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增长\劳动力外出与农村居民财产分布

时间:2022-09-11 10:53:51

【前言】收入增长\劳动力外出与农村居民财产分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地区转移,相关的研究文献也逐渐增加。但对于农村劳动力外出所可能具有的经济效应,长期中一直关注不够。De Brauw和Rozelle(2003)曾发现农村劳动力的外出行为将提高居民的消费性投资,而对生产性投资没有明显的影响。本文不拟探讨农...

收入增长\劳动力外出与农村居民财产分布

本文在四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农村居民收入和外出行为对于家庭财产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财产分布不均等程度要高于收入的不均等性,金融资产的不均等性尤其要高一些;财产不均等与收入不均等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收入不均等将转化为财产不均等。本文的结果也发现,家庭的外出决策对于财产积累,特别是金融资产的积累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收入增长;外出;财产

作者简介:罗楚亮(1976―),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100875),副教授。研究方向:收入分配与劳动力市场。

一、引 言

随着农村居民的持续增长,人们的财产积累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在现有的研究中,人们更多地关注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与收入差距的变化,而由于数据的限制,对于居民财产积累状况的讨论则相对缺乏。从居民福利的角度来看,财产状况显然与收入水平至少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财产积累不仅意味着经济状况的持久特征,也可成为家庭在面临随机性的意外冲击时的缓冲机制,以免家庭福利的剧烈波动。一定时点上的财产水平是家庭在一定时期中储蓄行为的累积性结果。这也导致,在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收入的不均等不仅将逐渐转化为财产不均等,并且财产不均等构成收入不均等的累积性结果。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地区转移,相关的研究文献也逐渐增加。但对于农村劳动力外出所可能具有的经济效应,长期中一直关注不够。De Brauw和Rozelle(2003)曾发现农村劳动力的外出行为将提高居民的消费性投资,而对生产性投资没有明显的影响。本文不拟探讨农村居民外出行为对于家庭财产构成本研究为教育部研究项目“多元经济数据中的因果分析(批准号:309007)”的阶段性成果。的影响,所强调的是对于家庭总体财产积累能力和积累行为的改变。

二、数据与描述性分析

本文所使用数据来自江苏、河南、四川和云南四省在2000年到2004年期间的农村住户常规调查数据。各年住户样本数量如表1的第2列所示。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地区转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日渐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以及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这一特征从表2中也可得到反映。从四省合并来看,有外出成员的住户比重从2000年的33%上升到了2004年的44%,5年期间上升了11个百分点。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2003年以前。在不同的省份间,外出住户比重的变化特征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首先可以看到,云南住户中外出的比重比其他几个省份要低得多,而四川住户中外出的比重则是最高的。而从动态变化特征来看,河南住户中外出的比重上升最快,从2000年的1/4上升到2004年的一半以上。无论是采用全部样本还是只保留追踪住户,外出户比重的分布及变化特征都是大体相同的。

从面板数据中,表3考虑了住户在相邻两年外出状态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没有外出经历的住户比例在下降,有过外出经历的住户比例在逐渐上升。特别是,新增外出户的比例有明显的下降倾向。2003年新增外出户的比重比2002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而2004年又进一步下降了21个百分点。而有过外出经历的住户比重从2001年的32%逐渐上升,2004年达到4355%。这一变化特征与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

根据所使用的样本,历年财产与收入的基本分布特征如表4所示。这里的描述所使用的是全部样本而不仅仅是构成面板数据部分。在农村居民的财产构成中,一般认为包括金融资产、土地价值、自有住房价值、生产性固定资产、耐用消费品和负债等项。但在本文所使用的数据集中,没有耐用消费品的信息,尽管有土地拥有量等相关信息,但估算土地价值仍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估算方法通常因研究者而异。因此在本文中,总财产净值只包括金融资产、自有住房估计价值、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之和扣除家庭债务。

另一个经常被人们关注的财产变量是金融资产。就均值来看,家庭人均金融资产的数量也是在逐渐增长的,并且金融资产的增长速度通常要比总财产净值的增长速度要更快一些。这主要是因为,金融资产通常具有更强的流动性,更加有助于改善人们的消费和人力资本投资等,而这也通常是人们积累金融资产的重要动机;另一方面,在农村居民总财产净值构成中,自有住房以及生产性固定资产通常都不具有价值增殖能力。因此,在人们的财产积累行为中,通常也将具有较强的金融资产积累倾向。金融资产在总财产净值中所占份额也在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19%上升到2004年的26%,5年期间上升了7个百分点。从相关不均等指标来看,金融资产的分布比总财产净值具有更为明显的不均等性,如基尼系数大大高于人均总财产净值。并且金融资产的不均等程度略有上升趋向,如2004年的人均金融资产基尼系数比2002年高出38个百分点。

无论是总财产净值还是金融资产,其增长率以及不均等程度通常都要明显高于人均收入。总财产净值与收入的比率相对比较稳定,而金融资产与收入的比率则有明显的上升倾向,从2000年的06上升到了2004年的087,这也与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是一致的。尽管人均收入的不均等程度在此期间也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但收入的不均等程度要大大低于总财产净值以及金融资产的不均等程度。

