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10 04:39:53

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罗杰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适合指导初中数学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因人备课,分类教学;多组练习,自主选择;考试灵活,激励进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教学

罗杰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者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的教学观的基本要点是:(1)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2)认为教学的价值不是单纯为装备学生的知识,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3)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职责不是“教授”,而是“促进”学习者自我潜能的实现。

传统教学忽视个体内在的潜能,把学生单纯看做接授知识的容器,并把教学的主要目标放在装备学生的知识上。而罗杰斯的教学观针对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倾向和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式增长的现状提出教学目标应是:(1)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2)以发展创造力为核心;(3)以形成独立的个性为归宿。罗杰斯的理论切合时下教学改革的核心,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初中数学教学高效化之路。

一、 因人备课,分类教学

传统的教学中,备课是以教纲及教材为中心,所强调是这堂课或这段时间要完成的知识点,要讲授的内容。这是“备书”,不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而笔者的做法是根据所教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所受能力进行分类备课,如数学能力强与教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等级是不同的。不是“因书备课”,而是“因人备课”。

在课堂教学中,把课堂45分钟分为两个时区,前30分钟主要介绍和传授基础知识,要求全班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消化,力争全体学生能基本掌握和领会(个别特殊学生除外)。后15分钟是知识提升或扩散,主要针对数学能力强,渴望进一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授课方式以启发和探究式为主。而对于一部分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允许他们自主选择听课,自己巩固刚学的基础知识。这样一来,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都能听懂,而不至于出现“消化不良”或“吃不饱”的现象。

二、多组练习,自主选择

数学是科学性强且抽象的一门自然学科,课后加强巩固训练,高质量完成教学习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初中生而言,面对教师无区别统一布置的习题,部分学生力不从心,有部分习题无法完成。日积月累,小部分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部分教师百思不解:“为什么自己教学非常严谨,但仍有少数学生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其实不是教师教得不好,也不是学生自主放弃,而是教师“因书而教”而不是“因人而教”,再加上所布置的巩固练习是针对中等学生而选定的统一模式,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有点“高不可攀”,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厌学,对数学产生畏惧情绪。因为课后作业是分组设计的,一般分为A、B、C、D四组,都是围绕所授知识而设计的,只是对应的难度和深度有区别,所以学生都能找到适应自己的练习组别,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习题解决好。有部分教师担心,学生不求上进,专选择较为基础的练习进行解答。恰恰相反,从学生的心理而言,学生是积极向上,也乐于挑战自己的。因而笔者一开始反复强调,学生要理性选择,绝不可盲目攀比,一段时间后,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课后习题解答的效果良好,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关键是学生不畏惧教学,也在学习中找到了兴趣和成就感。

三、考试灵活,激励进步

利用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是一种常规手段,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传统的考试一定是全体学生都要面对同一张试卷,结果是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偏低,容易对那些低分段的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为这部分学生中,很多学生还是比较认真学习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一定的回报,分数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肯定,也是激励再进步的一个节点。传统的考试试卷对出题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要检测优秀生的状况,还要考虑提高差生的程度,其实要兼顾全体学生是非常困难的,其结果是要么难度过大,要么偏容易,缺乏检测科学性,检测的效果也打折扣了。因而必须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考试。

上一篇:幼儿数学教育断想 下一篇:论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