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习惯教育问题浅析

时间:2022-09-11 05:52:41

素质教育与习惯教育问题浅析

摘要:习惯教育是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三个组成部分,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习惯,思维习惯。习惯教育必须从三方面抓起,世界观、人生观、人文素质,科学研究实践行为能力的培养做起。素质教育应该从习惯教育入手。

关键词:习惯 教育 素质

一、习惯教育的内涵

所谓习惯教育,是指在思想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通过长期的学习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尤其是个体本身的领悟,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习惯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二是习惯教育本质是培养良好习惯与道德品质的教育。其三,习惯教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学习习惯的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思维(包括心理反应)习惯的教育。二、习惯教育的三个组成部分

现在流行的观点一是认为习惯教育就是一种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这种观点并没有深人习惯教育的内核,很容易陷人纪律教育和理论说教的泥潭。我认为: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看成是一种习惯教育,这是量的积累阶段,而只有真正地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化为一种思维品质的教育才是质的飞跃;学习习惯的教育是行为教育的一个部分,这种观点易于抹杀学习习惯教育的特殊性,而且对于学生对象来说,课内和课外、学习和生活是对立统一的概念,既有很大的不同,又有内在的统一习惯教育应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学习习惯的教育。它即是关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这不仅对于学生当前的学习发生作用,而且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第二部分是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我们可从横向上将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分解为四个方面:生活行为规范、劳动行为规范、交往行为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即为人处世的方式,主要是从对人对事,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负责任的态度等方面向中小学生提出要求。

第三部分是思维(包括心理反应)习惯的教育。这是习惯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说前两个部分注重从实用和行为层面讲,则这一部分是从思维和方法上讲的。这是习惯教育的质的飞跃。而在实际教学中,这是容易为教师所忽视的。

思维规律具有科学性,因而可以进行理性分析,这是开展思维教育研究的前提,也正是这一点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教育,力图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的教育

具体说来,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一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思维品质,二是人文素质方面的思维品质,三是科学研究、实践能力的思维品质。

世界观方面。我们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根本上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第-性,意识第二性,并且认识到世界是可以利用和改造的。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老师个人风格的不同和课程编排的多序以及具体科目篇目的多义性,使得学生思维和意识上存在混乱。“人之初,性本善”,联系当前的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封建迷信歪理邪说,看,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思维方法,就易陷人唯心主义的感性的泥沼。当然,这里从审美方面和文化遗产的层面来看另有价值。

人文素质方面,即是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思维习惯,善于从身边小事时时处处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塑造他们的尚真尚美尚善的情怀。一棵秋天的老树,植物学家是实证的,看到的是它的生长环境、树龄等;经济学家看到的是它的经济价值;人文主义者却是审美的,看到的是它的造型,它的不屈的昂扬的生命力。还是《我的呼吁》`《祝福》这些课文,我们要从里面看到人类的向善情结,即使现在仍有战争暴力,天灾人祸。但是,要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前进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这一点对于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尤为重要。也正是这些深人灵魂的品质教育,教育工作者被称为园丁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科学研究,实践行为能力方面要培养学生下列习惯:

1、严格遵守规则和程序,努力探索事物内部规律的思维习惯。学习数学计算机等课程时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课上使学生明白这些科目是严密的,具有很强的数理逻辑性,从而养成遵守操作规则探求客观事物内部规律的习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我们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这就可以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并且培养学生努力探索事物内部规律的科学研究的思维习惯。

2、求新求异思维的培养

3、实践行为能力的思维习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重事实不唯说教,不信口开河,不人云亦云,不盲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盲目的不加规范的思维易使思维走入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思维具有模糊性和难以把握性,不进行实证训练就不能很快地深入事物本质。数学界有一个世界级难题是尺规三等分角,提出好多年了,还是没人能够做出。再如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陈景润也只能求证到1+2。因此我们要抛弃主观臆断,培养实践思想,即万事从零做起的思维习惯。这一点,闻一多先生也说过,别人是说了不做或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不说或是做了再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用事实说话”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四、素质教育从习惯教育抓起

素质教育是什么?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思维,而不是仅仅进行知识传授,完全的传统教育是什么,是要深人到为什么和怎么样。在这种教育下,要求学生既要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将知识“内化”为做人和做事的本领,最终“升华”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创新能力。在这个角度说素质教育和习惯教育是统一的。素质教育应该从习惯教育抓起。素质教育要与时俱进,赋予新的内涵。这样才能抓住素质教育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教学的严格计划和统一标准;注入式教学是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以统一标准的笔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然而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不同类别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很少考虑到传授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以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层次和素质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那种学校培养什么人才,社会就得接受什么人才的局面将不存在。当今的社会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度的责任感;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身体健康并善于与人合作。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彻底地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习惯教育的教育观,使我们的教育做到根据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发和引导学生先天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把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能力和习惯教育为中心,使学生在学校得到的最重要的不仅是知识,还应当有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训练以及掌握和消化知识、创造性应用和发展知识能力的培养,并最终使这些学习成果内化为一种思维品质和稳定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红燕.创新教育的魅力.中国教学纵横.2009.12

[2]李梅.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当代教育教学研究.2007.10

作者简介:刘金章,男,1968年出生,2004年至今在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后勤管理工作,研究生,政工师职称

上一篇:初中英语阅读质量探讨 下一篇: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