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时间:2022-08-30 11:50:07

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摘要]改变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接受习惯,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迫切任务。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的载体作用,努力开发学生潜并能借助书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高质量地开展好语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一、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教师应帮助学生从传统的机械化“读、写、记”方式中走出来,教会学生如何成为学习的主人。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出学生大胆发言的勇气,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敢想敢说,敢想敢问并积极活跃思维,且踊跃发表个人看法。以此达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只有帮助学生明白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才会主动进行课前预习,阅读报刊,增长和积累知识,积极发问,拓宽眼界,并养成在碰到美妙的语句时记录与记忆的好习惯。

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的载体作用

语文教育的目的,不是为教文本而教文本。而是在于教学过程中,能以文本为出发点,把文本当作学生学习的载体。进行创新教学,就得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的载体作用,要以文本为线索,采用发散教学,全面补充知识,向四周发散、扩充,这样才能让文本摆脱传统教学中的“静态”样式,变得有“生命”。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以师为尊,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教师引领和点拨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还要能超越课堂,改变传统的把教室作为唯一学习场所的状况。要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作为学习的资源,把这些融入课堂,从而将学习的课堂变成广阔的世界,让教学真正以人为本。

三、努力开发学生潜能

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特点是一师多生。面对几十个互有差异的学生,如何将潜能的开发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大难题。如何更进一步地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处理问题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民主作风。这就意味着允许学生的差异性凸显出来,并将之视为一种良好的学习资源,在集体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必然成为创新教学的一大亮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心设计问题。作为引导,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反复阅读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和学生交流。这也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小学语文探究学习所需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显然更能让学生自由地把学习的内容聚焦到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这样便很好地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了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潜能的目的。

四、借助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更要立足于实践创新。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多局限于语文教学本身谈创新,往往忽略了书法学习之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的巨大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发展,更要利用其强烈的表现欲,将学生推向展示的舞台,使其能在尽情展示自己风采的同时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此外,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书法的学习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由学习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要比刻意地寻求其他方式更为切合实际,更为有效果。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多进行探索。教师板书漂亮,既给学生以美感,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鼓励和带动了学生认真写字、踏实做人、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站在一个既继承传统教学优点,又结合当代学生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且有所创新的高度去看待语文教学,全方位地感悟教学,各角度感悟学生,以学生为本,善于发现其内心之中对知识的真正渴望,才能达到教学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激趣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下一篇:红布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