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语感研究概述

时间:2022-07-21 01:14:21

国内语感研究概述

摘要: 本文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对国内语感研究进行了分类讨论,并进行了简要的归纳与评析,将语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览、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语感 国内研究 研究综述

1.理论研究

语言学界关于语感的认识是逐渐发展、逐步全面丰富的过程。因此对于语感含义的认识也有一个阶梯式的发展过程。

在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关于语感的理论性研究可上溯到1924年夏尊先生的一篇题为《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与学生》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指出语感是“对于文字的灵敏的感觉”。这是对语感一词较早的定义,较侧重于语义感。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到怎样学英语的时候,认为语感是“上下文的感觉”,将语感侧重到语篇感上。1985年吕叔湘指出:“人们常说‘语感’,是一个总的名称。里边包括语义感,就是对词语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等等的敏感;当然还包括语音感,有的人学话总是学不像,就是因为对语音不敏感。”吕叔湘从语感能力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定义,对语感的表层结构进行了划分并进行举例阐释。

最近30年国内关于语感的理论研究日渐丰富。王尚文的《语感论》一书,从心理学及社会语言学的高度对语感进行了定义:“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退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朗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认为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

进入本世纪,在语感的界定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汤富华(2007)认为:“语感是一种语言的逻辑感觉。”而且指出:“语感(Language sense)不是直觉,更不是简单的感觉,不是与生俱来(可以通过培训取得),不是跨语言的(获得英语语感不可兼容日语语感),也不是终身拥有的。”王培光(2005)对语感的界定是建立在吕叔湘先生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判断、指出、改正语言现象偏差的能力称为语感。张征则在《对语感本质的再认识――与张景祥先生商榷》一文中指出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当熟练程度达到一定界限时,会对语言使用的正误、对语言的选择自动作出判断,这就是语感的作用。我们可以把言语者的这种直觉语感简称作语感,为了区别于一般的直觉,并建议以language限定intuition来翻译汉语的语感。

从对语感的英文表述上,笔者更为赞同王培光和张征的观点。语感是一种语言直觉,是在没有充分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定的一种能力;是对语言在基于一定的熟练程度基础之上,没有经过有意识的推敲、思考而做出对于语言的正确判断。

2.实证研究

语感实证研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一个亮点,然而关于语感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比凤毛麟角,但是通过实验数据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语感的存在及其对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影响。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王培光在国内最早开展了关于语感的实证研究。在《语感于语言能力》一书中王教授把语感与应用语言学紧密相连,对语感进行了多层面的量化分析,把语感从一种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数据结果展现出来。这就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角度。但关于语感的实证研究较为集中在语法感与语音感,对于语义感、篇章感的研究极少。

2.1语法感

关于语法感的研究首推《语感于语言能力》,王培光教授在书中首创广义的语言能力观,指出语言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还应包含语感。在《对外汉语语感教学》一书中,周健教授更是把语感提高到语言能力的核心位置,并指出培养学生目的语的语感才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王培光教授在实验研究中不仅对儿童母语(粤语)语感进行了调查,而且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感以及社会语言学角度的口笔语语感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以调查问卷为主要方式,以语感的三个主要功能:判断、指出、改正能力,对语感进行量化。问卷的内容以句子为单位,改错题、改写句子等形式为主。从测试的内容上看,主要是测试的语法感。该实验证明,传统的语法教学(用大量术语描述语法)并不能有效地提高语言能力,通过大量句型练习的接受句型教学和接受传意法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同样对外语语感进行量化的实证研究也主要围绕着语法进行。在《英语语感的培养及其量化初探》中,蒋利(2003)通过研究证明词块教学可以培养英语语感。学生经过长期的词块学习可以拥有词汇期待、语法期待及理解期待,能运用在语言实践中所获得的对语言的直觉,即语感,这种情况如同他们在解一种半成品的谜语。

语法感的研究领域还有待细化,而且语法感的研究不应该单纯地考虑单句,更应该把语法感测试融入到篇章之中,从而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语感的这一重要领域。

2.2语音感

语音感也可以称为语音意识,是指将口语中的声音分化成较小单位,并在头脑中对这些声音单位进行辨别和操作。语音感是语感实证研究领域中内容较为丰富的一个角度,特别是近几年在普通话与方言的对比研究、英汉语音感对比研究及语音感对词汇及阅读影响的研究等方面都有了较快发展。如:李荣宝、张家秀等(2008)在《语音辨析训练对方言儿童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发展的作用》中通过汉语拼音和128个汉字的特别语音辨析或常规教学对40名普通话儿童和40名福州话-普通话双语儿童进行了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的训练,并且观测了其对词汇阅读能力的影响。在《跨语言语音意识与词汇阅读模式――一项关于中国英语初学儿童的实证研究》(2007)中,作者尹莉也用实证的方式证明英语语音意识与汉语语音意识显著相关,指出对于母语为非拼音文字的初学英语儿童,及早讲授英语文字系统中的“字形―音位”对应关系非常重要。

语音意识的研究是语感研究的最新热点,它对于指导普通话学习、英语语音学习及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3.结语

国内语感研究最早始于语文教学研究,随着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语感逐渐走向成熟,不仅在涵义认识上有了更加深刻的发展,在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上更是迅速拓展创新。特别是语感的实证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与最新的语言统计分析手段相结合,由抽象变为具体。把语感研究与普通话、英语及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更加丰富了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但是,不难看出,我们在语感研究方面刚刚起步,主要还是围绕语文教学进行,特别是在实证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在语义感、篇章感及语用感等领域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亟待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夏尊.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春晖中学校刊《春晖》,1924,(30).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67.

[3]吕叔湘.中学教师的语法修养[J].中学语文教学,1984,(10).

[4]胡学云.语感的概念和语感形成的规律[J].外语教学,1992,(2).

[5]汤富华.语感范畴与语言策略[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6]张景祥.英语语感漫谈[J].外语教学,2000,(1).

[7]张征.对语感本质的再认识――与张景祥先生商榷[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8]王培光.语感与语言能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周健.对外汉语语感教学探索[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0]蒋利.英语语感的培养及其量化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3).

[11]尹莉.跨语言语音意识与词汇阅读模式――一项关于中国英语初学儿童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07,(3).

[12]李荣宝,张家秀.语音辨析训练对方言儿童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发展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8,31,(2):369-374.

上一篇:浅析语相变异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下一篇:万紫雨宁译作《瑞普·凡·温克尔》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