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及预防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10 06:19:00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及预防策略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积极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提高血液检验准确率。方法 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54例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和总结相关预防措施,最大程度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结果 误差主要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原因占57.40%(31/54),血液标本采集原因占9.26%(5/54),血液标本送检原因占16.67%(9/54),血液标本检验原因占16.67%(9/54)。结论 影响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较多,应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严格执行血液检验操作流程,进一步规范标本采集、送检、检验等环节,从而提高血液检验准确率,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保障。

关键词:检验科;血液标本检验;误差;预防措施

在日常工作中,合格血液的采集不仅是检验科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检验受检者血液是否为合格血液的重要依据,是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保障。血液检验能为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参考依据,可见血液检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血液检验包括血液样本采集、送检、检验三个关节,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有利于减少或控制误差,降低误差标本产生概率,从而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科54例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标本,探讨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54例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标本,血液检验样本由医院门诊及各个科室提供,并收集我科室血液检验人员、相关工作人员所致的误差情况,深入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1.2 方法 采血前需明确献血者均为体检、初筛检测合格者,采血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血液采集,根据血液检验相关项目需求选取与之对应的真空负压采血管,留存血液标本。标本留取后,由专业的工作人员送检血液标本,血液检验工作人员根据血液检验标本质量标准,对所送检的血液标本质量进行判定,如是否溶血、凝血,血液外观是否有变化,询问并详细记录标本采集时间、采血部位、标本存放环境、患者身体情况等,综合判断标本是否合格,详细记录合格及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血液标本严格执行退回流程,根据退回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做好详细记录,由我科质量管理科人员对血液检验标本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总结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分类整理并记录,将结果上报质量管理负责人员[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组间或组内差异通过χ2检验,在P

2 结果

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本组54份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四大类,即患者自身原因31例(饮食不当占20.37%,药物影响占16.67%,剧烈运动占16.67%,例假时期占3.70%)、血液标本采集原因5例(抽血量过少占3.70%,抽血时间不当占5.56%)、血液标本送检原因9例(送检时间过长占9.26%,剧烈震荡占3.70%,标本与申请单不符占3.70%)、血液标本检验原因9例(未及时送检占9.26%,标本处理不当占5.56%,抗凝管使用有误占1.85%),见表1。

3 讨论

3.1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分析 对本组54份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标本进行分析,发现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导致误差的概率较大,占57.40%,血液标本采集、送检、检验所致误差的概率分别为9.26%、16.67%、16.67%。

3.1.1患者自身原因 患者自身原因所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比例相对较高。机体处于高度紧张、剧烈运动的状态下,机体内部尿素氮、钠离子含量增加,相关酶含量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导致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数量增加[2]。本组资料显示,9例患者血液采集前剧烈运动,进而导致检验误差。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各类药物被广泛应用,而药物对血液检验产生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加,药物代谢产物与血液检验的试剂产生反应,如咖啡因、酒精等,直接影响生化检验结果,产生检验误差。在女性例假时期进行血液采集,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本组11例受检者血液采集前饮食不节,进食保健品或高脂肪食物,影响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干扰。

3.1.2血液样本的采集、送检、检验原因 由于人在饮食后不同时间内,血液化学成分会出现波动,虽机体调节能力好,但在饮食后某段时间内,机能处于代谢活跃阶段,若血液采集时间不当,就会影响检验结果。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及其他成分数量各个时间段都在变化,血液采集量过多或过少也会影响检验结果,无法正确反映血液中成分含量。同时,送检过程中剧烈震荡、与申请单不符、送检时间过长[3],将影响检验合格率,从而造成检验标本误差。

3.2减少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预防措施 在血液检验标本中,为减少和控制误差出现,必须加强血液检验各个环节质量管理工作,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使其认真对待血液检验工作。医院及检验科应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确保每一位人员熟练掌握血液检验相关知识,了解标本采集、送检、检验等各环节操作流程和规范,尤其注意相关事项,完善和改进血液采集、送检、检验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工作人员养成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并将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管理与绩效直接挂钩,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核查制度,避免出现交接单与检验标本不符的情况,完全隔离空气和血液标本,保持血管和注射器干燥清洁,掌握采血量与抗凝剂的比例,避免标本稀释或凝血等[4]。本组结果显示,患者自身原因所致误差比例较高,包括剧烈运动、药物影响、饮食影响、女性月经期等,这些因素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避免的。标本采集前工作人员应详细询问受检者饮食情况、用药情况、是否处于经期、是否剧烈运动等,综合了解受检者基本情况,向其详细介绍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取得理解,嘱咐受检者保持12h空腹时间,女性避开月经期,血液采集前保持平静的状态,加强血液检验知识宣传,最大可能避免因患者自身原因所致的误差,从而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何正军.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3(2):229-230.

[2]刘丽.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7):19-20.

[3]李春艳.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120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288.

[4]杨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医学信息,2014,09(17):329.

上一篇:大鼠二次脑挫伤模型的建立 下一篇: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