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时间:2022-09-09 10:11:21

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其中的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体验即在实践中通过亲身经历或亲身感受来认知周围的事物,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的结果。体验学习就是在课程实施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准确的知识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验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多元互动的课堂体验――数学学习的主渠道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地学习,主动地体验和感受。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个人体验,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在课堂实验活动中体验

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自主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实践才能把学生学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并进行积极的建构,课堂实验活动是学生实践体验学习的形式之一。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很多教师都是用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容器,进行倒水或沙子的直观演示得出结论,学生对“乘3”记忆较牢,而对“乘3”的前提――等底等高却忽视,结果在实际应用时不能灵活运用。为此,我对此教学进行了改进。在实验时将全班学生分组,各组同学拿出课前已经准备好的塑料袋(装有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也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若干个,大米和实验盒等)。参照挂图(圆锥形容器盛满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倒三次正好盛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操作,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圆锥体积与什么样的圆柱体积有关?有什么关系?通过实验由学生分别说出各种实验结果,再通过学生比较各种实验结果,发现只有当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积才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教师用课件向全班同学进行实验演示,这样既统一了学生的认识,又强化了实验的结论。实验活动引发了学生极大的思考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由学生“活动――分析――总结”,再到教师归纳讲解,学生从被灌输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有了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既获得感性的体验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从被动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教学的地位,由此构筑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创设了情趣盎然的教学情境,加强了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学生自主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动口、动脑,并获得自身体验,培养其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如果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化、简单化,就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精心设计、选择讨论的内容,并灵活设计讨论的方式、方法十分重要。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更多地是一些直接的问答,“是”与“不是”更成为教师常用的口头禅。笔者曾有这样的记录,某数学教师一节课共提出问题48次,其中只有2次问题具有相对的思考性和深度,其余的46次问题没有丝毫的思考含量或思考含量极低。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教师提出“小明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辨析、明理,懂得应该珍惜时间,达到了由情感体验向理性思考的转化,完成了理性知识的意义建构,并使之沉淀为学生的人格。

3 角色体验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难懂,因此提倡数学知识生活化及生活知识数学化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现实生活,学生可以从角色扮演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例如,《小管家》是第八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学这一课时,通过让学生记录家里一周的日常开支、绘制折线统计图等活动,然后展示、交流、汇报,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课后还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购物一次,学会购物,学会理财。这样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勤俭节约,学会理财,学会管理。

二、丰富多彩的课外体验――数学学习的新天地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教育过程最优化”,即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现代的课堂教学,应在立足于课内的基础上,逐步向课外延伸,使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才能使教学更上一层楼,达到数学学习的真正目的。

1 建立数学实践体验小组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因此,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教学百分数后,我让学生对家庭中一月的日常开支做统计,包括电话费、水电费、交通费、吃穿等费用,然后求出各种开支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在学习了统计图表后,我让学生组合成几个小组对小区中住户的年龄进行统计,制成统计图。在活动中,学生上居委会了解、查询户籍、整理数据,到最后制成统计图,花了不少工夫,但也收获不少,通过统计,学生了解了自己小区人员年纪的分布情况。根据不同的统计情况,学生又设计了相应的服务项目,比如建议在所在的小区设置一个老年活动中心等。

2 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可以反映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社会、认识人生等真实现象,可采集社会生活中的数学,家庭生活中数学、校园生活中的数学。每位学生可以准备一本“数学日记”本,记载采集生活数学题。可以是亲眼所见的,像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今天,我的凳子坏了,老师让我拿到小张叔叔那里修理,只见小张叔叔拿起凳子晃了晃,说凳子松了,说完就拿起一根木棍,斜着钉在凳子松动的角上,凳子就不再松动。我正纳闷,忽然发现原来松动的角上钉上一根木棒后,不正好是一个三角形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啊。”数学的用处真广泛。也可以是亲耳听到的,如另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到:“大家都知道圆形的竹子,我在书上看到一种方形的竹子,它叫方竹。它的四面是方的,棱角稍微有点钝圆,形态非常的奇特,这种方竹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圆形的树干锯成平整的木板,一般要除去35%的边料,浪费很大,要是能培育出方形的树木那该多好啊!”学生将采集到的题目或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及时载入日记本,每周有专门时间进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评选优秀的日记材料,出一期优秀的“数学日记”墙报。

总之,“体验”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并始终保持一种向前的无形张力。没有“体验”就没有自身的感悟,没有自身的内化,就不会获得真知;没有“体验”,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教师应从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转变为与学生和谐共进的“协作者”,并与学生共同体验,共同感受求知道路上的酸甜苦辣。

上一篇:贴近生活解决问题 下一篇:培养能力轻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