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新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时间:2022-09-10 06:44:35

当代大学新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摘 要: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是整个大学生管理部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大学新生自身特点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新生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行教育管理进行了说明,以期对广大新生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教育管理;辅导员;新生;问题;思考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成为学生信任知心的好朋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指路人。特别是对刚步入大学校门不久的新生来说,他们的个性正慢慢地趋于成熟,思想活跃、情绪易波动,处于人生转型的关键阶段。正确有效地针对新生进行教育管理,能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性。因此如何引导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树立正确崇高的人生目标,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和职业情操,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团结共进、感恩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全方面提升大学生素质能力,成为高校辅导员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学习生活和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顺利与否,加强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将产生重要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

一、大学新生所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1)身处全新环境所带来的不适感。大学新生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新同学的交往和与新事物的接触,这对于一个社会阅历不足、心理素质欠缺的青年人来说难免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寂寞、孤独和无助感,导致他们产生较强的思乡念家情感,情绪低落,心情起伏较大,日常行为比较拘谨。

(2)想象中的“象牙塔”和真实大学之间的差距。由于我国一直实行应试教育,很多学生或家长都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于是对大学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再由于在中学时代很多信息来源美化甚至神化了大学,让其潜意识里充满了对大学的向往和崇拜,他们往往会把大学校园和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神圣和美好,当他们发觉理想和现实存在较大的差别时,无疑会感到迷茫和失落。

(3)对生活中的开始独立感到棘手。当代的大学新生已绝大多数趋于“90后”,存有对父母亲人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加之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出远门离开亲人独立生活,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和外省的同学,由于环境气候、人情风俗、语言交流的不同,都会感到较为强烈的不适和苦闷。[1]

(4) 学习形式的转变和专业问题。新生刚步入大学,一时间没有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加之家长对之期望值过高,重重压力下难免有些同学会失去学习兴趣,自信心减弱,最后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心神不定、迷恋网络或干其他与学业无关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还有些同学因为是被调剂到现所在专业或是缺乏对本专业的认识,因此他们对专业课程并无兴趣,感觉无法实现理想、体现价值,而感到困惑、茫然。

(5)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由于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很多同学在课余时间都会参加学校一些社团和组织,以及培养自我业余的兴趣爱好,这些都会使同学之间接触减少,再加上有些新生不善交际,存有很多性格上的弱点――个性强、任性、冷漠孤僻、不善于团结他人、以自我为中心、不站在对方角度看待问题,这都会淡化同学间的友谊。还有一些同学偏向于追求男女情感,时间花费较多,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6)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的问题。很多新生都认为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当班干部、在团委学生会里任职或者入团入党、评优评先等,以对将来的就业有所帮助,而并非发自内心地想去接受组织考验、勇挑重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这种名利心的驱使下很容易使价值观发生偏离,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心理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7)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心理调控能力差。由于新生都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接触社会较少,阅历不丰富,辨别意识不强,做事冲动欠缺稳重,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比如有的被不法分子以各式各样的招数利用,受骗上当;有的对挫折逆境的调节能力差,抑郁寡言,自残自杀。

(8)特殊群体学生的问题。部分新生来自贫困、单亲、离异、不和谐、变故家庭,或是身为孤儿及身体有缺陷,他们在心理上会较其他同学更加敏感、自卑,缺乏安全幸福感,沉默少言,遇有风吹草动即有可能变得内心脆弱和思绪动荡。

二、对新生教育管理的思考

(1) 加强沟通了解,系统开展教育。介绍学校沿革、学业发展、学科就业前景、职业生涯规划、本地风情及各项校级校规;[2]经常像朋友一样与新生交流,像亲人一样走访寝室、食堂与教室,关注新生的衣食住行学,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有归属感;时常与新生家长亲友取得联系,便于更加熟悉掌握情况;根据时间的进程,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形式的系列教育,使新生熟悉环境、进入角色,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并且从一开始就要狠抓学风、班风建设,使新生既能从一入校就以学习为主把握好重心,又能遵纪守法明事理。

(2) 进行团体活动,增进彼此友谊。应经常开展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团训团体活动以提高集体的凝聚力,增强新生之间相互协作的意识,升华友谊;通过活动对自我的展示,不断提升新生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和胆识。

(3) 抓好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干部。以辅导员管理为中心、以学长助理辅导为辅助、以新生干部管理为重点,多方面积极配合,共同来增强新生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新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有欢声、笑语、掌声、感动的集体才最具凝聚力。要通过平时的细心观察去了解学生的才能与个性,认同和鼓励他们大胆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施展管理才能。定期组织新生干部考核和进行民意调查以作为期末评奖评优的参考依据。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和干部发挥主人翁意识,强化班级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一个学风优良、纪律严明、团结奋进、乐于奉献、人人讲责任的优秀集体。

(4) 关注特殊群体,形成合力应对。对于特殊家庭和个人,要多谈心交流,给予关怀和帮助。一方面,对于贫困学生要建立贫困档案,分出贫困级别,作为奖、助、贷等各项资助政策的依据,并应积极为贫困生联系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还可以成立某种基金,专门定期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另一方面,对于心理存在问题和生理上有缺陷的同学必须及时疏导、积极追踪关注、建立同步档案,同时应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多请专家授课传教。要培养特殊学生的自信心,支持其参与各种活动和发展平台,发掘他们的优点,多认同多鼓励,让他们充满成就感、自豪感,更加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

(5) 遵纪守法自律,强化安全意识。一是多组织新生参加法制和安全教育的理论学习,学习《学生手册》,进行答辩赛、交流会、理论考试和观看警示教育片等;二是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社团等组织在校内外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安全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和警示周围人,以提高整体社会和谐风气,形成安全、稳定、祥和的局面。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新生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全面、系统的工作。主动积极地思考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在新时期的背景下进一步创新发展,全面关心每一位新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动态,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带给他们,让大学新生更加顺利地成长成才。

上一篇:Herbalife Clouded by Malpractices 下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综合实践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