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09 10:40:49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摘要:取消农业税后, 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的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判断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是否具有效率,就是分析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因此, 从农村经济增长中分析财政农业支出的影响是具有意义的。本文以安徽省为例, 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并就财政农业支出给出了评价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公共品; 财政支出; 实证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至取消农业税以来,国家在对农村财政支出也越来越多,已安徽省为例,2006年,安徽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非农户投资总额为188.3亿元,2010年安徽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非农户投资总额达到654.5亿元。近年来,安徽省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投资的力度,扶持了一些有关安徽省农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和工程的建设。尽管如此,但安徽省的农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和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1]因此,研究安徽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经济增长增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巴罗模型为基础,分析安徽省非农户固定投资也就可以说是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安徽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建立模型的理论基础

(1)农村公共支出和农村经济增长内涵的确定。 公共支出又称为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责而支出的费用。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是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本文以安徽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作为具体的度量指标。

(2)计量模型的选择及其相关变量的含义。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是通过分析各种要素贡献来解释经济增长问题。在实证分析中大家广泛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本文也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生产形势,基于巴罗的模型的基础上。则包含农业财政支出要素的农业生产函数随即回归方程就为如公式1-1所示。

Yt=AtLαtKβtGλt(1-1)

其中,At表示第t时期的技术进步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是用常数和时间的函数关系来表示技术进步。Yt表示第t时期的农业生产总值,Lt,Kt,Gt分别表示第t时期的劳动投入量、农业资金投入量和安徽省农业财政支出量,α,β,λ为待估参数,α表示就业的产出弹性,β表示农业资本的产出弹性,λ表示财政农业支出的产出弹性,本文是通过估计这些参数,考察农业劳动投入量、农业资金投入、政府农业支出量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

本文采用双对数模型来建立安徽省非农户财政农业支出总量与安徽省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在先不考虑技术进步影响的情况下,公示如1-2所示。

lnYt=C+αlnLt+βlnKt+λlnGt+ε(1-2)

若令MPG=YG表示安徽省非农户固定投资G的边际生产率,根据巴罗的理论,当MPG=1时,非农户投资的生产达到最优水平,也就是政府投资达到最优水平。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最优的政府边际收益也为1,若MPG>1,则会出现财政支出不足,若MPG

本文的数据样本以安徽省2006-2010的数据位样本区间,数据来源于2007-2011的《安徽统计年鉴》,以安徽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产业值代表Y,以乡村从业人员数代表L,以安徽地区农村固定资产代表K(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安徽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代表安徽省财政农业支出总量G,如下表3-1所示。

注:安徽第一产业值Y数据,乡村从业人员数L数据,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G数据来源于2006-2010年《安徽统计年鉴》;农村固定资产总量K的数据来源于2006-2010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三、实证分析

现在运用表3-1所示数据,运用EVIEWS计量软件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数据分析。降分析结果写成标准形式如下公式1-3所示。

分析以上回归方程的详细结果,我们发现由于D.W=2.29,接近于2,所以,我们断定其中三个自变量基本上不存在自相关。拟合优度R2=0.999,说明这三个解释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解释程度达到99%,解释能力较强。F=15203,因此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回归模型从整体上是显著的。三个变量的T值均比较大,可知这些值都是显著的。此外,我们还可发现:

(1)农村从业人员即农业劳动投入量的产出弹性α==19.235,这表明农业劳动投入量的变动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动的影响为负,也就是说,在当前农业资本投入量(农村固定资产)和农业财政投入(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一定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美增加1%,农业生产总值将会降低19.235%。这可以反映出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前安徽农村劳动力人均资本和人均政府财政投入过低;另一种是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剩余太多,其实这两种情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可以判断有两种方式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一种是增加投入资本以改善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另一种也可以通过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提高劳动力过剩带来的对生产率的影响。

(2)农业资本即安徽农村固定资产投入量的产出弹性β=1.009,表明安徽农村固定资产投入量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动的影响为正向的,并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固定资产每增加1%,农业生产总值将会增长1.009%。因此,增加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对农业生产总值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的产出弹性λ=0.088,表明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生产总值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每增加1%,农业生产总值就平均增长0.088%。由前文讨论的MPG=YG,且我们知道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的产出弹性λ=YG·GY,所以可以得知λ=MPG·GY,我们可以令S=GY,即S为非农户固定投资量占安徽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此,我们可以得到MPG=λS,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表3-1中的数据计算得到MPG的值,根据巴罗的理论,MPG=1时财政农业支出达到最优规模,所以此时λ=S,固定λ=0.088,我们可以得到理论上财政农业支出(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的最优规模,并将MPG的值列在下表4-1。

由表4-1所示,我们能够得到理论上理想的财政农业支出规模,从理论上可以得知安徽省非农户固定资产投入量还不够,在不考虑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刚性约束和其他财政等约束的情况下得到的理想值。但我们应该尽量向理想值靠拢,设定目标,逐步实现。

四、结论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采用2006-2010年农村从业人员人数、固定资产投资、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安徽省农村经济等数据,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对安徽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eviews回归的实证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出了如下结论:

1、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的产出弹性λ=0.088,表明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生产总值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量每增加1%,农业生产总值就平均增长0.088%。

2、我们能够得到理论上理想的财政农业支出规模,从理论上可以得知安徽省非农户固定资产投入量还不够,如表4-1所示,所以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支农规模。(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莉. 安徽省农业财政支出经济绩效实证研究. [J].X现代商贸工业. 2011(7)

[2]方银水.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规范化政府提供模式研究.[J].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9(7)

上一篇:吉林省物流企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 下一篇:浅析碳交易与碳税政策的减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