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10 05:45:44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提要] 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扩散和渗透,促成了金融服务组织机构和服务提供形式的创新成果,即网络银行。本文主要从风险管理方面分析我国网络银行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网络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5日

网络银行是依托信息技术和因特网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方式。网络银行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必须认清网络银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推动网络银行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我国网络银行现状

我国网络银行的建设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网络银行业务已经发展到追求创新和特色服务的阶段。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里,以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为依托的网络银行,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我国网络银行的数量持续上升,交易规模和客户数量快速增长,业务品种在不断丰富,网络银行业务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09~2010中国网上银行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09年个人网银交易规模达到53.4万亿元,同比增长75.2%。2009年企业网银交易规模达到3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个人网银存量用户规模为1.93亿,增速为39.2%,2009年企业网银存量用户规模为394.4万户,同比增长37.8%。这些数据表明,国内网络银行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网络银行最大的成就是实现了数据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设备建设。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的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网络金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当然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导致银行和客户遭受损失。

二、我国网络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网络银行取得这些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网络银行在提供更为快捷和高效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调查显示,有很多人由于不认可网络银行的安全性而拒绝使用网络银行。网络银行除了具有传统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外,还面临着由信息网络技术平台和提供虚拟金融服务带来的特有的风险。

网络银行是依托信息技术和因特网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方式,因此,全球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成为网络银行最为重要的系统风险。网络银行的技术风险主要指网上银行由于技术采用不当或者技术相对落后而带来安全技术隐患所造成的风险。网上银行业务的高技术性、无纸化和瞬时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经营中会面临技术选择风险、技术设施风险、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风险、技术外包风险等。技术风险是网上银行风险的核心内容,也是网上银行和广大客户最为关注的问题。

1、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选择一种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在技术选择上存在着技术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导致的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的可能,也来自于选择了被技术变革所淘汰的技术方案,造成技术相对落后、网络过时的状况,导致巨大的技术和商业机会的损失。

2、系统安全风险。网络银行的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的,所以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虽然网络银行都设计有多层安全系统,并不断出现新的、安全性的技术及方案,以保护虚拟金融柜台的平稳运行,但是网络银行的安全系统仍然是网络银行服务业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数字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网上黑客的袭击范围不断增大,手段日益翻新,攻击活动能量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其可利用网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进入主机、窃取信息、发送假冒电子邮件等。目前所使用的Internet采用的是TCP/IP协议,此协议规定主机之间的相互通讯以信任为基础,在数据交换、信息处理上力求方便快捷,其安全性能的设计尚有欠缺,因此数据和信息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窥视和截获。加之,我们目前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发达国家手中,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在与国内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竞争时,其是否会利用技术优势获取我方客户的信息和商业秘密,利用我们还未掌握的网络安全防卫技术扰乱我们的业务处理程序,尚不可预测,这些都将会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重大的风险隐患。

网络银行不仅容易受到来自因特网外部的黑客的攻击,也会因为内部职员的欺诈行为而承担风险。网络银行通过因特网联结了本行的各家机构,甚至与中央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相连,在网络通过的各个银行分支机构中的员工都有可能利用他们的职业优势、通过快捷的网络传输,轻而易举地窃取联行资金、储蓄存款、信用存款,且金额巨大,使银行和客户的资金蒙受损失。这种可以跨地域、跨时空进行的金融违规违法操作,威胁了各网络银行的资金安全。

