做相应的会计处理,以至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没有应有的锻炼,到了实际岗位接触种类繁多的原始票据时犹豫不决,不敢下手。

(五)没有覆盖专业能力培养所需的全部内容

目前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所涉及的课程主要是《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较少涉及《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等课程的实训。从工作内容看,也主要是会计核算的实训,缺乏预测、预算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和分析等内容的实训,达不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认识会计工作的目的。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实战》课程组成员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进行了跟踪调查,在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实训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门新的实训课程《会计实战》,并申报为学院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会计实战》课程开设在第5 学期,是一门为期六周的大型综合实训课程。前导课程是《会计原理与技能》、《出纳基本操作》、《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特殊经济业务核算》、《税费核算与申报》、《成本计算与分析》、《财务软件应用》、《Excel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等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通过前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处理程序和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缺乏跨行业企业、分会计岗位实际工作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特别是对实际会计工作中有关会计凭证传递处理的认知相对贫乏,对不同行业企业账务处理的特殊性要求不够了解,这些都需要通过系统化技能训练,为此在第5 学期学院开设了《会计实战》课程。该课程后续课程是《职业体验》、《毕业实习》。因此,该课程是职业体验和毕业实习前的实战演习,是一门具有把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迁移能力培养融汇的复合功能课程。

三、课程开发的理念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开发的理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不断提高会计综合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会计实战》课程借助于仿真的实训环境、真实的实训器材、综合的实训内容着力培养学生建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期末处理、报表编制、纳税申报、会计电算化应用等会计核算技能,努力提高会计档案整理、报表分析、会计工作交接等会计管理能力,强化学生对经济业务的识别、分析、判断处理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如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和职业素质养成( 如诚信、细致、严谨等) 起主要支撑作用,对学生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职业岗位迁移能力、行业适应能力、继续深造能力等) 的培养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专业能力与专业发展并重”的课程开发观,该课程依据实际会计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后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坚持“三以”原则。即:以实用为原则,选择中等规模企业常规经济业务为设计依据;以原始单据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综合性为特征,选择涵盖企业资金周转全过程典型经济业务。在具体教学项目设计方面,遵循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工作流程,分析典型业务岗位工作职责,通过将会计工作任务嵌入不同工作岗位,按照岗位分工进行账务处理,采取“岗位轮换、任务循环”的模式进行循环实训,仿真呈现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工作规范。具体思路如下:

1、构筑工作岗位与学习任务融汇的“两维”课程框架结构

依据会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完成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特点,明确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框架结构如图1:

图1

2、以会计工作任务的准确分析作为课程项目设计的基本依据

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项目的设计须满足两方面要求:一是覆盖整个工作领域;二是负载必需的本专业基本知识,也就是说要尽可能把知识点都纳入到实训项目中。实训项目是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后精心设计的结果,但是由于实践中有些工作任务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因此需要进行项目分解和取舍,具体操作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所选择的项目的典型性,满足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能力区分度。据此设计的课程内容才具有项目课程的特色,其中的学习内容也更具体,这样就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会计实战》课程设计了职业目标明确、项目任务鲜明、模块内容适当的五个项目。如图2:

图2

3、以手工电算一体化作为课程设计的主线

为全面训练学生的会计职业基本技能,比较会计手工作业与会计电算化之间的关系,验证会计手工作业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每一实训小组配置会计电算化系统,加深同学们理解会计手工作业是会计电算化作业的基础,会计电算化作业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4、采取“岗位轮换、任务循环”的模式进行循环实训

按照会计岗位的划分情况( 出纳岗、往来会计岗、成本会计岗、总账会计岗和财务经理岗) ,将会计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应工作岗位,由学生扮演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完成相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并进行岗位轮换实训。即: 将实训学生进行分组定岗( 每组5人,每人一岗,每岗一周) ,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按照分岗情况由相应岗位的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情况操作票据传递和相应的会计处理。

四、课程建设实效

针对现行会计综合实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院《会计实战》课程组成员对课程内容、实训组织、教学手段进行了大尺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原始单据高仿真,加强学生岗位责任制意识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对票据的审核能力,增强他们的顶岗能力和适应能力,我们一方面根据现行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印制了大量高仿真、彩色的原始票据,取消了文字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迫使学生只能通过审核原始票据分析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业务识别、分析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有意识地插入了许有问题的票据,如车票时间与出差时间不一致、发票上没有税务部门印章、住宿发票超标等。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出差过程中丢失发票、出差补助的计算等相对复杂的问题,这些内容在前面的单项和专项实训中都未曾出现,因此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觉比较新鲜,在任务达成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审核票据基本技能及岗位责任意识。

