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对策

时间:2022-09-10 01:11:09

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由弱变强的重要途径。本文就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战略上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指出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层次。

Abstract: Small-and-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lay a crucial and paramount role in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 globalization of Small-and-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roves a fundamental basis for sou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ritical access to enterprise from being fragile to power. The essay intended to execute analysis on issues existed in its developing process and propose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by pointing out that the Small-and-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hould thoroughly utiliz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resources for broadening existence space of enterprises and optimize resources worldwide to promote enterprises’ levels.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

Key words: small-and-medium-sized enterprises;strategie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re competitiveness forces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052-02

0引言

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的大战略。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总计4200万家以上的中小企业不仅创造的最终产值及服务价值占我国GDP的59%,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税收的51%,而且为城镇提供了近80%的人口就业岗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却是在同类竞争者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群体,它们能够控制的资源十分有限,生存发展的空间可以说举步艰难。中小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突破贸易壁垒,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层次和产品档次。特别是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化 “危机”为“契机”,是摆在中小企业经营者们面前的 “头等大事”。“走出去”战略主要指我国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等资源以及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开展竞争与合作。“走出去”战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商品输出层次,主要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承包劳务等;第二是资本输出层次,主要涉及的是到国外投资建厂和投资开店 [1]。本文将中小企业的“走出去”战略理解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将各种生产要素输出到国外,将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与拓展。

1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1.1 投资地域分布较为集中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不断拓宽,形式更加多样化。截止到2008年,中国约8500家境内投资主体(很多投资主体都是中小企业)在全球174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2万家,对外投资存量为1839.7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1472.8亿美元,占80.1%;金融类366.9亿美元,占19.9% [2]。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空间上具有集聚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产生配套的商业网络、技术研发网络、营销网络和区域网络,通过与国外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资源传递和技术扩散,使得资源和技术有效利用和优化组合。我国中小企业选择到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投资较少,其主要投资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据中国贸促会《2009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和意向调查报告》中显示,超过60%的企业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有过投资,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地域分布较为集中;另外,我国企业在非洲进行对外投资的比例上升为22%,已成为与西欧和北美相比的热点地区,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吸引力逐渐增强。

1.2 涉及行业分布较广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投资偏重轻工、纺织等初级加工制造行业,而投资于农业、农产品和金融业等的投资额较小,随着国际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生产和生产外包、许多企业逐步从工业制造、建筑、资源开发等行业拓展到交通运输、电子通讯等高附加值行业,以及医疗卫生、咨询服务和旅游餐饮等领域。我国企业现有对外投资涉及的行业分布包括信息产品在内的制造业约占到企业对外投资的40%左右,其次是贸易约占21%,投资于自然资源的比例占到10% [3]。

1.3 投资方式多样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选择方式来看,有超过半数的企业选择的方式是设立境外销售办事处,这是企业走出国门最常见的方式;其次是与当地企业建立股份合资公司,利用当地企业的本土化优势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迅速打入东道国市场;再次是设立自己的零售商店和营销网络或设立全新的独资制造公司。

2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障碍

2.1 立法迟缓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与合作起步较晚,有关法律和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存在以主管部门规定、行政法规代替国家法律的倾向。迄今为止我国尚且没有一个完整的对外投资立法,有的只是主管部门颁布的行政法规,不具国家法规地位。在企业对外投资事前审批环节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但在事后监管环节显得乏力。近年来,商务部、发改委、外汇管理局等尽管提出了“走出去”的具体扶持措施,但真正能落实到中小企业的并不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系统的针对跨国投资的整体战略和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产业倾斜政策和行业导向。

2.2 审批制度僵化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政府实行的管理体制是“逐级审批,限额管理”,对企业的投资限制多于激励,通常一个对外投资项目从考察、立项到审批涉及部门繁多,路径不畅,审批制度缺乏透明度,有时一个项目的审批需要一年,这不仅加大了项目运营成本,同时导致投资项目因错过市场时机而失败。

2.3 公共服务不到位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对投资国环境、投资机会以及法律等做详尽的分析研究能力,同时国内又缺乏相应的信息支持系统,即使有一些官方性质的机构如中国贸促会等能提供一些信息服务,但无法满足企业对当地商务信息的进一步要求。许多企业获得信息的途径都是通过互联网,但是互联网的信息多而且杂,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筛选难度,而且互联网经常会出现虚假信息,如果没有政府提供的官方信息咨询平台会产生诸多问题,容易造成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盲目性。

上一篇:日元升值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启示 下一篇:论风险投资与民营企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