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审判与审判媒体:媒体引导公众舆论的理性反思

时间:2022-09-11 08:07:46

媒体审判与审判媒体:媒体引导公众舆论的理性反思

摘要 媒体审判在发挥着监督价值的同时,也会干扰司法审判过程。越来越多的媒体审判事件出现,使得人们開始从媒体审判转向审判媒体,理性反思媒体引导公众舆论现象。正确处理媒体与司法的关系,要转变理念、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以及优化网络时代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 媒体审判 审判媒体 公众舆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郑州450001

随着一系列公共事件的落幕,媒体审判受到各界的关注。特别是近十年发生的重大案件,如褚时健、张金柱、马加爵、杨佳、药家鑫等,媒体引领民意干扰司法的现象时有出现。在这些案件中,媒体几乎都呈现出“一边倒”的声音,仇富仇官与同情弱者是民意的两个极端。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人也開始反思,媒体引领公共舆论干扰司法的现象是否合理,法律判决是否一定要考虑公共舆论。因此,本研究在分析媒体审判的价值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进行视角转换,提出审判媒体这一概念,从而对媒体引导公共舆论的现象进行反思。

一、媒体审判的价值与机理

媒体审判是指新闻媒体通过报道、评论影响司法审判的现象。其表现方式主要是媒体超越司法程序对正在审理的案件作出包含明显倾向性的公開判断和结论。媒体的倾向性会引导受众,形成一种足以影响司法独立审判的公共舆论氛围,从而使审判在不同程度上失去其公正性。在这些案件中媒体向公众进行有选择的信息渗透,而随着信息的流通与民众对信息的获知,民众具有了参与案件审理的意愿诉求,而媒体借助公众舆论的压力迫使司法的审判有所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司法的进程。关于药家鑫案,在腾讯网的一份民意调查结果中,有超过10万人赞成判处药家鑫死刑,只有5000多人认为不该判死刑。而专家弹钢琴的说法更是激起了民愤,进一步推动了该事件的走向。在药家鑫案尘埃落定后,一些人为药家鑫喊冤,认为药家鑫罪不至死。

媒体审判有其自身价值。司法审判尽管是一项专业性活动,但不应是一个封闭过程,外界可以了解其内容。在司法公開中,媒体的一些报道有助于社会公众了解审判活动,监督法官的不规范行为。因此,作为“第四权力”的拥有者,媒体审判有助于监督审判活动,使其朝着公正公開的方向前进。就此意义而言,媒体审判是一项进步活动,有助于促进司法公正。例如从媒体推动“刘涌案”改判可以看出,媒体审判是公众对司法审判结果质问的有效手段,是维护司法公正与独立的防腐剂。媒体审判也是一个普法宣传的机会,在媒体引导公众讨论案情的同时,公众也得以接触法律、了解法律。

之所以能实现上述价值,首先,媒体借助网络平台助推民意的狂欢。网络的普及客观上促进着公共领域的生成。“当人们在不必屈从于强制高压的情况下处理有关普遍利益的事务时,也就是说能够保证他们能够自由地集会和聚会,能够自由地表述和发表其观点时,公民也就起到了公众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由于网络这个平台的自由、随意、匿名性,媒体借助这个平台放逐着各种信息,而网民的意见也逐步与传统媒体形成了一种互动,一些重大案件在网络的发酵下相继成为社会“公共事件”,当个案演变为公共事件,司法便难逃舆论的关注。

其次,媒体活动契合了深层次的社会基础。媒体的活动总是发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之中的,外部环境会作用于媒体活动,同样,媒体的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双向互动关系为媒体审判提供了空间。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的不完善,导致司法权力有滥用的倾向,司法判决中的不规范行为屡屡发生,这就为媒体介入到审判活动中创造了机会。与此同时,我国公共权力的公信力在不断流失,人们普遍对于公共权力拥有者有一种不信任感,使得公众相信非官方的而不是官方的,相信非正式的而不是正式的。因此,往往媒体一报道,社会公众的不满情结就被调动起来,一些具体案件则成为宣泄口。

因此,媒体审判在我国的存在有其客观基础,也有一定的价值合理性。因此,考虑到我国司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正处于发育阶段、司法的行政化和地方化倾向较重、法官职业化尚未真正实现、法官和法院抵御程序外各种影响和压力的能力明显不足等现实状况,媒体失语比媒体审判更为不利于司法公正。

二、媒体审判:滥用及其原因

任何权力都有被滥用的可能,新闻媒体的作为第四种权力也不例外。在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中,和谐关系往往被两种极端倾向替代:一种表现为“司法压制舆论”,给媒体的舆论监督设置种种障碍;另一种则表现为“舆论干预司法”,给司法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施加过度的舆论压力。后者的实质是以新闻自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替代司法审判,这既不利于司法公正,更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媒体审判的滥用导致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日益冲突。新闻通过信息公開来实施对包括司法权在内的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在此意义上,司法机关是媒体的监督对象。司法独立则排斥各种非司法因素对司法活动的指令、干扰和影响。关于司法的独立性,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独立于新闻舆论以及独立于国民时尚与喜好。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者独立性越强,就越有可能遵从法律的精神和准则;反之,就越有可能远离法律的精神和准则。因此,当司法审理过程中出现媒体审判,而司法者又不能忽视其影响的时候,必然是司法独立性的丧失。

首先,媒体利用民粹主义塑造公共舆论。民粹主义是与精英主义是相对的,在一个社会内部,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冲突总是存在的。精英一般掌握着社会的话语建构权,但是民粹主义在契合社会大气候的时候,就会不断与精英争夺社会的话语权。在话语权的争夺过程,媒体往往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仅如此,媒体还会借助民粹主义博得受众,以为弱势群体代言的形象介入到一些公共事件之中。民粹主义固然有其合理之中,但更多地是对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这样的情绪进入司法过程,必然导致司法不公等问题。

其次,媒体绑架公共舆论介入司法审判。理想的公共舆论是正义的体现,但现实之中其往往成为被绑架者,化为某些利益集团的话语。在公共舆论的形成过程,媒体是舆论的强势建构者,特别是当媒体为某些利益集团代言的时候,更是不遗余力地介入到舆论的构造中。在我们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法官的判决有时候不得不考虑所谓的公共舆论。

上一篇:从“郭美美事件”看网络危机传播的“文化折扣... 下一篇:网络舆论系统的构成与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