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可视化研究

时间:2022-09-11 05:38:02

【前言】音乐可视化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中国的传统音乐是华夏文明孕育出的精华,中国儒道思想讲求悟性的体现。但在传统意义上,音乐都是属于耳朵的体验艺术,无论是拉弦的、吹管的、弹拨的还是打击的最终都是以“听”的...

音乐可视化研究

[摘要]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现代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数字娱乐、光影互动传媒等高端科技也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音乐可视化日益得到研究机构和文化产业的密切关注。音乐可视化有别于传统音乐艺术又不等同于传统的视觉艺术,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现代人考虑问题的一种全新思路。

[关键词] 音乐 新媒体 音乐可视化

音乐可视化(music visualization)是对音乐表达的一种非主观的解释和判断,是为理解、分析、比较音乐的表现力和内部结构提供的一种呈现技术[1] 。随着世界多元化进程的推动,音乐可视化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大至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的交响乐表演,小至中国市民广场的音乐喷泉。音乐可视化是时展创新的产物,是艺术与技术的全新融合,也是当代最时尚的艺术语言,因此对音乐视觉化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可视化

在古代,音、乐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后浑称“音乐”。现代汉语词典对音乐的解释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分别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门类。”音乐它有分类、功能、要素、体验以及魅力等特点。但它最大的特点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犍牛能竭尽全力的工作时的心理状态。我的科学成就很多就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中国的传统音乐是华夏文明孕育出的精华,中国儒道思想讲求悟性的体现。但在传统意义上,音乐都是属于耳朵的体验艺术,无论是拉弦的、吹管的、弹拨的还是打击的最终都是以“听”的方式来呈现。例如:古琴的代表作《高山流水》、琵琶的代表作《十面埋伏》、二胡的代表作《二泉印月》等都是通过一把乐器来向耳朵传递高低、疏密、断连、起伏等的变化,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讲究气息,缺乏完备的作曲理论和法则,再加上人类文化生活的进化,自然会有一些传世佳作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遗忘和失传。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有益于艺术的理解以及传承。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一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登上新时代的舞台。音乐可视化就是基于这个“3G”时代所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它是对传统音乐表现方式的一种丰富,让音乐不仅可以听,而且可以看。音乐可视化更是人的感性体验与媒体技术的理性运用的高度融合。

音乐可视化涉及图形、数字、多媒体、虚拟技术等元素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视觉工业时代是音乐视觉化的大背景,计算机图形技术是音乐视觉化的基本手段,人造数字化影像是主要载体,而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则是音乐视觉化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对音乐视觉化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以视觉为核心,以音乐为载体,以大众为诉求对象,借助计算机图形这一手段和人造数字化影像这一载体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从而达到音乐作品上的一种视觉直观。与传统媒介相比,音乐可视化所承载的信息量也是成倍增加,它是将传统的“听”音乐延伸为“看”音乐,从而让大众更加全面的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所在。这也正好迎合了现代信息传达的要求,将传统的听的体验逐渐拓展到视、触、味、嗅的“五感”的体验。

二、音乐可视化的运用

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音乐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所涉及的相关产业也是倍受关注。音乐可视化作为一个前沿研究方向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就目前来看,它的应用涉及动画创作、游戏娱乐、音乐分析、信息检索、表演分析、音乐教学、音乐认知、情感表达等。另外,可视化音乐的实现形式和解决方案也是五彩斑斓。在教学中,它主要突出音符、旋律和乐器,讲求音乐知识的理解;在休闲娱乐中,主要注重交互式的体验感;在公共设计运用上,着重表达组合、高低、远近等的变化;而在与表演有关的现场,可能会更强调强烈的视听冲击感。

音乐的可视化加深了交互式的体验感。时下最时髦的3D投影技术就恰恰证明了这一点。音乐借助3D技术让人们感到身临其境,因此它被大量运用在舞台表演、陈列展览、电影院以及大型礼堂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绚丽壮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的视觉投影就是音乐借助3D投影技术所产生的高端视觉盛宴。再如近年来的央视春晚,2012年的春晚节目《迎新春3D武术》、今年的《剪窗花》等,都是借助3D技术,通过音乐感知和情绪感受从而产生的形象联想和理性感悟的审美体验过程。在国外,1989年“音乐可视化”这一术语就出现在Robertson Card 和Mackinlay发表的文章《用于交互性用户界面的认知协处理器》中,可见国外在这方面也早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音乐的可视化是信息可视化的一个分支。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通过音乐可视化这一概念来进行信息图表的设计,它将音符、旋律、音乐语义进行符号化、图形化的平面语言处理,从而使得“听觉”意义上的音乐变成了可以“视觉”的音乐。在数字娱乐应用中,音乐可视化是立体正影像在沉浸式虚拟环境的营造。具体实践中它主要通过音乐的沉浸感融合媒体形式,将图像、声音以及影像等综合运用,从而让体验者的视角从真实世界转移到营造的影视空间。这种交互式的体验感在动画系列片《幻想曲》、《幻想曲2000》中就可以发现。在设计师唐纳德·A·诺曼的名著《设计心理学》中曾提出过“利用声音增强可视性”,这一概念不由让我想到工业设计大师格雷夫斯设计的小鸟水壶,当壶里的水烧开时,壶嘴处的小鸟就会发出清脆的口哨声,小鸟的叫声,沸腾翻滚的开水,这一现象是否能让我们联想到,工业设计中如果使用音乐可视化这一概念来做警醒和提示信号,岂不是更具人性化。目前,音乐可视化还可以在我们的水艺景观中发现,音乐喷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音乐喷泉智能控制系统结合音乐曲目、情感特征形成体现音乐内涵的音乐喷泉表演形式,使音乐旋律、情感、节奏通过水景艺术来完美演绎一场交响水诗。水柱的高低起伏,水流的缓慢、急促,这无疑是音乐在歌唱,水在跳舞的听觉与视觉的完美结合。

三、小结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现代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数字娱乐、光影互动传媒等高端科技也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音乐可视化日益得到研究机构和文化产业的密切关注。音乐可视化有别于传统音乐艺术又不等同于传统的视觉艺术,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现代人考虑问题的一种全新思路。

音乐可视化通过对现在科技以及人的心理的探究,通过可视化系统、音乐感知、实时计算、交互式图形界面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来对音乐做更全面的分析和理解。但是,就目前现状而言,音乐可视化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音乐可视化媒介的单一、具体应用范围局限、音乐视觉元素的不统一、心理学基础不完善等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音乐可视化作为当代的艺术语言,充分体现了现在社会高端科技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音乐可视化的内涵将更加丰富,应用的更加全面,所带来的体验也将更加新奇和震撼!

参考文献

[1]白亮,陈剑赞,老松杨,等.音频内容分析研究[c].中国计算机大会,2003.492-296. [2]尼葛洛庞蒂.数据化生存[M].胡 泳,范海燕译. 海口: 海南出版社,1997。

[3]信息设计,(美) 维索基·欧格雷迪 著,郭瑽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P6

作者简介

房婷,(1988.03-),女,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信息图形设计。

上一篇:论现代广告招贴画设计中传统美学思想的价值 下一篇:“无染纺织,多彩世界”“原液着色纺织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