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早读有效性之探索

时间:2022-09-09 04:36:41

提高小学语文早读有效性之探索

摘 要: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早读效率普遍不高的现象,提出通过营造良好的早读氛围,改变早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早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早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早读;氛围;内容;形式

一、早读的必要性

早读,又叫晨读,是现在中小学普遍流行的一种早晨阅读方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廖华在《小学语文教学心理》中这样阐释读:“读,见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陆志平认为:“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加强语感,以声传情。”(见《语文课程新探》一书)由此看来,读在整个语文学习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的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早上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好,学的东西记得牢,有事半功倍之效。语文教学利用好早读,学生不仅可以诵记那些古今中外的优美篇章,还可以在读中悟,读中内化,从而生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全面提高自己。

二、早读存在的问题

呈现在校园的早读常常是这样的:老师站在讲台上一动不动地看着学生读,或者背手在教室里踱来踱去,学生则有的大声吼着读,有的低声读,有的只是嘴动眼不动的和尚念经般地读,有的干脆趴在桌子上不读,这样的早读效果可想而知。

我校的一次针对语文早读的调查显示:21.4%的学生比较喜欢早读,19.8%的学生不太喜欢,47.9%的学生说无所谓,9.1%的学生说很不喜欢。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早读的内容单一,天天捧着一本语文书翻来覆去地读,学生厌了;二是早读的形式也单一,总是全班齐读,学生没有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老师没有评价,学生读好读差一个样,不能激发学生早读的积极性。

三、如何做到语文早读有效

根据学校语文早读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年在教学班的实践,发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小学语文早读的有效性。

1.营造早读氛围

做什么都要有氛围,有环境,只有在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中才可以有较好或者更好的效果。早读也是这样:学生准时到校,不在外面追逐打闹,安静地走进教室,轻轻地交完本子,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拿出书来,轻轻地读着,而不是在课室里走来走去,交本子,大声说话,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在读,没有其他更吸引他的事情,自然能“静”下来用心读,这是早读有效的前提。在学生形成这个良好的习惯之前,老师可以对学生讲清楚早读的重要意义,让他们尽可能地自觉进入早读状态,也可以每天提前十分钟到教室,指导并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早读状态,直到习惯形成。

2.丰富早读内容

语文是一个涉及范围非常广的学科,所以可读的东西不仅是语文课本内容。在我的语文早读课上,有五分钟是来读我们年级所教的国学的,学生每天摇头晃脑地读,日积月累,生疏拗口的古文诵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把难点分散在每天,学生就爱学了。剩余的时间中大半用来读读语文书上的内容,好词,好句,好篇更是多读,熟读,甚至诵读,还有就是从课外引用进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段落。总之,一句话,凡是能拓展学生语文素养,有必要读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读,只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就行了。读的东西多了,经常换一换,学生就会有新鲜感,早读也必然会更有效。

3.老师引导早读

老师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早读,也会更有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尝试。

(1)为了让学生静下来读书,喜欢读书,老师也可以自己加入读书的行列。早上,领着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读,动情地读,学生看见老师在读,自己自然读得更认真,更投入。在我校的早读检查中,有些老师就在和孩子们一起读,这些班的孩子们读书的参与率就更高,效果更好。有的班老师在班上走来走去,像个监工,大部分学生在读,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认真地读,当老师走到身边他们就装模作样地读几句,老师刚走过,他就开始东望西望开小差,在演戏,在糊弄老师。

(2)对于已经学过的文章,老师可以以问题为“针”,以“陈述”为线,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读和诵。这样便于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重要内容进行诵读和识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学完《燕子》这一课后,在早读时,老师说请同学们读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段落,学生便能很快地进行朗读,多读两遍后,学生背诵这个段落,然后依次让学生按要求读描写燕子飞行特点、休息特点的段落,并从中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来读来记。这样,学生不仅能读,能诵,还能从整体上、行文上和知识点上去把握整篇课文。

4.学生多样早读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耐心的缺乏,做事不能持久,如果教师一味强调学生去读,时间不长,学生就会产生枯燥感和疲劳感,甚至逆反心理。所以,方法的多样化是有效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下去的重要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样化的读法主要如下:

(1)大声齐读。首先,在齐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良莠不齐,如果自由读的话,很多学困生往往无法顺利地读通课文而失去信心,导致对学习的厌恶。所以,齐读旨在帮助学困生,让学困生也能顺利地完成对课文的朗读,而使他们的信心得以加强。其次,学生的朗读必须大声地读出来,切不可低声敷衍了事。有专家认为书必大声读,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培养语感,才能很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语音错误。

(2)自由读。有时我们语文早读需要孩子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这种方法适合读还没有教的课文或课外选读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边读边思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能强求一致。此时的自由是个性的张扬,也是个性的创造。

一节早读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无数个早读累积的威力却是巨大的,关键是要做到有效早读,这也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努力实践并实现的。

参考文献:

赵东明.如何上好语文早读课[J].语文教学之友,2009.

上一篇:课堂生活化,助力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 下一篇:从《放飞蜻蜓》解读陶行知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