3、外部技术支持风险。由于网络技术的高度知识化和专业化,或出于降低营运成本的考虑,网络银行往往要依赖外部市场的服务支持来解决内部的技术或管理难题。这种做法适应了网络银行发展的要求。但由于外部技术支持者可能不具备满足网络银行要求的足够能力而无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三、网络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针对上面提出的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思路来规划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1、加强网络银行风险防范意识和技术防范。设计和执行与网络银行风险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系统;加快发展网络加密技术;发展数据库技术、建立大型网络银行数据库;加速金融工程学科在我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立法进程;强化央行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措施。网络金融的安全防范中,技术防范是关键。金融企业应大力发展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在硬件设备方面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同时,应制定全面周密的软硬件装备升级换代方案,即时引进和应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具有较高安全系数的金融电子化软件平台和金融电子设备核心技术,保证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升级,维护网络系统健康运行。要配备性能良好的内外网络防火墙、病毒防御与杀毒软件,定期升级,严格网络登录口令管理等。要采用数字证书等较高级别的网络加密技术,设置交易中的客户身份认证和交易密码。此外,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网络安全系统、电子转账系统、智能卡识别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提高金融装备国产化水平,夯实金融安全基础。

2、进行评估风险和管理控制风险。首先,经过严格的分析,确定风险以及量化风险。当风险不能量化的时候,作为管理层应该确定潜在风险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以及提前想好应对措施;其次,确定银行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管理层通过比较实际承受风险能力和评估的可能风险程度,确定评估的风险是否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风险评估以后,网络银行管理层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控制风险,包括实施安全策略和措施、测评及升级产品和服务、信息纰漏和进行客户培训。网络银行的风险监控主要包括系统测试和监视、审计两方面内容。系统运行测试有助于发现异常的活动模式,避免严重的系统故障。可以通过入侵测试来完成。这种测试能发现网络银行安全机制设计的漏洞,同时可以识别和确认系统中存在的缺陷。监视是指通过软件和审计应用来跟踪某项活动。监视主要集中于常规操作、调查异常事件,并通过检查各部门遵守安全策略的情况来判断网络银行系统的安全性。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银行的风险。审计主要是为发现系统中的不足和尽量减少风险提供重要且独立的控制机制。

3、创新风险管理,给网络银行一个好的管理环境,加强防范和控制网络银行风险的制度建设。在创新战略上要根据银行整体发展战略,对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全面、深入、前瞻性的市场调研、论证和分析,确立产品创新的项目和范围。运用先进的网络银行系统对现有和潜在的客户进行市场细分,确定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建立相应的产品体系。确立合理的创新机制和流程。在产品开发中实行量化管理和项目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创新项目的统筹安排,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和传递环节,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不断提高产品研发效率。同时,以创新效果为核心,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创新部门与员工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产品创新业务部门,加强创新工作的组织推动。通过成立专门的产品创新部门,全面负责网络银行新产品研发推广工作,增强产品创新的集中性、专业性和及时性,形成整体创新优势。面对“金融产品同质化、金融服务对象趋同化、金融服务差异化”的同业竞争者,要对网络银行产品进行包装和设计,打造优秀的网络银行品牌。要加强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产品创新通常会伴随着一些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为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对于任何一项产品创新,需要市场部门、业务部门、管理部门人员与法律相关部门、风险管理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密切配合。网络银行属于新生业务,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必然会使交易的失效性以及各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这主要表现在国家还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银行无法可依,或者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另外,各国关于网络银行的立法进度不完全一致,也增加了跨国经营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网络银行关于法律风险的案件在逐渐增多,我们可以看出网络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要比传统银行的法律风险高很多。我国目前已初步制定了关于网上证券交易、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规,但还远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应借鉴外国经验,在网络金融发展的初期及时制定和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另外,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规范发展的制度保障。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人们就会减少经济行为的确定性预期,网络金融业务的虚拟性会使这种不确定性预期得到强化,不利于网络金融的正常发展,也会增大法律调节的障碍和成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各银行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创新,提高服务水平,确保信息高速公路畅通,为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虽然网络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网络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银行业务与交易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阻力也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网络银行遇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网络银行快速、健康发展,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燕婷,魏燕枫.当前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问题探讨[J].金融财税,2012.1.

[2]杨丹.关于网络银行风险管理的认识[J].经管空间,2011.9.

[3]张鼎.试论我国网络金融安全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金融天地,2012.9.

上一篇:河北省市级产业结构聚类分析 下一篇:新疆主导产业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