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认知起点的面积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30 06:20:27

基于学生认知起点的面积教学研究

一、问题

周长和面积是小学数学中两个重要的原始概念,在三年级学习时,学生似乎掌握得较好。但是到了高年级,学生常出现计算方法混淆或单位用错的现象。尽管老师们再三强调,可在后续的学习中依然有一些学生出错。问题出在哪儿呢?为了找到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我们就下面4个问题对四、五年级学生进行子问卷调查。

问题一:什么是面积?(可以画图、举例或用文字表达)

问题二:什么是周长?(可以画图、举例或用文字表达)

问题三:如图1,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长方形相比,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说说你的想法并加以解释。

问题四:小明家有一幅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画。做画框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木条?框里的这幅画有多大?

从这次调研结果中我们了解到:学生能清晰地表达面积、周长的含义;第3题,大部分学生也能给出合理的解释;第4题,学生都能算对面积,但周长有出错的,表现为单位用错(将周长单位写成了面积单位)。看来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含义的理解没有到位,否则就不会出现将周长单位写成面积单位了。而且有不少老师反映,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将面积单位和周长单位混淆的情况更加突出。经过思考和讨论,我们再次对四年级学生(全班53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宽,为什么用这个公式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很多学生讲不出道理,理所当然地认为面积就是这样求的,有学生说是老师告诉我们的,还有学生说是科学家研究的、古人想出来的,只有5人(约占9%)能较为清楚、准确地说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历(如图2、图3、图4所示)。大部分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他们不清楚面积也是通过测量得来的。

通过以上调研,我们认为:无论是不能准确地解释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还是不能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的问题,主要原因都是学生对面积的本质意义的理解存在问题。“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这一句话,作为学生理解面积本质含义的唯一抓手似乎还不够。周长研究的是一维图形,即线的研究,本质是首尾相接;面积是研究二维图形,本质是密铺。因此,要解决学生在面积概念的认识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得从三年级“面积的意义”一课开始研究。

二、实践

(一)课前调查

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三年级学生理解面积?我们在三年级(全班53人)学习面积之前进行了调研,力图找准学生的起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调查情况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面积吗?(可以画图、举例、用文字叙述或者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你对面积的理解)

调研结果与分析:

(1)认为面积就是周长,用计算周长的方法求面积(如图5~图7)。执这种观点的共21人,占40%。

(2)认为面积是体积(其实学生对体积也不太理解)(如图8)。执这种观点的共5人,占9%。

(3)认为面积仅指立体图形一个面的大小(如图9)。执这种观点的共8人,占15%。

(4)能正确解释面积(如图10~图12)的共14人,占26%。

(5)表达不清晰的共5人,占9%。

大部分学生认为周长即面积,认为面积的大小也是像量线段的长短一样,面积计算方法也是将量得的长度相加。面积的大小确实也是需要测量,但不是用直尺上的长度单位去量再相加,而是要用单位面积大小的一个个面去量。我们在实际计算一个面的大小时,通常不是用面去量,而是通过量线段的长短(如长方形的长和宽)再去计算面积。对于量长度学生有很多的经验,但是用一个面去测量,学生基本没有直接经验。怎么才能让学生理解用面量和用尺量的区别和联系呢?我们认为必须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建立一维的线和二维的面之间的联系,从而知道选择合适的面的单位去量图形的面积、去数面积单位的个数,进而得到面的大小,能用自己所选择的单位描述面的大小,经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深入理解面积的含义。另外,从调研中可以看到,学生认为图形或物体上面的面才有面积,对于物体的侧面或下面则不能确定,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个现象拿出来让大家辨析,从而让学生对面积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问题二:比较每一组图形,给你认为面积比较大的图形打“√”。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一组图形不管是周长还是面积,都是左边的大,虽然没有学习过面积,但是学生基本能正确判断。第二组图形则不一样,围成左图的面虽然大,但是围成图形的线段短;围成右图的面虽然小,可是围成图形的线段却很长。调研结果是认为右图面积大的占大多数,说明学生对面的大小认识不清晰,凭借周长的比较方法,得到了右图面积大这一结果。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周长是线段的长度,而面积是用线段所围成的图形的大小。长度可以用尺度量,用一定的长度单位来描述和表达,那面积该用什么度量和表达呢?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度量的意识,有发明、创造、学习度量面积单位的强烈欲望,从而明白面积单位必须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段。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格子”比较面积以及数线段比较周长或者周长和面积比较的练习,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周长和面积的丰富表象。

