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写作: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时间:2022-09-09 05:18:21

数学写作: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摘 要: 数学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注。数学学困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数学学习潜力,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育引导,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发现,数学写作是其中一种有效的转化策略。数学写作形式主要包括数学日记和数学作文,其中数学作文包括学习反思型、问题质疑型、总结归纳型、探究发现型等多个类型。教师要根据不同程度的学困生开展个性化的数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 数学写作 学困生 转化策略

有教无类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尤应如此。当前,较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并将其称为“数学学困生”。在众多数学教育文献中,“数学学困生”通常被界定为“那些当前正面临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也包括那些将来有可能存在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也有外国学者认为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学业成绩在平均水平以下甚至是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1]。在我国数学教育界,数学学困生较普遍地被认为是指“那些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2]。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智力方面、情感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学习态度方面、性格方面等。数学学困生可能本身具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潜力,关键是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引导,笔者通过多年教学经历探讨一种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数学写作。

在我国,数学写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有一线教师陆续关注。数学写作包括数学日记和周记、数学作文等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如掌握数学解题过程或反思数学学习活动等。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数学写作已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写作的历程与解题的历程相对应;写作帮助学生自己联络各种不同数学概念的表征;写作是建构知识的活动,有助于发展统合认知的能力[3]。我旨在通过展示一些数学作文教学案例,剖析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数学日记

数学学困生通常对数学概念认识不清,对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回答不上来,而数学日记则能够有效引导他们继续学好数学。数学日记,主要是记事,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每天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包括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数学日记有助于学困生吐露数学学习的心声,有助于学困生反思数学学习的过程,更是能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我对学困生撰写数学日记的作业安排如下表所示:

数学日记作业安排

例如一位学生周末所撰写的数学日记:

今天,老师让所有学生找出自己学习数学的优点,可我觉得,我数学一直都不好,在学习上我哪有什么优点啊,数学老师每天不批评我就已经算好。可是老师说必须找到优点,并告诉我可以请同学帮我一起找。于是,我就请我的同桌帮我一起找了,经过好长时间最后终于找到了,而且找到了三条。同桌说我:一是做数学作业字迹比较端正,二是再难的作业也从来不抄别人的,三是上数学课不和他讲话。这让我明白了,原来我不是没有优点,而是没有好好想过。今天,完成了数学老师布置的这项作业,我真的很开心。

该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三个优点,老师也很惊讶。课堂上,老师对该生进行了表扬,激励他对学习数学增强了亲切感,为以后的学习提高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数学日记能够为学困生和老师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不敢面对老师的学困生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数学作文

数学作文和数学日记从内容和形式上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且数学作文形式多样,包括学习反思型、问题质疑型、总结归纳型、探究发现型等多个类型。不同类型基本反映了学困生所处的不同困难程度,其中问题质疑型、学习反思型主要是针对学困生转化的处级阶段,而总结归纳型和探究发现型则主要是学困生转化的高级阶段。

1.问题质疑型

问题质疑型数学作文是指学生对数学教材、教师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以及数学课外读物等提出疑问,然后将疑问的发现和解决过程记录下来。例如一位学生在数学作文中这样写道:

分数这部分的知识对我来说还是有难度,导致我学得还是不太好。课堂上,数学老师出了一道判断题:“把一个物体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这个物体的1/2?”是对还是错?我打了“√”,可是老师确说我答错了。这是为什么呢?真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啊。我看书上不是明明写着“一块饼干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吗?

看了这篇数学作文后,笔者立刻找到该学生,和他一起剪拼图形,通过不同的图形让该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错在哪里。最后,他真正理解只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这个物体的1/2,从此以后,“平均”这个词让该生记忆深刻,并掌握分数这一章节的知识。

2.学习反思型

学习反思型数学作文是指学生在某节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回顾本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记录数学学习的心得体会。例如,有一位学生在数学作文中这样写道:

今天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找数字规律的题目,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事情是这样的,老师在黑板上出示:①10、12、14、( )、18;②5、9、14、23、( )60;③4、( )、16、32、64。紧接着,身边的同学们便开始忙着算了。我做出来了第一道,感觉很开心。但是到了第二道,却把我给难住了。我看身边的同学也都做出了第一道题,第二道题也被难住了,同学们抓耳挠腮,我看别人没做出来也松了一口气。没过几分钟,老师说有同学已经都做好了,并提醒没做好的同学:“请你们将三个数字连起来思考。”根据老师的提示,大家都很快就找出了其中的规律。最后,我也终于做出来。这时,老师笑了,同学们笑了,我也笑了。因为我懂得了凡事要从多个角度思考的道理。

反思型作文主要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会总结数学学习方法,同时它还能使学生“学时有味,学后难忘”。

3.总结归纳型

总结归纳型数学作文是指当学生学完某一部分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作文的形式总结、归纳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运用。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节后,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今天,我妹妹过生日,蛋糕上来了,爸爸问我学过圆的知识了吧,并让我说出圆的特征……在爸爸的帮助和提示下,我懂得了:如果圆是一个家的话,圆心就是这个家的老大,直径、半径总是不离开它。并且还可以用一个顺口溜来记,那就是:“圆心老大在中心,直径、半径不离它;同圆半径都相等,名称特征要分清。”

这篇作文中的顺口溜概括地如此精炼,让老师大为吃惊,并请该生在课堂上教给了大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中不难看出,学困生也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引导,定能帮助学困生开创一片新的数学学习天地。

4.探究发现型

探究发现型数学作文是指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和引导下,当学生经过探究、发现和思考,解决某一数学问题时,教师或家长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用笔记录下来探究、发现和思考的过程,让学生享受解题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例如,一位经过长期转化后的学困生在数学作文中写道:

今天,妈妈让我在家里看《聪明数学》,我看着看着,看到一个春联中有关于数学方面的趣味数学题。里面的内容是:语灵部落的汉末央长老过生了,魔数王国的女王带领下他们的臣子去给长老祝寿。到了以后,魔女小星看到长老的白胡子长长的,就忍不住问:请问长老有多大年纪了?

啃啃兽精灵长比较调皮,他对魔数王国的臣民的数学能力早有耳闻,他今天决定见识一下。

于是,他出了一道题是用对联的形式来写的:

上联: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看到对联后,开始我完全不知道从哪入手,甚至是一头雾水。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花甲和古稀是什么意思。后来,妈妈看出来我看不懂了,就过来对我说:花甲是指“60”岁了,古稀是指“70”岁了。经过妈妈的指点,现在,我终于有头绪了,上联“重开”就是,下联两个60,“三七岁月”是3×7=21岁,上联的年龄是60×2+3×7=141岁,下联:“双庆”是两个70,“一度春秋”是1年,下联的年龄是70×2+1=141岁,所以长的年龄是141+141=282(岁)。

啊!原来数学是那么的有趣。

对于数学学困生而言,探究发现离他们并不遥远,只要教师和家长有耐心,积极发掘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现象,深入引导启发他们,便可实现将“学困生”转化为“不困生”,甚至是“学优生”。

由于学困生所处的家庭氛围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亦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作文则正是一个彰显个性的学习形式,且提供一个用语言表达数学学习情感和数学思维过程的平台。实践证明,数学作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希望数学作文成为学困生学习进步的阶梯。

参考文献:

[1]Gersten R, chard D. Number Sense: Rethinking Arithmetic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Mathematical Disabilities[J].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1999(33):18-28.

[2]杜玉祥,马晓燕,魏立平,赵继超.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蒯红良,张群红.“数学写作”走进数学课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8.

上一篇:职业中学对口单招英语复习指导 下一篇:让生活情境在英语教学中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