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服药九大误区

时间:2022-09-09 10:23:39

高血压服药九大误区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控制高血压一个重要手段是药物治疗,而且主要是在家中自行服药。虽然有医嘱,但患者总是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很多用药的误区,轻者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重者贻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作为一名社区医生,这样的用药误区见得多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我特地总结出如下几点,希望高血压患者能够引起警惕――

误区一:血压不达标就用药

高血压病人并非都需要用降压药,对于早期血压≥140/90mmHg,<180/110 mmHg,无症状,不存在危险因素和心脑血管,肾脏靶器官损害,也没有糖尿病等合并疾病的患者,可先采用适当休息,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改变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以及辅以镇静剂等综合措施。这样,一部分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可以恢复正常,即小于140/90mmHg。经过上述处理,血压在1~3个月还不能达标,这时才考虑使用降压药。如果第一次测血压就超过180/110mmHg的话就需要立即用药治疗。

误区二:不难受不服药

也有不少患者虽认可药物治疗,但却以自觉症状之有无及忍受程度来取舍用药。这同样是十分有害的。临床上,一些患者正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测量血压有明显异常或进行有关检查时才发现自己的心、肾、脑及血管已有不等程度的损害。有的甚至可以在“毫无察觉”时突发中风、心肌梗死等致残致死悲剧。这就警示我们,血压升高及器官受损的程度、预后与患者的自觉症状可以不一致,待到忍受不了再去服药,则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客观指标――血压值及作为靶器官的心、肾、脑、血管损害的客观检查资料去遵医瞩用药。

误区三:服上药物就一劳永逸了

很多患者开始用药后血压达标了,就很少再监测血压,生活方式干预也少了,殊不知非药物治疗是贯穿于高血压治疗的始终的。而且血压受季节,乃至情绪和休息的影响都很大,所以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目前提倡患者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家庭自测血压以协助评估。

误区四:相信保健用品和食品

当今市场中充斥着各类保健用品,利用患者特别是老年人不愿用药,特别是西药的心理特点进行促销。如理疗仪,降压枕,保健食品等。这类商品多数没有科学依据,,结果患者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耽误了病情同时浪费了大量金钱。

误区五:吃上药就停不掉

当确诊为高血压病,在单独使用非药物疗法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心理调适等未能使血压稳定在 140/90mmHg以下时,就要进行药物疗法。回避患病的现实,认为“一旦吃药即终身离不了,不能接受”的态度是非科学理性的态度。诚然,高血压治疗往往是终身性的,但这与某些的成瘾性完全是两码事。要充分认识: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升高,而且会损害全身多个脏器。如即便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6%。

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坚持认真服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140/90ImmHg乃至理想水平<120/80mmHg,同样可以有健康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同样可以延年益寿。相反,讳疾忌医、视药如虎,那么,高血压导致的严重的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误区六:血压达标越快越好

一些患者希望用药后血压很快能降下来,但通常如果不是高血压急症,我们强调降压要平稳达标,并且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切忌矫枉过正。一旦过快地降低到“正常”水平,一些老年人存在动脉硬化,脑血管调节功能失衡,反而会导致脑缺血等问题。

误区七:甲吃某种药好,我也应该有效

当确诊为高血压病后,就要在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病情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生活、工作特点,因人而异选择用药。适合别人的用药,对你来说也可能就是禁忌。比如说你有支气管哮喘,那么β受体阻滞剂你就不能用。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如同量体裁衣,只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误区八:降压药物应定期换一换

有些人担心降压药同抗生素一样,长期服用要产生抗药性因而经常换药吃。视药品如食品,今天服这药,明天换那药,随心所欲。这种做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殊不知医生制定的药物方案是在多年治疗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了深思熟虑后作出的。用药方案第一根据你的具体病情,第二要通过一段时间才有效。所以随意更换药物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甚至对自己的疾病有负面影响。即使你可以应用,也会导致一段时间血压的波动。这种做法十分不可取。如需要换药,应该充分征求医生的意见。

误区九:迷信贵药、新药与洋药

目前降压药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总以有效、安全、经济为原则,迷信贵药、新药与洋药是片面的。WHO/ISH有关高血压治疗的最新指导意见是;长效制剂要推荐,各种短效制剂也不排斥。因此,只要能够控制血压,就不应拘泥药之新老、贵贱和进口与否。所谓“药无贵贱,中病者良。”一些价格不菲的新药,尽管它有降压平稳、服用简便等优点,但对部分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其费用尚难以长期承受。

王军,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关村医院军休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主要从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防治工作。对常见慢性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上一篇:超市自选药 方便欠安全 下一篇:中风可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