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时间:2022-09-11 08:20:07

怎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摘要: 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本文针对初中化学学生兴趣的培养问题,着重从三大方面进行阐述: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引发学生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兴趣。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兴趣培养

兴趣是一种最直接、最活跃的学习动力。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化学家、化学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是在初中阶段就养成了对化学强烈而持久的兴趣。好奇而又喜欢幻想的初中生,在开始学化学时,对那些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一些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很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只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兴趣就发生了明显的分化。有些学生的暂时兴趣转化为持久稳定的兴趣,他们自觉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成绩不断提高;有些学生学化学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甚感枯燥无味,于是兴趣就逐渐衰退,成绩自然下降。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依据教学中不同环节的特点和青少年的兴趣心理特征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引发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般说来,学生对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而要维持兴趣却非易事。如果我们对实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借助语言进行良好的诱导,就能够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例:我从引导学生观察一瓶白色晶体开始,了解它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性质,引发学生的兴趣。但从学生的表情可以反映出,这时的兴趣只是短暂的,瞬间就淡化了,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好看的。但当我提出问题要他们判断“所看到的物质是什么”之后,学生的情绪就不同了。有的说是盐,有的说是糖,有的说是“好吃的”,还有的学生要求尝一尝等。“究竟是什么呢?”我把这种物质置于试管中加热并给一个学生闻一闻。“哟!”他一声大叫,同学们都感到吃惊,原来是一股臭气扑鼻而来。接着我板书了“碳酸氢铵化学肥料”几个大字,整个教室突然轰动起来,大家都会意地笑了。实验需要总结,否则就失去了其价值。于是我把学生再次动员起来,展开热烈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归纳。结论异彩纷呈:“物质是能够发生变化的”、“实验是鉴别物质的重要途径”、“要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和用途,必须学好化学……”。实践证明,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因势引导,少批评多鼓励,发展其爱好,运用实验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就能发展学生的兴趣,让兴趣的稳定性日益增强。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利用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努力使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做到步骤简明、现象明显、结果准确、操作规范,在注意安全的同时,要即时提出思考性的问题,防止学生对实验产生“混乱”、“害怕”、“怀疑”等心理,而削弱学习的兴趣。另外,还要尽量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特别是在学生实验中,个别或少数学生要求重做或另做有关实验时,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让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化学实验,从而持久地保留下去。

2.教学得法和培养学生兴趣关系很大。

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掌握新知识,这样会增强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应注意知识归类并训练学生掌握各类化学知识的归类方法。如,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有兴趣,后来化学概念、原理、计算、化学式、方程式等内容多了,不少学生就感到越学越糊涂,于是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成绩落后,兴趣下降。这时巩固学生兴趣的关键一环就是重视知识归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规律性,结合具体化学事例,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化学知识,同时逐步训练学生掌握各类知识的归类方法。此外,还可创造各种条件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多媒体电化教学、化学实物和图片教学等,这些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并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兴趣

1.谈化学史,增强兴趣。

化学史是极其生动有趣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适当增加有关的化学史料,有的在绪言课里介绍,有的穿插在有关章节内容里介绍。当学生认识到化学研究成果对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时,就会逐渐萌发亲身参加化学研究的愿望,增强学习兴趣。

2.参观学习,增强兴趣。

参观可以在学和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发展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有关厂矿及其实验室,如化肥厂、化工厂、自来水厂等。

3.介绍生活常识,增强兴趣。

虽然学生经常接触日常生活,但学生对其中的许多现象仍然缺乏理解且存在疑问。教学时可结合教材对有些现象作简单的介绍,如水的成分和饮水卫生;日常食品的成分和肠胃的消化吸收;铅笔芯、墨水的成分及使用;肥皂、洗涤剂和常用医药、农药使用等。

4.引入科技,增强兴趣。

在课堂上联系有关教材简要介绍化学新科技、化工新建设,可以让学生把化学学习和当前新科技新建设的现状联系起来。

5.指导阅读,增强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在阅读课外化学读物中增加了新知识,开阔了眼界,兴趣会更浓更稳定。但如果选择读物不当或阅读中遇到一些疑难得不到解决,兴趣就会下降,渐渐地对课外读物失去信心以至中断。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认真的指导,除推荐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化学读物、解决学生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外,还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做好课外读物中的某些化学实验。

6.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兴趣。

进行化学学习的课外活动有很多,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化学专题报告会、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和化学小课题研究。在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增强他们的兴趣和才干。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只要依据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特点和青少年的兴趣心理特征,灵活机动地采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就能够达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3).

[2]周怀林,虞先登.我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6,(02).

上一篇:在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素质 下一篇: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