(二)教学实录

1.导入

师:(课件出示图13)这三句话中都提到了“面积”,在这里“面积”指的是什么?

生1:在这里,面积指的就是宽。

生2:面积就是底乘以高。

师:看样子你在课外学的知识真不少,这里的面积都是指地面的大小。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面积。

2.感受面

师:用手去摸一摸你的桌面。你是怎样摸桌面的?

生1摸了桌面的某些区,生2摸了桌面的四边。

生3(边摸边说):要这样一圈一圈缩小范围地摸。

师:也就是要将桌面每个地方都摸到,这样才是桌子的表面,对吗?

生:对。

师(拿出数学书):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摸一摸它的封面。

学生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摸数学书的封面的?

生4:我是从外面向里面一圈一圈地摸的。

师:那也就是说封面所有的地方都要摸到?

生4:嗯。

师:地面的大小指的就是地面的面积,桌子表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你能不能找一个物体,找出它的一个面,说说这个面的面积?

生5:这一面是桌子表面的面积。

生6:这张纸,白色的纸,它的面积是这部分。

生7:这个信封的表面,这是正面的面积,还有反面的面积。

师:这个信封的面积就是正面的面积加上反面的面积。老师这里有个墨水盒,谁来说说它的面积在哪里?

生8:前后左右上下这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墨水盒的面积。

师:那墨水盒的面积是多大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生8:把墨水盒剪开,压平。

师:那好,老师就将它剪开(师剪开墨水盒,打开贴在黑板上),这个墨水盒的面积就是——?

生8:黑板上展开的图形的面积。

师:接下来,看看这个茶叶盒(圆柱形),它的面积在哪里呢?

生9:是上面圆的面积加上底面圆的面积。

师:还有吗?这个面是曲的,是它的面积吗?

生9:是的。

师:这个茶叶盒的表面面积应该是上面圆的面积加上底面圆的面积,再加上茶叶盒这个曲曲的身子的面积。物体都有面,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黑板表面面积和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哪个大些?

生:黑板表面的面积大。

师:现在我们对面积的理解与课前咱们对面积的理解还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我们一起看看几个同学在课前对面积的认识。(课件出示图8)谁能看懂这幅画的意思?

生10:我猜他是把物体放在一个平面上,然后观察它的大小。

生11:看它外表的面的大小,西瓜的面积就是西瓜表面的大小。

师:今天我也带来了跟它们很相似的东西,看,这是什么?

生:橘子。

师:我用橘子代替西瓜和草莓,那这个橘子的面积是指哪里?

生1:这里,和这里(上面、下面和侧面)。

生2:整个橙色的部位都是它的面积。

生3:外面加里面都是它的面积。

生4:橘子的面积就是橘子皮的大小。

师:橘子表面的大小就是橘子皮的大小,我们现在就把橘子的皮剥下来。(师剥下橘子皮)这个橘子的面积就是剥开后这个橘子皮的大小。在这里,西瓜的表面的大小就是西瓜的面积。不过,这里的面积通常被称为表面积。

师:现在大家看第二个学生的(课件出示图6)。他画了一个长方形,边缘还用红色的笔标记出来了,他写道:这幅画的面积就是边缘的长度。

生5:错了,他说的是周长。

生6:面积应该是指里面的大小。

师:老师现在用镜子代替,这位同学说的边缘在哪里?

生7(用手将四边摸了一圈):他将面积指错了,这是周长。

师:对了,我们可以用一根绳子将镜子围起来,绳子拉直后是线段,我们可以量出线段的长度,这个边缘就是它的周长,而不是面的大小,不是面积。那面的大小在哪?

