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利用物流金融业务融资的模式、障碍和政府对策的研究

时间:2022-09-10 09:09:32

中小企业利用物流金融业务融资的模式、障碍和政府对策的研究

【摘要】物流金融是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中小型企业通过物流金融七种模式即物流金融基础模式、物流金融结算模式、物流金融授信模式、物流金融的反担保模式、物流金融综合模式、物流金融一体化模式、物流金融进出口模式来纾解资金困境的难题。面对银行对物流金融业务的生疏、中小企业信息化及透明化较差、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发达以及质押品估价机构缺乏的障碍,政府应建立物流金融实施的良好法律环境和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扶持、建立物流银行来解决我国物流金融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物流金融;物流金融模式;物流金融障碍;政府对策

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狭义的物流金融可以定义为:物流供应商在物流业务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这类服务往往需要银行的参与[1]。本文认为物流金融是从整个供应链集成管理角度,对参与方如企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介机构等以融资企业物流资产为对象,提供减少风险、提高效率的融资方案。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其物流资产(包括权利质押和动产质押),借助各种物流金融工具,减少金融风险,实现企业融资,纾解中小型企业资金困境的难题。

一、中小企业利用物流金融融资的模式

从罗齐和朱道立的融通仓模式的研究开始[2],我国对物流金融模式的研究比较重视具体物流业务的研究,对于物流金融模式的总结的不多。根据国内外开展的物流金融实践,我们把物流金融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一)物流金融基础模式、(二)物流金融结算模式、(三)物流金融授信模式、(四)物流金融的反担保模式、(五)物流金融综合模式、(六)物流金融一体化模式、(七)物流金融进出口模式。

(一)物流金融基础模式

物流金融基础模式一般包括包括基于权利质押的业务模式和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它利用企业的物流资产,通过质押来获取融资,是物流金融开展的基础。基于权利质押的业务模式是指融资企业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出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信贷业务。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是指融资企业以自己拥有的、占绝大部分流动资金的动产如存货、原材料、在途商品、待售产品等作为担保,向银行出质以获得资金。在出质业务中,融资企业无法自证其动产的信息,银行也无法核实。出质物的信息需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提供和担保,以获得贷款。

物流金融基础模式是其他物流金融开展的前提,因为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一般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

(二)物流金融结算模式

物流金融结算模式一般包括交货托收、结算垫资托收结算和承兑汇票业务。交货托收结算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其承运人的优势替货主进行货到收款或代收货款业务。大量的交货托收业务可给物流企业带来资金沉淀,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开展融资业务。垫资托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先付款给其承运的货主,然后向买方收取货款。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买卖双方较为了解,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风险。承兑汇票业务是指物流公司先和当事三方:货物买方、货物卖方和银行签订保兑仓业务协议书,后向银行提供承兑担保。货物买方利用向银行申请的承兑汇票向卖方购买货物,并将承兑汇票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质押物,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银行划拨资金给卖方,且买方还款之后才给买方释放质押物。

(三)物流金融授信模式

物流授信金融是指银行通过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现状、资产状况及信用程度,向其进行一定信用额度的授信。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对其服务的企业提供各种短期的质押贷款业务。银行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授信业务,使自身风险降低,而中小型企业也可较快获得贷款。

(四)物流金融的反担保模式

因为信息不完全,银行一般不接受借款企业直接以动产向申请质押贷款。若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其承运和可控制的借款企业物流资产作为反担保抵押物,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用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可向借款企业贷款。

(五)物流金融综合模式

物流金融综合模式是在物流金融业务中,通过采用上述几种方法的组合,来实现借款企业的融资目的。较为典型有融通仓。

融通仓是一个以物流物资产仓库与监管、公共仓库服务、出质货物配送、出质货物资产估价、出质货物拍卖为核心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减少运营资本,减少风险,优化资源使用,提升整个供应链绩效。融通仓可分为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两种模式。

1.仓单质押

在仓单质押业务中,银行作为信用贷款的提供方、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融通仓服务的提供方、生产经营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方和质押物的提供方。生产经营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或待销售的产成品进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设立的融通仓,同时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进行货物验收、价值评估及监管,并据此向银行出具证明文件。银行根据贷款申请和价值评估报告酌情给予生产经营企业发放贷款。生产经营企业照常销售其融通仓内产品,如果生产经营企业不履行或不能履行贷款债务,银行有权从质押物中优先受偿[3]。

2.保兑仓模式(买方信贷)

保兑仓又称为买方信贷拟购货物质押。制造商作为卖方、经销商作为买方、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银行在买方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后开出承兑汇票,承兑汇票的收票人为卖方制造企业。卖方收票后向指定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如果买方偿还银行多少资金,银行则允许其销售相应金额的货物。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4]。

(六)物流金融一体化模式

物流金融一体化模式是物流金融高层次的运作,它物流企业和银行资本的结合。在物流结算业务中,物流金融提供商因为延迟支付获得了一笔不用付息的资金,这笔资金可以用于向其他客户提供物流金融的贷款服务,从而获取额外的资本收益,这为物流一体化的开展带来物质前提。物流一体化物流金融提供商不仅是服务全面、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且拥有自己全资、控股或参股的金融机构。如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UPS,于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First International Bank)实现了物流企业和银行资本的结合。在此背景下,UPS可以实现物流金融一体化业务模式。如UPS可以作为沃尔玛物流金融一体化服务商,在东南亚为成千上万家中小型出口商提前垫支货款,作为回报是UPS承揽其进出口清关、货运等业务。货物到港后在美国进行配送,并和沃尔玛一对一结算。笔者在DHL工作期间,也从事类似业务如“sourcing”。只要客户提出产品的要求和产品使用人的订单信息,DHL就能迅速寻找供应商、产品质量的把关、货款的垫付、物流配送,直到将产品送到客户手里,并和客户当地结算货款。