(二)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开展的业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现行多数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学生是没有自的,只能被动地按照教师事先编制的程序处理所有经济业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学习兴趣,一是业务处理中增加学生自主设计环节,如某些业务不再规定付款时间和付款方式,由学生自行确定;支票、进账单、委托申请书、收费凭条等全部由学生自行填列;从银行提取现金的时间和金额由学生自行确定,老师不再予以规定,老师的责任是检查企业是否遵守现金支付和银行结算的有关规定等;企业需要的借款,均与金融企业签订借款合同,自行确定借款金额、利率、期限、利息支付方式、本金归还方式等条款,然后由银行划款,到期由企业归还并付息等。二是本次实训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老师不再提供答案。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满足学生对完成作业的成就感,我们在实训结束时组织了小组之间的交叉审计,审计质量作为老师考核打分的依据之一。从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对相互交叉审计这种形式比较欢迎,同时学生也反映不同老师对相同问题的解释不同,导致个别小组之间因对相关问题认识不同而发生比较激烈的争执。争执的背后是学生对相关问题认识的加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向老师提出了挑战,促使老师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注重教研活动的开展。

(三)仿真设置各职能部门、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提升学生顶岗能力

为了强化学生对出纳岗位的认识,实训中教师充当银行角色,负责审核学生结算凭证填写的正确性,负责受理各银行结算业务;为了加深学生对采购业务和销售业务的认识,我们规定,所有采购业务和销售业务都必须经过仓库部门审核签字才能办理对外付款或委托收款手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顶岗能力,我们结合企业不同情况制定了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不同职务人员在出差过程中的住宿费标准、交通费标准以及出差补助标准;我们还规定了付款审批的额度,5 000元以下(含5 000)由财务经理审批,5 000元以上由总经理审批(老师兼任),使得学生在校实训的体会更加深刻,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后的角色转换。

(四)教师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实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在以前的实训中,所有经济业务由教师拟定,教师既要控制实训进度,还要负责提供答案,老师是校内实训的主导者、监督者、裁判。而在《会计实战》课程改革中,付款时间、付款方式都由学生自行确定,部分经济业务如提取现金;对外结算等业务由学生自行设置;老师也不再提供答案,老师还要作为董事长协同学生处理经济业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一般问题不予正面回答,而是给予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开展讨论。为了确保实训达到预期效果,对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错误老师要深入分析可能产生的危害,不再用一句“不符合规范或制度”来简单答复学生,因此在《会计实战》课程中授课老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实训的参与者、协助者。

五、职业能力视角下进一步完善《会计实战》课程建设的思考

从学生实训总结及离校后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对《会计实战》实训课程的改革成效是比较满意的。通过学生在实训总结及离校后与指导老师的交流中,我们梳理了进一步完善《会计实战》课程建设实效的思路:

(一)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增设“交易关联、行业循环”的课程实训模式

由于学生就业去向是各行各业,而不同行业企业( 如制造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金融企业等) 的经济业务特点不同,其账务处理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本课程组成员深入不同行业企业,与其共同研究,将设计包括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等在内不同行业相互关联的经济交易业务,构建仿真实训企业及工作场景,将会计工作任务嵌入各工作领域( 不同行业) 的不同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循环实训,力图改变过去“单一以某一制造企业经济业务为对象”账务处理的不足。如图4:

图4

图中:每个交易区域中每组学生在完成一个行业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处理后转入另一个行业企业,进行行业循环会计实训,如: 某组学生完成制造企业经济业务处理后进入物流企业进行账务处理,在物流企业中分别担任不同会计岗位的角色并进行岗位轮换实训,完成物流企业账务处理后再转入商业企业进行账务处理,依次类推,达到“交易关联、行业循环”的实训目的。

(二)扩大学生自主设计开展的业务范围,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会计实战》课程组成员与毕业班学生进行实训中期座谈时,学生提出能否让小组之间自主开展采购、销售、投资等业务,这样学生在自主开展业务过程中能够更加熟悉并掌握企业生产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上的知识,而老师要负责监督、检查学生自主开展的相关业务的合理性。《会计实战》课程组认为学生的这种建议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知识的缺陷。因此在以后的改革中应尽量增加业务的自主性,减少已知性,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和学习,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多方举措,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实训效果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具有企业会计工作背景的教师不多,大量的教师只有短期到企业从事会计实习的经历,有的教师虽然从事过比较长时间的会计工作,但是由于所在单位规模以及岗位分工等原因,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由于现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很多实务问题没有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导致不同老师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也不一致。对此,《会计实战》课程组拟采取的措施如下:①组织教师共同讨论、解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没有明确规定以及教师之间也不明确的问题;②组织教师下企业,把下企业锻炼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③要求老师在授课前自己先将实训内容手工和电算化都做一遍,从而确保教师的指导有的放矢,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兰芳,罗立明.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2]马月.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9,(11) .

[3]俞校明,张东志.高职财经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 12).

作者简介:

管永权,女,江苏连云港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学、教育学;

陆阿妮,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信息技术。

上一篇: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探析 下一篇:汽车服务工程类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