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传媒”有关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9-09 11:26:01

对“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传媒”有关问题的思考

2011年9月17日至18日,两年一度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第六届)在重庆召开。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传媒”,来自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华文媒体老总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海外华文媒体而言,“国际话语”或“国际话语权”的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两年前的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就提出了“如何打造华文媒体国际话语权”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屡屡被提出与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以及海外华文传媒的整体发展态势有直接的关系。

近年来,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国外媒体涉华报道数量的直线上升。

世界关注中国是一件好事,说明它的国际地位在提高,影响力在扩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仍然不够全面,对它的误解、偏见以至敌意仍然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着力构建大外宣格局、着力提高对外传播能力、着力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的战略方针,并要求各主流媒体据此制定对外传播的战略、策略,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舆论的竞争,形成话语优势,开始向国际舆论的主阵地进发。在中国的对外传播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与中国大陆对外传播的历史进程相呼应,“争取话语权”也愈益成为海外华文媒体热议的话题,一些媒体还以此作为自身的责任。例如法国欧洲时报总编辑梁源法认为:海外华文媒体除了服务华侨华人社会之外,在当地为华侨华人争取合法权利发出声音,同时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在国际社会争取应有的话语权,也是广大海外华文媒体一个义不容辞的任务。奥地利欧洲华信报社长徐品华认为,与国外主流媒体相比,华文媒体的声音处于弱势地位。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于华文媒体而言,挑战就是机遇。发出强音,打造话语权,对于华文媒体来说责无旁贷。

如同徐品华社长所言,对于华文媒体来说,金融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所幸由于近年来华人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华文媒体多为小本经营的小型企业,这使它可以避开风险,逆势而上,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表现出新的活力。不但如此,华文媒体还普遍看到了金融危机背后潜在的契机,这大概就是“国际话语权”的问题得到普遍重视的原因所在。

争取“国际话语权”是一个时代命题,也是海外华文媒体全面提升能力与水平,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就海外华文传媒而言,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海外华文媒体有着不同的属性,其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所在国的华族媒体,具有政治上的敏感性。它们可以为华夏文明的传播尽一份心力,为两国之间的友谊搭建桥梁。其次,海外华文传媒的规模与水平参差不齐,应当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发展方向。对于那些资金匮乏、资源有限、无力拓展业务的媒体来说,立足华人社区未尝不是一种发展之道;而那些具备了一定实力的华文媒体,则可藉此机会向国际化媒体发展,参与主战场的较量,在更大的平台上发出华人的声音。

从海外华文传媒已有的尝试来看,争取“国际话语权”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 创办双语版或双语报刊

由于华文传媒大都以华文(语)作为信息载体,除华人之外的其他受众无法阅听,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一道屏障,将华人的表达、华人的话语阻挡在当地主流社会之外,华文媒体的影响力也因此大打折扣。而华文报刊同时出版当地语言版,华语广播电台、电视台同时以当地语言播出节目,有助于消除语言隔膜,打破传播障碍,这不失为华文媒体向主流社会延伸、扩大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美国、欧洲等地,一些华文媒体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尝试,在每一期的出版物中增加一些当地语言的版面,供不懂中文的受众阅读。

第二, 与当地主流媒体合作

与当地主流媒体合作,互换新闻资讯或联手出版报刊、制作节目,是海外华文媒体突破自身局限、与主流社会受众群体直接接触的一个捷径。目前已有一些华文媒体在这方面大胆尝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例如2005年,欧洲时报与法国最大的杂志《巴黎竞赛报》合作,出版了一本印刷精美的法语版《巴黎竞赛报・中国专刊》,走上法国报亭,每期发行12万份,受到当地读者的好评。一些华文媒体还联合当地主流媒体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在当地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第三, 利用互联网扩大影响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媒体都在利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契机,转变经营方式,制定全媒体发展战略。反观海外华文媒体,其中的一些虽然已经开始了网络化、数字化实践,在新媒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更多的媒体在这方面却处于滞后状态,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阅读。而据一些报人介绍,与老侨民不同的是,新一代华人普遍没有看报纸的习惯,上网阅读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华文媒体要想吸引年轻一代的受众,扩大自己在各个领域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就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上开疆拓土,取得优势。这是所有华文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上一篇:都市报:贴近性提升引导力 下一篇:“一线”的报道怎样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