(七)物流金融进出口模式

物流金融进出口模式是在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各方为避免风险、方便融资而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主要包括跟单托收结算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信用证结算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和保理结算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

二、中小企业利用物流金融融资的障碍

(一)银行对物流金融业务的陌生

我国大部分金融机构在融资业务中没有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即使有个别银行有此项业务,也缺乏对物流金融业务应有的认识和制定较为合理的操作流程。特别是有些金融机构内部风控机制不健全,对于风险的处理较为简单和对银行客户的提供服务面不够宽,所以,大量中小企业因为风险,被拒之门外,中小型企业贷款难成为我国普遍现象。

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应进一步了解物流金融开展的意义,增加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意识。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合作伙伴,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流动资产评估体系、内部监控、参与融资供应链企业信息管理等效率。由此,可开展多模式的物流金融业务。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及透明化较差

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资产实力弱、信誉不高。因此,一方面固定资产抵押贷款额度有限。另一方面信用担保机制缺乏,即使有信用担保,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对利用动产进行融资的物流金融业务有极大吸引力。但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在物流金融上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企业库存状况、生产状况、销售状况的各类动产无法监管,因此融资风险较大。如库存材料、在途商品、存货等银行均无法监控,第三方物流企业也无法全面分享企业的物流资产信息。因为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条块分割严重。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三)物流金融中重要委托人——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发达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在银行和融资企业间重要的桥梁。因为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从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没有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资本实力、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缺乏都成为物流金融业务开展的障碍。

和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化程度较低。世界大的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增值提供服务。我国很多物流企业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功能服务如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服务,缺乏有效管理、监控承运货物技术,无法开展高层次的物流金融业务。

(四)质押品估价机构缺乏

除物流金融业务直接参与方外,我国缺乏物流金融业务的中介服务机构如质押品估价机构等机构。企业在运营物流金融业务融资时,出质品的公正估价是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物流融资额度的重要参考。另外,质押物价格的频繁波动给银行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因为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都不具有对出质品的质量、价格等鉴定的专业能力。

三、政府对中小企业利用物流金融融资的支持

(一)政府应建立物流金融实施的良好法律环境和中介服务机构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及《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的颁布,都无明确的物流金融的开展的出质品的管理制度。虽然动产浮动抵押制度在《物权法》原则性地规定了抵押主体范围、可抵押的财产范围、抵押权的生效、抵押权的登记对抗主义以及抵押权确定的情形等,但对于物流金融涉及的而对抵押权的实现程序、浮动抵押与质押以及多个浮动抵押并存时的优先权顺位等问题均没有明确规[5]。因此,政府需从法律层面解决这些问题。其他政府金融管理机构如银监会要出台《物流金融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物流金融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和物流金融风险的管理办法。

政府也应逐步建立一些物流金融的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政府的公信力和市场机制两种办法建立可信赖的物流金融的中介服务机构。如质押品公估所、政府监管的公共融通仓等。

(二)政府对物流金融中重要委托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支持

作为物流金融中重要委托人,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经营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约定的时间、空间位约定的价格向物流消费者提供约定的个性化、专业化、系列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利用其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以达到整体最优和物流成本低,这是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原因。第三方物流在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时,同时也了解并掌握物流金融的出质品的信息,减少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政府通过加大对第三方物流公司和供应链企业的支持,整合企业资源,优化经营模式,彻底解决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服务单一的问题,为物流金融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委托人。

(三)政府支持建立物流银行

首先,政府应考虑建立政策性物流银行。我国物流资金缺口巨大,物流金融业务未能全面开展。而且,商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无力满足物流金融巨大需求。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但融资得不到支持。作为解决中小型企业的物流金融处于于初级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政府在金融方面予以支持。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商业银行的物流金融项目上,调整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贴息、保险等均需政策性银行的支持。目前,许多商业性银行由于缺乏和物流企业的有效合作机制,难以对物流金融业务进行有效地监管。另外,我国商业性银行在物流金融业务管理上普遍缺乏规范性,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组建政策性物流银行可以实现专业化物流金融服务。因此,组建政策性物流银行可以实现专业化物流金融服务。

另外在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和制造型商贸型企业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业产业结构调整、物流业生态环境建设、中西部地区在物流业方面的扶贫开发、政府物流金融中间业务发展如:财政支持物流业资金的拨付、结算,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等机构给予国内支持物流发展的贷款的转贷,物流保险等,都需要政策性物流银行[6]。

其次,政府应支持成立商业性物流银行。物流金融业务在供应链上所提供的服务,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生的风险、降低客户交易成本,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能为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企业带来利益。这为商业性物流银行成立的物质基础。政府应鼓励商业银行、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核心企业实现强强联合,通过资本市场筹集商业性物流银行的资本金,设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物流银行开办初期,在各种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18-21.

[2]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2):11-14.

[3]李静,雷杨.融通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J].特区经济,2004(12):128-129.

[4]夏露,李严峰.物流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58-159.

[5]赵滨,刘长霞,徐光增.物流融资业务发展障碍及对策建议[J].金融发展研究,2010(2):44-45.

[6]郝建彤.组建物流银行: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客观选择[J].物流技术,2010(12):78-79.

项目基金:本文系安徽省人文社科课题《物流金融创新模式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扩展的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编号:2010sk549)。

作者简介:吴晓兵(1966—),男,河南孟津人,硕士,金融经济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物流管理、区域经济学。

上一篇:浅谈大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建设 下一篇:上市公司发债融资时市场择机存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