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放飞 让孩子放飞

时间:2022-09-09 04:35:22

让朗读放飞 让孩子放飞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因为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语言运用的能力。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收获更多。

关键词:朗读 学生 教学

“读”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体会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多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可见,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积累语言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总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因为我觉得如果学生连最起码的“通读熟读”课文都做不到,又何来的读懂课文呢?所以在我的课堂里习惯性的让学生去自由读、默读、分角色来读……。学生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我们老师再加以指导,那么他的效果将会是事半功倍的。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自觉朗读的习惯,作为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咱们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一些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性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燕子妈妈笑了》一文当中通过燕子妈妈三次叫小燕子观察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教育学生学会认真观察事物。通过三次小燕子的发现朗读的不同。第一次:小燕子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心里有一点高兴,让学生读出来;第二次小燕子发现了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比第一次更高兴了让学生读出更高兴的心情;第三次,小燕子发现冬瓜的皮上有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不仅要读出小燕子高兴,而且要读出小燕子有一点惊奇了。这样从一次一次的不同读法让学生去领会理解小燕子观察一次比一次认真细致,体会到小燕子逐步学会观察的那种高兴的心情。还让学生通过朗读燕子妈妈的每一次说话“很好”,“不错”“满意的笑了”这些表情语言让学生体会到得到妈妈赏析的快乐!我还请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所表达的是什么?朗读结束后让其他的学生说一说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再把所听出来的用你的朗读读出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无论是对这几句话的理解还是对课文的朗读都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又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通过朗读描写写小蝌蚪如何找到妈妈的的句子,及小蝌蚪是如何长成青蛙的句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词语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培养审美情趣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以》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当时的那种“万分紧急”的情况,他心理的挣扎和想法。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时刻准备着为胜利而献身的精神。而此时此刻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在我的脑海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就不一样了。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不管他们的水平怎样,都应当突出学生的朗读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让朗读放飞吧!让孩子们放飞吧!

参考文献

[1]黄保宁. 浅谈初中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方法[J]. 零陵学院学报,2005,02:96-98.

[2]黄慈翔. 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2.

[3]赵介平. 谈朗读再认识与朗读能力培养[J]. 中国教师,2013,03:52-55.

上一篇: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小学生汉语阅读水平与语音意识、识字量、字形...