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生活化略论

时间:2022-09-09 11:27:35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生活化略论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就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我们必须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觉到数学的作用,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和、差、平均有关的事件,以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与不等量关系,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入加、减、乘、除、负数、等式、不等式、函数等的实际背景。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

初中数学新教材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就告诉了学生数学伴我们成长,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而每一章的引入大都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问题背景,从而引入新知识的探究与学习。如第八章《多边形》的教学是由“瓷砖的铺设”导入的,接着研究三角形与多边形的性质,最后运用三角形与多边形的有关性质探索拼地板的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特点。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注意到在引入新知识时提供了一两个实际背景,以便使学生理解数学源于生活。但仅仅如此并不能确保学生具有应用数学意识,也许抛开教师提供的实际背景,学生头脑中便难以找到其它的实际背景,依然是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看成是两个独立的系统,无法感受到新知识的应用价值。只有不囿于教师提供的案例,能主动地寻求实际背景,学生才能找到知识的应用的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第十八章《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首先由测量物高引入本章的学习。在第1小节学习测量时,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后归纳出测量的两种方法:应用相似形知识求出或将测量的数据按一定比例尺画在作业本上测量后换算出来。在学完本章后老师再启发学生寻求新的测量方法,并将测物高具体为测量山高、楼高、旗杆高等,并探究出一次测量或两次测量的解题方法。这样教学,能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二、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问题情境化,成为时代对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应感受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巨大潜能,因为新教材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数学时发挥着自身的巨大的能量。

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从阿拉伯数字中找轴对称图形,再从字母中找、从生活实际中找……逐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使学生兴趣浓厚,很好地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接着又安排了剪轴对称图形的比赛,学生剪出的图形有弯弯的月亮、精致的酒杯、美丽的蝴蝶等,就连一位后进生也剪出了美丽的红心图案。正是练习方式的转变才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发现了自身的能力。

利用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找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种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首先从事物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然后才能去具体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提出建议。学生得到基本结论或建议以后,还可以鼓励学生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自己的结论或建议。

三、体现生活价值,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中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如在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可以创设模拟情境,要求学生在空地上设计一个养鸡场,条件是用最少的材料造出面积最大的养鸡场?学生的兴趣来了,通过假设、对比、计算,发现造成圆形,就能使周长最少,所围的材料最少,而面积最大。这样的数学练习能让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数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明,它在人类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起着巨大的作用。数学绝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考场中,它还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不应当被单纯视为抽象的运算符号、图形分解与证明,它反映的是现实情境中所存在的各种关系、形式和规律。例如,函数不应当被看作形式化的符号表达式,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也不应仅仅讨论抽象的表达式所具备的特征和性质,诸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对称性等。它应当被作为刻画现实情境中变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具体函数的探讨还应当关注它的背景、所刻画的数学规律、在具体情境中这一规律所有可能带来的实际意义等。特别的,学好数学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在整个义务教育课程结构中,数学不应当被作为一个“筛子”――将“不聪明”的学生淘汰出局,将“聪明”的学生留下。数学课程是为每一个学生所设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数学,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现实生活对话,学习数学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新课程对新课堂的一种追求,即“对话教学”。毋庸置疑,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见解同样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无法给予的。其次,教材并不是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它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素材。因为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在数学中是否有所发现,是否有所体验,就在于他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是否有思考,是否自己本身积极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学数学,在对话中学数学。因此,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对话学会沟通,学会分享,并使学生在对话中赢得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同时强调对话的形式应该是合作的,内容是鲜活的,结论是多元的,评价是积极的。

要使数学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就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们的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走向多样化、个性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3]王建磐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材.

上一篇: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 下一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一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