生7:整个这个里面的大小。

师:那就是说这个同学的理解是错误的,这位同学把我们学过的周长与这节课学习的面积搞混了。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同学的(课件出示图10),他画了一幅图,说面积是这幅图涂上颜色的区的面积。那你觉得呢?

生:是的,是涂上颜色区的大小。

师:我们再看这个同学的(课件出示图11),他画了一个长方形,他说这幅图的面积就是黑色部分的大小,他说得对吗?

生:对。

师:所以说,不仅物体表面有大小,我们画的图形也有大小,面积是这些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

3.比面积的大小

师:这里有一个正方形和圆(课件出示图14),哪个面积大?

生1:正方形的面积大。

生2:一样大。

师:你怎么确定?

生3:把圆放在正方形的上面就知道了。

师:你的意思是什么?

生3:重叠。

师:老师这里正好有这样的正方形和圆,我们重叠试试。(师将圆纸片和正方形纸片重叠在一起:圆是正方形的内切圆)谁的面积大?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那这两个图形(课件出示图15),哪个面积大?

生1: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生2:长方形面积大。

生3:正方形面积大。

生4:需要动手操作。

师:那我们动手试试。(师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彩色纸片)你们想怎样比呢?

生5:把它们重叠在一起。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6:把长方形长出的部分剪下来贴到正方形少的地方。

师:嗯,这个方法也不错,那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都在积极思考,连续有6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但是说的方法都是重叠,只是重叠的步骤有点不一样。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说是重叠,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吗?

生7:用尺子量。

师:怎么量?

生7:量它的边。

师:长度是用尺子量的,那么面积的大小能不能也找到这样的尺子?

生7:先量两条边然后再相乘。

师:哦,这个是后面我们才学习的知识。(等待片刻后)我提醒一下,这两个图形都很大,可不可以找一个小图形来量,看长方形里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图形,正方形里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图形,哪个多一些,是不是就知道哪个的面积大?

生:是。

师:你想用什么来量?

生1:用改正贴的盒子。

生2:用橡皮擦。

生3:用小正方形。

师:拿出你们的学具袋,里面有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有小正方形、小三角形,你们可以用它们来量,也可以用你自己的小图形来量。

学生动手量。

师:量出来没有?结果怎样?

生4:长方形大一些,正方形小一些。

师:请说完整。

生4:长方形的面积大一些。

师:你是用什么量的?

生4:小正方形。

师:你用了几个小正方形?

生4:长方形用了9个,正方形用了10个。

师:下面我们来看,刚才我们用小面积的图形量大面积的图形。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生5:我是剪的,把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剪成小正方形。

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6:还难一些。

师:的确麻烦一些,但你们说说这个结果是不是正确的?

生6:虽然剪碎了,但是合起来还是以前图形的面积。

师:是的,看来对一个图形进行剪拼,不会改变图形的面积。大家用没用这个方格子纸(师拿出学具——由很多个1平方厘米组成的透明长方形油印纸)?

生:用了。

师:这个方法是不是最快的?

生:是的。

师:长方形占了多少个方格?

生7:长方形是40个方格大小,正方形是36个方格大小。

师:刚才用这个正方形小方格去量是36个,用这个小正方形纸片去量是9个,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7:因为小正方形纸片比小正方形方格大一些。

师:也就是我们用来量的正方形大小不同,量出来的个数也不一样,但结果都是正确的。

师:看这个3个图形(课件出示图16),谁的面积大?

生8:一样大。

师:面积一样,形状呢?

生8:不一样。

师:你们觉得周长一样大吗?认为一样的举手。(一半学生举手)谁来指一下周长?

学生指出图形的周长并数出周长有多长。

师:周长一样大吗?

生9:不一样。

师(课件出示图17):哪个面积大?

生10:一样大。

生11:(大部分)上面的那个大一些,因为上面那个多了一些。

师:周长呢?

