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哲学解读

时间:2022-09-09 02:22:20

以人为本的哲学解读

【摘要】以人为本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贯彻的一项基本原则,正确把握和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其哲学意义有助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以人为本的内涵与意义进行了哲学角度的分析与概括,从而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以人为本;哲学

一、“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

关于“人”,黑格尔在对人的问题上给出了十分重要的概括:“人乃能思维的动物,天生的形而上学家”。与动物从自然本性上区别开来,认为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因而逐步走上了精神上的专制主义。马克思指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实际上是经过形而上学改装的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不过这个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是头脚倒立的。那么,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其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在马克思看来,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不断发展以及进化的产物。人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依靠自然界的物质能量,从自然力与生命力中获取生存物质以满足肉体需要。同时,人还要用自然给予其的天赋能力去认识并改造自然,并能动性地创造出自然界本没有的事物。“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那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其次,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物。人都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人除了把自然界当成是认识改造的对象外,还把他人及自身当作对象。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再次,人是社会实践的存在物,其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就在于他的自由与自觉的实践上。虽然动物有时也能表现出来某种活动的计划能力,但这属于生存的本能。而人却是有目的地去改造自然,突破各种自然的限制,从而使其劳动成为超越生命的活动形式。再次,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存在物。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其活动是有意识的。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人的意识下能动地展开和完成的。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出了一个既物质与精神文明为一体的人类世界。

哲学上的“本”,实际上就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以心神为本,唯物主义以物为本,神学主义则以神为本。马克思以前的各种本体论都存在各种不同的缺陷。它们脱离现实生活寻求世界的本原,断然是不会找到终极答案。而马克思将对世界本原的探讨放置在人的实践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从一开始便将变革的矛头直指本体论,认为人与人的现实活动才是世界的最终本质。那么,到底什么事“本”呢?从哲学角度看,分为不同时期的含义。首先便是文艺复兴时期所发展的人本主义。费尔巴哈认为人本身就是世界的终极本质。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它并未将人与自然分开对立,在肯定自然界的先在性的前提下,坚持着唯物主义。一切以人为中心,要征服自然,人是世界的全部,从而逐渐走向了主体的绝对化。其次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学说。马克思主义将现实的人当作研究出发点,强调人的本质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观便划清了界限。马克思主义取代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将实践活动作为研究起点,将人视为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对自然与社会进行认识与改造,同时还对其自身进行改造。作为主体的人,要将人类的解放作为最终目的,从而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后是现实中的“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提到“以人为本”。我国目前出现的区域性发展失去平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诸多问题,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阻碍作用。而实际上,我们不应该只立足于现实,而应该将这些问题放在历史发展的进行中加以论证。我国社会的主体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而人不可避免地会被边缘化;在社会发展中,要求将人视为出发点,要求依靠人、关心人、尊重人。

二、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依据

在对哲学的内涵做了多种阐述后,思考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依据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本体论中,人是一种存在物,其存在通过实践来证明,人的本质是社会实践。在认识论中,人是出发点。认识的最终目标是在人的自然与社会关系中所确定的。而在价值论的领域中,则把人作为一种目的,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显示出以人为本之核心。那么,在我国的科学发展观中,其核心“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依据又有哪些呢?首先,历史的主体与创造者为人民群众;其次,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再次,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的;最后,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人是决定性因素。这四点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依据。

三、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不断满足人民对各种物质以及精神文化的追求。具体而言,即不断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使其能在社会中尽情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前提。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人。其过程无非也就是人的主体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都各尽所能且和谐相处。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观念必须要贯彻到社会中的各个角落。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其核心与最终目标就是以人为本。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目标一脉相承。因此,必须将以人为本落实贯彻。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基本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16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8页

上一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下一篇:三十年西部电影发展之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