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食品未必靠谱

时间:2022-09-09 01:08:41

天然食品未必靠谱

天然食品,目前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关行业标准,也没有专门的认证。天然、野生等食品商标,更多的只是商家玩的噱头。

天然食品未必靠谱

纯天然,无污染,零添加剂……如今在市面上,标有上述字样的食品饱受消费者青睐,其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公众的这一选择倾向,自然与国内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密切相关,其目的无非就是希望吃上健康的食品。不过,国家质检总局却发出提醒:“纯天然”对食品安全无实质意义。专家们更是表示,绝对纯天然和无污染的产品几乎不存在。

食品安全引发天然食品热

“我看广告上说纯牛奶是‘零污染、零添加’,感觉牛奶应该比较纯正,让人放心。虽然价格挺贵的,但我也还是会买。”“我买东西不会注意是纯天然还是绿色食品,只是如果看到‘纯天然’、‘零添加’等字样我会更放心,从字面上就会感觉有这种标识的食品不会差。”基于传统的膳食习惯,很多人对食品都持有“天然的就安全”的认知。特别是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的情况下,为吃得放心、吃得干净,天然食品成为广大市民的首选。

受这股热潮影响,天然食品的身价也翻了几倍。例如,在某超市里,一袋标有纯天然、无添加字样的甘枣250克为19.9元,而标有绿色食品的金丝枣1000克只要24.9元。同样为500毫升的酱油,普通酱油只要10元左右,而一款宣称“遵循自然原酿”的酱油售价则高达32.4元,是普通酱油价格的三倍多。

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法规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韩军花表示,天然食品的好处在于保持了大自然赋予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作用。其中的各种成分,也有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例如生长在深山的野山菌中含有较多的铁、锌、铜、硒、铬等微量元素,经常食用野山菌,可补充微量元素的不足。黑木耳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烟酸等营养物质,有改善血液系统、减轻动脉硬化等作用。

不过,韩军花也指出,“我国消费者对天然食品的认识还不完全,对食品添加剂也存在误解。”有不少专家就指出,很多天然食材在加工成品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添加一些东西,“纯天然”的食品并不存在。韩军花说,“比如肉是天然的,但是为防腐烂变质,很多肉食中也会添加适量防腐剂等让肉类更方便存储和携带。”

专家还提到,食品添加剂也不是“万恶不赦”,要辩证地看待。作为伴随着现代食品工业而生的产物,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食品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一些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观性质,延长食品保质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只要生产厂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都可以认为是安全无害的。

当然,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大都有一定的毒性,如果滥用可引起慢性中毒。同时,即使是合法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也不能敞开了吃,最好少吃加工食品以控制添加剂的摄入量。至于非法添加剂,对人的健康肯定有危害。

天然食品不一定就安全

虽然“天然的就是安全的”这种认识观念存在已久,但是专家们表示,这种认知并不准确,人们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天然食品。

“天然和安全完全是两码事。”韩军花指出,许多天然植物本身就带有一些有害成分,如新鲜的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食用后会中毒;扁豆如果加热不彻底,也会引起一些不适的表现。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指出,天然食品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食物本身携带有毒物质。全球大概有200多种蘑菇是有毒的,河豚鱼胆和血中含有致死性的河豚毒素等等,这类天然食品食用不当同样很危险。另外,天然植物受到环境污染也会导致不安全,例如生态农场大都以不使用农药而使用农家肥来标榜自己食品的安全,但是农家肥中也可能含有铅、砷、铜等重金属,它们污染土壤之后会迁移到食品身上。所以,天然植物从种植到成品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把控,否则天然食品的安全性也难以保证。

另外,食品安全与环境化学专家董金狮还提醒,“零添加剂的食品未必就是纯天然食品。”他指出,大多数商家标榜的不含食品添加剂只是指制造环节没有添加添加剂,但是并不代表在食品原料生产环节是安全的,没有受到污染。

“世界上没有100%安全的食品,而且食品安全问题永远存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吴永宁教授说,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科学家仅能将风险降低到一定水平。其实,任何对机体产生危害的食物都需要一个剂量上的积蓄过程,只有在长期摄入危害物质的情况下才能对机体产生危害,偶尔微量摄入一般不会对机体产生危害。这就要求人们做到平衡膳食、科学膳食、不要老盯一种食物吃。

“纯天然食品”玩的多是概念

“‘纯天然’纯属商家制造,没有任何检验和认证支持,对于食品安全无实质意义。”此前,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上了提醒文章。

据了解,我国目前认证的食品包括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等,这些食品要经过国家专门机构严格认定之后,才能贴上相应的商标。例如,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合成的化肥和农药,同时产地周围一定距离内不得存在工厂等污染源。无公害食品则指的是无污染、无毒害、安全优质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农药、化肥和合成激素。

绿色食品则是我国特有的食品安全分级,包括AA级和A级,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营养型食品。其中AA级接近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A级低于有机食品,要求其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的产地,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生产。

而对于我们日常所见的“天然”、“野生”等商标,国家目前其实还没有出台相关行业标准。所以,食品外包装上的“天然”“野生”等标签只是厂家的商业宣传而已。

此外,记者在市场调查中还发现,许多标着“纯天然”等商标的食品,其实含有大量的添加剂。例如在广州某大型超市,某品牌“凤尾笋”,外包装的正面写着“天然美味即食”,但背面的食品配料表中却显示有谷氨酸钠等八种食品添加剂,让人不由质疑“天然”在何处。售货员则解释,“这些酿造、腌制的酱菜都是要有食品添加剂的,至于‘天然’,可能是指笋子无污染吧。”

有鉴于此,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一定要认准有机食品或者绿色食品的标志。这种政府授权专门机构管理的食品标志,是一种将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生产组织和管理行为,更具权威性。对于商家宣传的“纯天然”、“野生”等名目,则不要过度信任,如果对标志的真实性有疑问,还可以向商家求证,销售者有义务提供标志证明。

上一篇:建立网络和索引 下一篇:绿色搜索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