生12:一样大。

4.课后调查。

①你这节课了解了些什么?

②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者你还想了解关于面积的一些什么问题?(学生写感受)

三、思考与讨论

1.要通过量、数等活动丰富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和理解。

在面向六年级学生的检测中,不少孩子将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弄混了。而本节课中的两个对比周长和面积的问题,尽管仍然有学生弄错,但他们很快就自己找到了正确答案。他们还知道:比周长是要看线段的长短,比面积要看面的大小。相信这个班的孩子以后能更好地区分周长和面积。本课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像我们平常那样,反复要求学生重复教材上那句定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而是更多地把教学重心放在数面积、量面积的体验活动上。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数单位个数、量面积等操作活动,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面的大小是由很多更小的面组成的,对面积有了更为丰富的理解。这也让我们坚定了一种认识:概念定义和概念意象都是学生学习概念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小学生对于很多重要概念的理解,并不仅仅依赖于对概念定义的描述和背诵,更多的是依赖于对概念意象的感知。因而,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围绕概念的核心本质,给学生提供具体熟悉的例子、可感知的图像、可操作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不少学生活动。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很喜欢动手操作。他们自己获得了操作结果时会开心地露出笑脸并且及时与成员分享,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但是在一些集体的动手环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很快就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使学生丧失了一些宝贵的活动经验。比如:请同学们摸一摸你的桌面,想一想你的桌面有多大,用手势或者其他方式说一说你是怎么摸的。这些环节教师没有给学生思考和展示的机会,仅仅让学生快速做一个摸的动作就结束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渗透面积测量“尺子”的机会。类似这样的遗憾,课堂里时有出现。这也说明设计活动并不难,要真正落实这些活动却并不容易。如何让活动真正有效?是精简活动数量、整合活动环节?还是减少课时容量、提高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起始课中,概念意义的理解是学习的核心,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面积”这一单元包括“面积的认识”“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等内容。以往我们都是将“面积和面积单位”作为一节课,下节课再教学面积的计算。很多时候,面积的计算往往是我们教学最重视的环节。但这次研究使我们意识到:后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其实很多是由于起始课中学生对概念意义的理解不到位,造成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应用时的混乱。因此,对概念意义的理解,应该是学习的核心,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要多花一点时间,多下工夫,让学生充分理解。在课时安排上,与其在起始课上匆匆地走完所有教学流程即进入公式计算、巩固训练等环节,不如在前面放慢脚步,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操作、对比、交流的机会,全方位深入地理解面积的意义是什么,面积单位是怎么来的,与自己所熟悉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长方形面积为什么是长乘宽等之后,再享受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这样是不是更符合孩子的学习心理?所以我们觉得“面积”这一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可以先认识什么是面积;第二课时,学习面积单位,丰富对面积概念的认识;第三课时,探讨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这样是不是会事半功倍呢?

4.用尺子量面积?

本次教学实践中,学生有几次提出了用尺子量面积。尺子度量的结果是长度,即一维图形的数量,用尺子不可能直接度量出二维图形的面积。此时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否定或回避,目的是想让学生从一维图形顺利过渡到二维图形的学习,能思考并发现度量面积的方法、甚至自创一个度量面积的单位,为后面学习标准的面积单位做铺垫。但课堂中一些花絮仍然表明:一些学生在刚认识图形的面积时,观察角度还是建立在一维空间之上。他们看到的虽然是一个图形的面,但注意力还在图形的边上。如他们认为圆的外边(周长)拉直了贴到外面去也许会跟正方形一样大,还有个别学生认为中队旗(■)的缺角移动到外边就跟大队旗(■)一样大。学生这些真实的想法,反映了部分学生在认识面积时虽然关注了图形,关注了整个图形的面以及构成图形的边,但是对于面的大小(面积)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指导:易虹辉;执笔:刘友华、邓小兰、张凌云、韦玉、杨喜梅、彭艳波、刘新田)

上一篇:信息技术助推生物高效课堂 下一篇:和别人比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