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关键词解读文本

时间:2022-09-08 10:11:38

【前言】借助关键词解读文本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人物描写常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展开描写,反映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如果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对人物的形象感受会更鲜活。教学这首词时,讲到“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句,我抓住“卧”字,让学生想象小儿是如何卧的?用“趴”可以吗?引导学...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在描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以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虽然只是白描,词人一定是字斟句酌的,在教学时,如果能从关键词入手去把握、深入词作,对词作的理解一定别有一番味道和深意。

一、借助关键词进入作品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在教学这首词时理解题目,我出示“居”字,并演示“居”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演变,学生看到汉字情趣盎然的演变后,再问“居”是什么意思?学生会想到居住的房子,引导学生想象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想象到家是温暖的、幸福的,进而把学生带入这五口之家的幸福情境中。

二、借助关键词感悟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常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展开描写,反映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如果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对人物的形象感受会更鲜活。教学这首词时,讲到“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句,我抓住“卧”字,让学生想象小儿是如何卧的?用“趴”可以吗?引导学生理解“卧”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此后,再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小儿的活泼、可爱、顽皮、自由、无忧无虑等形象,学生会脱口而出,因为通过“卧”字,小儿的形象已活跃在孩子们心里。

三、借助关键词体会人物情感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理解完这首词后,讲到人物情感,我抓住了“喜”字,问学生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词人的情感?学生很容易找到“喜”字,接着我出示如下填空:我喜欢( ),喜欢( ),喜欢( )……而最喜欢( ),所有的喜欢都相聚,相聚,聚成了一处( )的村居。这一填空是对整首词的概括,让学生在对整首词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内心对乡村田园生活无比向往的情感。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如:我喜欢潺潺的溪流,喜欢轻轻的小草,喜欢勤劳朴实的大儿、中儿,喜欢相濡以沫的翁媪,而最喜欢无忧无虑的小儿,所有的喜欢都相聚,相聚,聚成了一处快乐、幸福的村居。孩子们在表达的过程中,一定深深感受到了词人的“喜”。

四、借助关键词扎实语言训练

语文课应从“学习语言”本身着手,只有牢牢把握语言这个核心,课内外施以科学而又恰当的语言训练,专注于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语言的精妙,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回归语文本色。在教学“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时,我抓住了“媚好”,着力进行语言训练,“媚”字,女和眉组成,女子的眉毛是什么样的?(柳叶一般,弯弯的,美丽的。)“媚好”呢?引导学生想象翁媪是如何让媚好的,翁媪的神态、语言、动作,理解“媚好”即互相示好。此处,可以设计一段翁媪之间相互示好的人物对话,加以恰当的动作神态。如:老爷爷握着老奶奶的手对她说:“老太婆,你这辈子一直跟我过着苦日子,辛苦带大孩子们,谢谢你!”老奶奶慈祥地微笑着说:“老头子,日子虽然苦,这个家有你和孩子们陪着,我很幸福。”这样的对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让学生深入感受到翁媪之间的老来恩爱,相濡以沫。

五、借助关键词深入拓展延伸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开阔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完这首词后,我抓住题目中的“村居”问学生,看到题目,你想到了哪首写儿童的诗?学生会想到《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读一读,背一背,继续追问,你还知道哪些写孩子的诗?如:《小池》《小儿垂钓》等,这些诗写出了孩子们的什么特点?这样,学生脑海中对一类儿童诗词会有一个整合。

这种从一点突破,逐步深入的教学方法,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文本的具体特点,灵活选取,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时我们也要把这种一点突破的教学方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总之,好的教学方法,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02.

上一篇:家园合作共筑幼儿安全防线 下一篇:课堂生活化,助力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