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推生物高效课堂

时间:2022-09-10 06:41:32

信息技术助推生物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实践中,我感觉到: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绝非一把万能钥匙,也绝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如果应用恰当,对构建生物高效课堂大有帮助。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要想方设法去认识、去探索、去研究。笔者在生物教学中,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时兴趣大增,主动参与,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如,教学“花的结构”一节时,我截取各种花朵竞相开放的画面制作成课件,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课上播放课件时,学生们被屏幕上各种花朵争相怒放的画面吸引住了。此时,我提问:“屏幕上的画面显示的是植物的哪一个生理过程?”学生们回答:“开花。”“那什么是开花?”“植物为什么要开花?”……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边看边思考,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有了良好的开端,后面的教学就能很顺利地完成。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使知识形象化

生物学知识有的抽象性强,有的时间跨度大,有的错综复杂,学生不能直接感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事实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

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将生物知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比如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内容,尿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让学生明白尿是怎样形成的,我用课件播的形成模拟动画。动画中用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原尿和尿液中的各种成分。学生仔细观察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滤出了哪些物质,流经肾小管时重新吸收了哪些物质。通过对模拟动画的仔细观察,学生对尿的形成这一生理过程认识得更为清晰,对血管内血液和尿液的成分、原尿和血浆的成分了解得更全面。

其次,运用信息技术使生物知识的呈现突破时空限制。生物教学中会遇到一些缓慢进行的生理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这个变化过程。这些教学内容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很难理解、掌握。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从而对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的本质一目了然。如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及失水的原理”这一内容时,学生对植物体吸水后变得硬而挺,而失水后变萎蔫的原理不是很清楚。通过课件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的变化过程展示出来,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三、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实验原理,培养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探究实验不能重现,这种情况下,可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模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在“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经典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后分组讨论三个问题: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掉?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初步形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得出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

在生物学发展的过程中,有些现象或原理完全是由生物学家们根据现有的一些证据来推测和猜想的,如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恐龙的灭绝原因、化石的形成等,没有人能够再现这些场景,学生对此却相当有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通过资料的综合展现,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感受那些陌生的过程,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去改变一些决定性因素,进行虚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者单位:涟源市石马山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从一次教学活动说起 下一篇:基于学生认知起点的面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