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10 04:04:34

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

常言到:兴趣是第一位老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老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幼儿教育的纲要》精神,数学教学活动应从激发、诱导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启发孩子的天真想像和思维,开发孩子的智力,启迪孩子的心灵,为孩子今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幼儿教学实践活动中摸索出激励孩子学习兴趣的几点经验,愿与同行共同探讨。

开展多种游戏激发兴趣

纲要中明确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我们施行数学教育教学最捷径、最有利的方法、措施和手段。开展多种游戏并以有趣多彩的游戏形式来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培养、提高孩子的学习上进性和思维积极性。趣味数学的教学,会使孩子们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孩子们感到玩得痛快,学得有趣。例如:在学习元、角、分的应用时,孩子们有扮演售货员的,有扮演买东西的顾客,同时准备一个大货架,放有各种各样的孩子喜欢吃的和学习用的东西,并标了价格。老师讲清了游戏规则,开始实际活动,这样孩子们积极投入,全面展开。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学习了数学知识,认识了人民币,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利用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正如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识的,所以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运用感官感知,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得到认识。在设计和准操作材料时,既要考虑美观性、趣味性,更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即材料是否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促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按书取物”的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准备了不同层次的材料:首先按卡片上的物体取相应数量的实物,其次按卡片上的圆点,取相应数量的实物,最后按卡片上的数字取相应数量的实物。这样能够激发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促使能力弱的幼儿增强自信心。

设计语言悬念激发兴趣

大家知道幼儿正处于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事物的阶段,好奇心理比较强,对新鲜的、未知的或者略知的事物总会产生极大兴趣,假如我们巧妙运用语言,设计悬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设计、采用了一个“拼图”活动,先告知孩子们,只有根据各部分上面算式的得数在底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拼合,就能在上面找到一个神秘的礼物。这时,孩子们出于好奇,饶有兴致地进行计算和操作,当他们将图拼完整,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时,个个欢呼雀跃,表达了他们成功的喜悦心情,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情趣。

发挥集体效应激发兴趣

幼儿生活在集体当中,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互之间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这种相互影响在幼儿交往中表现更为突出。利用集体交往中的互动作用方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指导孩子们具体操作“小闹钟”学具时,先教会一名小孩操作,马上引来不少小朋友争着抢着要做,这名小孩可高兴极了,兴致勃勃地向同伴介绍,而别的孩子也相应作出回应,以至进一步讨论如何算得更快更准。并有何规律可寻,兴趣、热情特高。由此可见,集体效应对激发孩子的兴趣至关重要。

弘扬竞争精神激发兴趣

竞争是不分长幼的。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对带有竞争性的活动有着较大的兴趣,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要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浓厚兴趣且有激烈竞争性的活动,满足幼儿竞争心理的正常发展,直接或间接引发幼儿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和弘扬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每当上完一课时分别采用小卡片、小试卷,进行小检测、小问答或小竞赛,限定场所、限定时间,比试比试。给正确答卷上画小红星、小红旗,看谁的红星多,比谁的红旗多。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让竞争意识萌芽在心田,有利于激励小朋友的上进心。

总之,兴趣是幼儿求知探索的动力,兴趣是幼儿启蒙学习的基础。数学知识的无穷性和数学推理对思维的挑战性及数学知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幼儿心灵有着巨大吸引力。作为我们幼儿教师要想尽千方百计鼓动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每个幼儿在乐中学习,玩中成长。

上一篇: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的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