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时间:2022-09-09 04:27:08

如何有效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让学生多学,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小学语文导入设计

1.1提问的含义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只有苦心研究、精心设计,提问才有实用价值,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启发式”教学中,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设计提问的要求

课堂教学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意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正因为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对设计提问进行严格的规范。

1.2.1围绕课题设计提问

课题是文章的眼,它还是记叙的主要内容。如《小木船》、《伟大的友谊》……因此,根据题目设问可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

1.2.2围绕中心设计提问

一篇课文的灵魂是中心思想,学生读懂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读懂了文章。

1.2.3围绕课文思路设计提问

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能揭示课文的思路,学生便能顺藤摸瓜,较好地理解课文。

1.2.4根据教学要求提问

这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手段。

1.2.5围绕疑难点设计提问

重点词句是掌握解题方法的钥匙,若能抓住重点词句设计恰当的问题,必能引起学生有效地把握内容,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如《劳动最有滋味》一文,问:为什么说我们家的饺子菜多肉少但最好吃呢?

1.2.6找准突破口设计提问

抓住文章中的点睛之处提问,就能牵一发而动全局。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积累,提供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因为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所以阅读、写作时会感到最苦恼的是“没啥可写”,我们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写作辅助材料。这些材料,解决了学生在阅读与作文中的“困惑”的问题。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强化。例如写一次比赛活动,传统的做法是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和观看比赛场面等活动。可有时候往往会受天气、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大部分学生记忆只停留在大声地“加油”声中,而忽视参赛队员的动作、神态及场外观众的表情和场上气氛等,通过多媒体录像,可放映精彩的特写镜头,可定格场面、跨越时空、启发和诱导学生“重返”比赛场面进行搜寻和提炼,作文素材也一幕幕重新在孩子们心中鲜活起来。这样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作文就“出炉”了。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我们才实现了时间、空间的转移,作文课也乐趣多多。作文评议时,可以通过网络的传送功能,使每个学生都发挥主动性,学做“小老师”,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改,形成“学生教学生”的良好氛围。当同学在输入作文或计算机操作遇到难题时,同学中能者为老师,互帮互学,共享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如教完《只有一个地球》后,我们让学生为当地的环保设计一个方案,学生通过查阅图书和浏览下载网络资料,结合自己平常对附近工厂的所闻所见,很快就写出有理有据的作文。它既锻炼了学生的查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猜想、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小学语文复习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3.1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复习阶段也是一样,不能把复习内容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而要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知识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如鼓励学生多读读课外书、报纸,多看看电视新闻,多写写观察日记,多关注人生百态,多说说生活见闻,多议议社会热点、焦点。另一方面要注重拓展延伸,指导并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2处理好打好基础与巩固提高的关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扎实的根基,才能筑成稳固雄伟的大厦。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更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因此,语文复习必须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展开拉网式的既顾及全面又突出重点的拼音、字、词、句、段、篇的系统复习,并凭借拼音、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促进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需要的综合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存储与提取、重组与整合、理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提高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及时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的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和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我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地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因为根据杜威和黑格尔的观点,反思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是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败的因素,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原因,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认识过程。反思应做到:反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反思所失,吸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上一篇:用线串点 讲故事明道理,以线织面 从故事到生活 下一篇:论情感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