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的情感因素在历史名城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2-09-09 08:50:47

论公民的情感因素在历史名城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但现在无论是漫步在古都北京或是其它任何一个古城都已感受不到很强烈的历史痕迹,高耸的现代建筑混杂其中使得本已所剩无几的古建筑显得有些局促和突兀。所幸的是中国现在已经认识到了保护历史遗迹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它是文脉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中国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依托。在轰轰烈烈的历史名城保护运动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公民的情感和意识的提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无论是自上而下亦或是自下而上的保护运动若缺少了普通公民的保护情感和历史意识就会不完善甚至中止。

关键词:公民;历史名城保护;保护情感;历史意识;情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192-02

一、概述

国外的历史名城古迹保护都与公众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例如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将某些历史建筑作为公众活动的场所,历史名城保护的灵魂在于对公众生活方式的保护和对有史以来传承下来的人们行为活动的延续。所以保护的手段除了强调对实体的具有法律效应的保护条款以外,还应加强对公民的保护意识和历史情感的培养和宣传。有史以来所有成功的大型全民运动都有其精神作指引,并且这种精神在民间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有名的例子当数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几位代表精神领袖的思想:弗朗西斯・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彼特拉克、卜迦丘、但丁、乔托的人文主义。还有中国的“”所提出的中国需要“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些思想当时在中国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响应。这样才能有欧洲和中国的最终解放。历史名城保护要取得最终长远的利益也要注重精神意识的培养和传播。首先是要明确一些历史名城保护的知识。

二、历史名城保护的重要概念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多层次的保护体系。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分为三个大类: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镇)。

(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意义

《雅典》在“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一节中指出:“真能代表某一时期的建筑物,可引起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马丘比丘》则在“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与保护”一节中提到:“城市的个性与特征取决于城市的体形结构和社会特征。因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

《威尼斯》指出:历史古迹包括“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并“由于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作用”。

《内罗毕建议》提出:“考虑到历史地区是各地人类日常环境的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形成其过去的生动见证,提供了与社会多样化相对应的生活背景的多样化,并且基于以上各点,它们获得了自身的价值,又得到了人性的一面。”

《华盛顿》把历史地区的概念扩大到所有城市中,不仅是历史性城镇,指出“一切城市、社区,不论是长期逐渐发展起来的,还是有意创建的,都是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社会表现。这些文化财产无论其等级多低,均构成人类的记忆”。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护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以留存城市的记忆;也不只是继承传统文化,以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它同时还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划定保护范围,其目的是通过对各类保护对象保护范围的划定,确定相应的保护原则,制定不同的保护办法,使各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保护范围的划定应该在充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1.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一般情况下,文物保护单位的各类保护范围的具体划定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考虑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级别;(2)考虑文物保护单位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3)考虑文物保护单位的景观环境的要求;(4)考虑文物保护单位周围既成的环境事实,如道路、河流等地理界线以及已有建筑的边界等。

2.历史地段的保护范围。历史地段保护范围应该根据确定历史地段的要求来划定,主要考虑保存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和相对完整的社会生活体系,并能够体现城市的历史特征。它的保护范围包括历史地段本身和从地段内的街道向外眺望的景观范围,也包括进入历史地段的通道以及周围的景观范围。历史地段自身的范围,一般可以以其四周的街巷为界,历史地段保护范围是否需要向外扩展,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视线景观因素。

3.城市环境控制区。城市环境控制区是指展示城市的自然与人工环境,一般以自然环境为主,其范围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城市现存的、未被破坏的自然景观地区,如农田、林地、山地。

城市环境控制区的界线虽然没有明确的划定标准,但对于保护城市的风貌特色却是必不可少的,应该根据城市当前的环境状况,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发展方向综合、合理地予以划定。一般而言,可以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1)是否具有历史或文化方面的价值或意义;(2)是否能较集中或完整地表现出城市或地区的特色;(3)是否没有或至少现在没有更好的替代可能性;(4)是否有保存或维修的可能;(5)是否在主要的事业范围之内。