家庭成员的外出选择对于家庭财产积累以及收入增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在对农村劳动力外出效应的讨论中,通常都会面临着“异质性”的问题,即外出与非外出户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差异性,因而外出户与非外出户之间的收入或其他经济效果之间的差异性不完全是外出选择的差异造成的,而与其他某些因素有关。因此在表5中,考虑的是外出状态变化前后家庭财产和收入的变化。从表5中可以看出,家庭外出状态的变化对于家庭总财产净值的增长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在2002年和2003年中,新增外出户的人均总财产净值增长速度甚至低于一直无外出的住户或曾经外出的住户。而从金融资产和收入来看,家庭外出决策的改善作用通常具有更为明显的作用,并且新增外出户的金融资产和收入增长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在2004年,上年非外出、本年外出户的金融资产增长率比一直无外出住户高3个百分点;而人均收入增长率则高出一倍。由此可见,家庭外出状况对其经济福利状况的改善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三、家庭收入、劳动力外出与财产持有关系

储蓄是家庭财产积累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农村住户中,由于证券市场等对于农村居民而言通常具有较低的可及性,因此农村居民难以通过投资行为从资产价格上涨中获取收益并加速财产积累过程;城镇住户体制改革也是将农村居民排除在外的,农村居民也就不能够通过经济结构的重组来获取额外的财产。在农村居民的财产积累中,储蓄途径所起的作用相对会更大一些。储蓄的基础是收入,在收入与财产之间将可能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联性。

表6从三个方面来考察财产与收入之间的关联性。首先是总财产净值和金融资产按照家庭人均收入排序计算的集中率,集中率越高表明财产越向高收入人群集中。从不同地区和年份的集中率可以看出,总财产净值的集中率通常要低于金融资产的集中率;通常说来,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省份,总财产净值和金融资产的集中率相对更高一些。

接下来,表6根据双对数模型估计了总财产净值、金融资产与收入的弹性关系,度量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将导致财产数量的上升幅度。从中也可以看出,金融资产对于收入的弹性系数通常高于总财产净值。随着人们的收入增长,人们通常会具有较高的金融资产积累倾向。有意思的是,江苏估计的弹性系数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递降倾向。在估计弹性系数的基础上,表6根据双对数模型进行G・Fields分解。结果发现,总体上看,收入对于财产不平等的解释程度基本是稳定的,而在江苏省中,收入对于财产不平等的解释程度则是下降的。这一结果可能意味着,在经济发达地区,收入以外的因素对于财产积累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家庭收入、外出对于财产积累的影响的固定效应估计结果可见表7。在表7中包括了三类方程,一是财产解释变量中只包括收入,二是解释变量中包括收入和外出户,三是包括其他控制变量,如家庭人口特征、教育程度等。不难理解,收入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收入水平的增长成为家庭财产增长的基础。从估计系数中也可以看出,收入对于总财产净值的影响系数通常要小于对金融资产的影响。从分省份的估计结果来看,收入的估计系数在江苏省中是最低的。这些结果也再次验证了表6中所蕴含的收入与财产之间的关系。在全部样本中,外出户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也就是说,外出户具有更强的财产积累倾向,并且对金融资产的效应更强。但外出对于资产积累的效应只是在江苏和四川两省的估计结果是显著为正的,而在河南、云南两省的估计结果中并不显著。

为了讨论财产积累过程中财产差距的变化,表8以县为单位,估计了财产基尼系数与财产对数、收入基尼系数、当地外出户比重的固定效应回归结果。从这一结果中可以看出,财产对数的估计系数通常都显著为负,这意味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财产数量增长过程中,财产不均等性有下降倾向。而财产基尼系数与收入基尼系数之间通常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也在一定意义上表明,收入不均等将转换为财产不均等。外出户的比重对于财产不平等通常不具有显著的影响。

四、总 结

本文在四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农村居民收入和外出行为对于家庭财产积累的影响。本文的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财产分布不均等程度要高于收入的不均等性,金融资产的不均等性尤其要高一些。而描述性分析的结果也显示了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财产积累(储蓄)倾向。从财产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来看,财产不均等与收入不均等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财产相对于收入的集中率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省份中通常会更高一些;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份中,收入对于财产积累影响有下降倾向,这意味着收入以外的因素对于财产积累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庭收入对于金融资产的积累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而以县为基础对财产不均等性与收入不均等性的关系讨论中可以发现,收入的不均等对于财产的不均等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收入不均等将转化为财产不均等。本文的结果也发现,家庭的外出决策对于财产积累,特别是金融资产的积累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Jalan和Ravallion, 1998,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Risk in Rural China,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978, World Bank

[2]Alan de Brauw and Scott Rozelle, 2003, Migration and Household Investment in Rural China, working paper

[3]梁运文,霍 震,刘 凯.中国城乡居民财产分布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0(10).

[4]李 实,魏 众,丁 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6).

Income Growth, Labor Transfer and Asset Distribution of Rural Residents: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Residents from Four Provinces

Luo Chuliang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impacts of rural resident's income and labor transferon household's asset accumulation based on the data from rural residents of four provinc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asset distribution disparity of rural residents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ir income disparity, particulary financial assets, asset disparity is closely correlatedwith income disparity, and income disparity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sset disparity. The findings also show that labor transfer decision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asset accumulation,particularly financial asset accumulation.

Key words:Income Growth; Transfer; Asset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306(2011)10-0082-07

上一篇:中国地方公共支出的产出效率及其最优水平 下一篇:养老金制度财务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