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是最有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

时间:2022-09-11 04:34:34

课外阅读是最有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 培养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广泛地开展读书活动,必须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要使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更要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

1. 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首先,要营造好学校的读书环境。学校要营造以读书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如开辟读书专栏和画廊,引导学生走近作家,走进名著;张挂关于读书的宣传标语,激励学生读书热情,引导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班级要布置“读书园地”“信息台”等,为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提供平台。还可以通过故事会、读书交流会、好书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读书活动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书籍的兴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其次,要营造好家庭的读书氛围。教师要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动员、指导家长开展“亲子读书”活动:建议家长以身作则,爱书、读书,为孩子做好示范;指导孩子选书、读书,教给孩子读书方法;定期与孩子交流读书经验和成果,进行读书竞赛活动;注重对孩子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与孩子相互鞭策,共建“书香人家”。再次,要营造好社会的读书环境。学校要做好社区、村镇的工作,加强图书馆、阅览室和少年宫等文化场馆的建设,开展送书下乡、到校活动,使学生置身在良好的社会读书环境中。

2. 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课外读物复杂多样,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比较辨析,做到“知音”。“广泛阅读”除了阅读面要宽以外,还包含多读的意思。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先求多,后求广。教师应该允许小学生多读自己最喜欢的书,并从此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扩大阅读面,使学生在广泛涉猎各类读物、不断开阔知识视野中进一步获得读书的乐趣。

3. 注意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性别、性格等不同特点,教师要放手学生自选读物,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自由结合,建立读书小组,做好读书交流活动,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读书效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第一学段读物的选择应以趣味性为主,诸如童话、寓言、神话故事等;阅读目标的定位是注重培养阅读兴趣,使学生“好读书”。第二学段读物的选择应注意趣味性和知识性,以读童话、寓言、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为主,适当阅读一些人物传记、科学小品等;阅读目标的定位不但使学生“好读书”,而且要使学生“会读书”。第三学段读物的选择应注意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以阅读各类故事、人物传记、科幻读物等为主,还要适当阅读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和新闻时事报道等。阅读目标的定位不但使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还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段的升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认识水平都有所提高。因此,小学三个学段的读书目标也应该有所提高。例如,小学三个学段都以读故事书为主,但是,其要求是逐步提升的:第一学段是读“故事”;第二学段是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还要读懂书中的“知识”和“道理”;第三学段是在读懂“故事”“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探究其深层的“思想内涵”和“表达的艺术”。

二、 保证阅读时空

1. 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教师要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即语文课堂教学要精讲精练,课堂教学的目标要力求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做到不布置作业,或只布置精当的作业,尽可能地把课外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其次,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充分利用各种空闲时间读书。例如,安排好节假日的读书计划,利用茶余饭后、入睡之前等零星时间来读书。这样就可以积少成多,让知识日益丰厚起来。

2. 提供良好的阅读空间。学校要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加强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为学生阅读提供充分的物资保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读书廊(亭、角),把学校的图书分发到学生课间休闲的场所,实现图书的开放阅读。二是教室里开设图书角、小书柜,组织学生开展图书交流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读物,使学生随时随地都有书读。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动员家长建起家庭图书室(柜),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使学生在家中有书读。3. 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竞赛、好书推介、读书报告、成果展示、经验交流活动等。开展好这些读书活动,就像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注入了兴奋剂,对于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是十分有效的。

三、 强化阅读指导

1. 选择读物。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阅读优秀的读物,选择读物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选择好书呢?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课内配伍法,把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二是读写结合法,把阅读与习作联系起来,围绕习作选择读物、搜集资料,使习作与阅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三是节令体验法,结合季节时令、节日庆典等选择读物,通过阅读,增强学生对时令季节的认识和对节日文化的感受,更加深刻地体验时令、节日的多彩和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四是活动拓展法,围绕一项活动选择读物,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相关的主题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 指导方法。课外阅读指导的重点,应该放在课内阅读涉及较少的几个方面:

一是读报刊。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读报刊时学会:第一,看名选刊。即通过刊名或报名猜想可能选登的内容,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报刊阅读。第二,了解专栏。通过浏览报刊专栏的名称,了解每个专栏的中心内容。第三,阅读目录。通过阅读每个专栏的篇名,了解其内容安排,捕捉重要信息。第四,精略兼顾。细读感兴趣的篇章,略读浏览其他文章的提纲,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第五,摘编剪贴,提要摘录。

二是读整本书。对于小学生来说,读整本书既提高了阅读要求,又能提升阅读兴趣。因此,加强对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指导,应该成为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阅读整本书的指导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步:选书――看名猜想,阅读提要;鸟瞰――浏览目录,了解梗概;示范――通解一章,激趣教法;评价――交流检查,内化升华。

3. 养成积累习惯。“勺饮不器盛沧海,拳石频移磊泰山”。古今中外的名人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归纳起来,阅读积累要注意两个方面、两个过程。两个方面:一是广泛性,积累的广泛性是以阅读的广泛性为基础的,即引导学生既要阅读、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又要不断扩大阅读领域,扩大知识视野和积累范围。二是积少成多,既要做到持之以恒,又要不断充实、丰富。两个过程:一是随意性积累,就是平时读书看报随手做笔记。二是系统性积累,就是等资料抄得多了,把它们分门别类按系统归档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的指导要与课内阅读教学区别开来。第一,课外阅读,是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活动,教师应以组织为主,点拨为辅。第二,阅读的目标要求区分度要大,应允许一些学生“冒尖”或“掉队”,切不可搞一刀切。第三,课外阅读活动不是“指导课”,而是以交流、调控为主,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模式的阅读活动课。

(作者单位: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上一篇:让学生创编识字儿歌 下一篇:《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