4.核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核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1)不但要看城市的历史,还要着重看当前是否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是否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现状的格局和风貌应该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规模或数量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3)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布局和建设方针有重要的影响。

三、公民的情感因素在历史名城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一)大众生活与城市环境的融合是历史名城保护的重点

这个论点其实算不上新思潮,在国外的法国和日本等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公众生活的保护和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保护的主力军应该是广大的群众,大众生活的相互融合和交流所产生出的历史性才是最珍贵、最值得保护的。

历史文物的保护中应体现出金字塔的形态,即从部级、省级到地方级的保护项目呈递减的趋势。在地方级的保护项目中应该将大众的公共生活尽量融合在一起。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日本就做得很好,日本将很多地方级的保护单位都作为大众公共活动的场所,或是茶室或是插花会所等,这样既保护了传统建筑又提倡和发扬了民众的精神生活,其实是一举两得的事。

以成都的武侯祠片区为例,在武侯祠片区的改造中我们能见到文物保护与大众生活的相互渗透:对原武侯祠来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陵墓区的扩大。他们初步计划将“三国文化陈列馆”拆迁,腾出的部分与刘备墓连成片,形成新武侯祠的陵墓区。届时,在刘备墓周围将遍种柏树,重现“锦官城外柏森森”的历史风貌。在武侯祠门前修建一座大型三国文化广场,对原有道路实行下穿式改造,武侯祠门口的照壁前移,回到最初的位置,广场的整体风格将与武侯祠统一。武侯祠与市场全面接轨,真正将三国文化做大做强。

(二)历史地段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应紧密结合

关于历史地段的使用功能应该与城市总体规划紧密结合,例如在城市商业区内的历史地段改造应结合商业使用功能对历史地段建筑进行开发,成都的宽窄巷子在使用功能上就结合了商业的开发模式。在滨河休闲区域的历史地段在使用功能上应符合休闲功能的使用,并应紧密结合整个城市滨河景观的规划,在新加坡总体规划别注重新加坡河两岸的规划,因为新加坡的历史都源于新加坡河流域。整个新加坡河贯穿了新加坡城,他们的理念是:对于历史建筑要先保护再利用。于是新的使用就产生了,整个河流有三个段落,第一段接近国会大厦,所以带有浓厚的市政色彩,第二段接近住宅区,所以河岸建筑的使用很多元化。新加坡的策略是:以历史保存为前提,政府先划定大片决定保留的历史街区,甚至买下一些民间无力整理的历史建筑,整理之后再以低价租给适合这一区发展的私人业者,以此来带动这一地区的发展。

(三)公民的情感因素应充分考虑各项感官功能

公民的情感因素的表达和体现主要是依赖于人们的各项感官功能的体会。人类的感官功能最主要包括: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在历史地段的规划中很多都注重了关于视觉的设计。在建筑及社区设计中很多注重了建筑色彩、形制、装饰以及文脉的延续。例如北京菊儿胡同的设计就参照了北京的四合院的形式。而且在很多的旧城更新的设计中都注重了对视觉方面的历史延续的设计。在视觉感官中除了对建筑形制等硬质景观的设计,另一方面在软质景观即景观环境设计中也很注重视觉效果,所以有了观花、观叶、观果等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设置。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嗅觉也是最为重要的效果,气味能够引发人的一系列情感的反映,至于两者有怎样的对应关系是和个人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历相关,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对于味觉和触觉这两个观感功能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公民文化、生产、生活方面,比如很多历史名城都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和手工艺制作手艺。在这方面很多的城市规划工作者们都很少考虑到公民在味觉和触觉这些方面的具体表现。公民的各项感官功能是引感表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旧城改造和历史名城保护中如何体现和深化公民的各项感官功能表现就成了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四、结语

历史名城和文物建筑保护应更多地注重对人们情感的把握和宣传。应该利用媒体的力量对大众广为传播历史文化名城所体现的重要精神,以及将这种精神发扬的信念。在本文中也提到了公民的各项感官功能是引感表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历史名城的保护措施中要注重对公民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各项功能的调动和强化。

参考文献

[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上一篇:电厂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下一篇:剖析SQL Server 2005数据安全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